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瑞初专利>正文

鞍座防护罩及连动车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40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鞍座防护罩及连动车锁,其特征是鞍座后方车架上有导轨,有与导轨呈移动配合的门或拱形防护罩,以及在移动防护罩背面设置齿条,在弧形车锁锁芯顶面或侧面有齿槽,与之啮合齿轮同轴上有另一齿轮,与鞍座防护罩背面齿条啮合。不仅保护了鞍座,防止雨淋日晒和损坏,而且还能防止他人非法骑车,因而具有较好的防盗功能。尤其是鞍座防护罩与车锁连动,既锁车,又锁防护罩,不仅一锁二用,而且更是增强了防盗性能。车架或导轨上设置的能锁住滑块或防护罩的电控阀,或采用电机拖动鞍座防护罩,还可以使车辆用于自动租借管理,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车辆停放和移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鞍座防护罩及连动车锁
技术介绍
轮式非机动车(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其鞍座都直接外露,不仅在停车中易遭受雨淋日晒、造成污染和损坏,而且鞍座裸露容易受到破坏及盗窃,这些都给使用者带来烦恼;其次,这些车辆的车锁都是钥匙开启,防盗性能差,并且不能满足车辆租借、管理停放等自动化管理。为防止鞍座雨淋日晒,人们只是简单在鞍座上设置罩子,如中国专利95229756.6等所述,它解决的仅是防湿、防晒等,仍然没有解决防盗和车辆租借、管理停放等自动化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保护轮式非机动车鞍座,而且具有防盗功能的鞍座防护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座保护与车锁为一体的鞍座防护罩连动车锁。技术第一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鞍座后方车架上设置一滑轨,滑轨上有一门或拱形防护罩,从而使防护罩不仅具有保护鞍座作用,而且还具有防盗作用。具体说,技术鞍座防护罩,包括盖于鞍座上防护罩,其特征在于鞍座后方车架上有导轨,所说防护罩为与导轨呈移动配合的门或拱形防护罩。技术所说鞍座后方车架上导轨,可以是单轨,也可以是两条以上并列轨,考虑到防护罩稳定性,其中较好采用并列双轨。防护罩与导轨的滑动配合,可以采用常用滑槽配合,也可以是齿条、齿轮配合,就两者移动配合,属于现有技术,而非本专利特别强调。技术第二目的实现,是在现有弧形锁芯上加工有齿槽,通过鞍座防护罩的滑动带动一与之啮合齿轮,使弧形锁芯闭合或开启,从而形成鞍座防护罩与车锁的连动,实现一锁既锁车又锁鞍座,大大增强了车辆防盗能力。具体说,技术鞍座防护罩连动车锁,包括盖于鞍座上防护罩,和弧形车锁,其特征在于鞍座后方车架上有导轨,所说防护罩为与导轨呈移动配合的门或拱形防护罩,移动防护罩背面有齿条,所说弧形车锁锁芯顶面或侧面有齿槽,与之啮合齿轮同轴上有另一齿轮,与鞍座防护罩背面齿条啮合。技术所说移动防护罩背面齿条,可以是设置在防护罩上,也可以是设置在防护罩与导轨配合的滑块上,其作用是使防护罩前后移动,通过齿条带动与锁芯齿啮合齿轮转动,实现锁芯的闭合/开启。技术所说弧形锁芯齿槽及配合齿轮,可以采用通常齿配合,但一种较好为采用蜗轮、涡杆,其中蜗轮设置在弧形锁芯上。它可以利用蜗轮、涡杆的自锁功能,确保锁芯定位,防止在行驶过程中振动造成车锁闭合;以及只能涡杆驱动蜗轮的单向传递转距,形成“单向自锁”,增加防盗安全性。因此较其他齿配合具有更多优点。此外,为适合车辆租借车自动管理,可以在车架或导轨上设置有能锁住滑块或防护罩的电控阀,使锁的开启可以通过电控例如IC读卡器、计算机控制;或者防护罩的启、闭移动较好采用电机拖动,即由电机转动,带动防护罩移动实现车锁启闭。这样阀或电机通过电子控制器控制,可以实现自动管理取车。电机带动防护罩移动,可以采用皮带、链条、齿轮配合等常用形式,考虑到可靠性,技术优选采用螺姆丝杆传动形式,即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拉动防护罩移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可以是同轴直连,也可以通过如齿轮配合。技术对轮式非机动车,由于采用可移动遮盖门或拱形鞍座防护罩,从而不仅可以保护鞍座,防止雨淋日晒和损坏,而且防护罩遮盖在鞍座上还能防止他人非法骑车,因而具有较好的防盗功能。尤其是鞍座防护罩与车锁连动,既锁车,又锁防护罩,不仅一锁二用,而且更是增强了防盗性能。车架或导轨上设置的能锁住滑块的电控阀,或采用电机拖动鞍座防护罩,还可以使车辆用于自动租借管理,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车辆停放和移动。以下结合四个优化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技术,以理解技术构思。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B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简图。图5为图4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D-D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技术鞍座防护罩,在鞍座15后方车架上有C型开口相对的左右平行导轨3,塑料门形防护罩4通过连接滑块2与导轨呈滑动配合,防护罩上设有防止开启的锁具装置(图中未单独画出)。实施例2参见图1、2、3,技术鞍座防护罩连动车锁,鞍座15后方车架上有C型开口相对的左右平行导轨3,门形防护罩4通过连接滑块2与导轨呈移动配合构成移动式鞍座防护罩,其中至少一条滑块底面有齿条5。车锁6弧形锁芯14顶面加工有涡轮,与之啮合有涡杆8,涡杆8上同轴固定有与鞍座防护罩滑块齿条5啮合的齿轮11及防转片12,防转销对应的导轨上有弹簧挡片7。导轨上有锁住滑块(也可以是防护罩)的电控阀9。导轨靠车座端有弹簧顶推装置10,带齿条滑块上有定位挡片13,滑轨远离鞍座端有防止滑块移动定位凸点23。锁车时,推动鞍座防护罩4,使滑块2在导轨3内移动,防护罩盖在鞍座15上,同时通过滑块2上齿条5驱动齿轮11使同轴蜗杆8转动,驱动锁芯蜗轮14使车锁穿过车轮1闭合锁车,滑块2被电控阀9锁定。开启时,电控阀9动作,滑块2在弹簧顶推装置10反向作用下,回移脱离锁定,继续拉动防护罩4反方向回移,滑块2上齿条5驱动齿轮11使同轴蜗杆8反向转动开启锁芯,鞍座防护罩离开鞍座。锁具开启状态,弹簧挡片7压紧于防转片12上,有效防止了蜗杆自转,从而避免车辆在运行中振动而造成蜗杆转动锁车。滑块2后退到位,定位挡片13卡于定位凸点23,从而防止了行驶过程中滑块(防护罩)前后窜动。如果车辆不用于自动管理,还可以省略导轨上锁住滑块的电控阀9,采用普通锁具。实施例3参见图4、5、6,如前述,其中一侧C型导轨(也可以是单导轨)有上层3和下层20两层组合,上下层邻接面开口相通,上层导轨3内置有连接鞍座防护罩并有侧齿条22的滑块16,下层导轨20内置滑块2,底面有齿条5,滑块2上方固定有伸入开口的可转动齿轮17,下层导轨20开口一侧(相对于齿条22)有齿条21,齿轮17两侧与固定齿条21和滑块齿条22啮合,从而使齿轮17转动,可搓动滑块16移动。滑块2轴向有内螺纹槽,螺纹连接有螺杆19,螺杆19另一端垂直蜗轮25,蜗轮25端的导轨上固定有电机18,电机轴上有与蜗轮25啮合的蜗杆24。此结构,电机转动可通过蜗杆、涡轮传动,使与涡轮同轴螺杆转动,拉动滑块2移动,通过可自转齿轮17及固定齿条21,搓动滑块16形成倍速移动。锁车时,电机18转动,通过蜗杆24、蜗轮25使螺杆19转动,螺杆19转动拖动滑块2移动,滑块2的移动一方面使固定其上的齿轮17转动,搓动滑块16移动鞍座防护罩同向前移盖住鞍座,另一方面滑块2移动,其底面齿条5带动与之啮合小齿轮11转动,如前述使同轴蜗杆转动,从而驱动啮合蜗轮锁芯闭合锁车。开启车锁时,电机18反向转动,通过涡杆、涡轮及螺杆使滑块2后移,通过齿轮17驱动滑块16后退开启鞍座罩4,同时滑块2后移,底面齿条20使小齿轮11回转,使同轴蜗杆反转,带动蜗轮14使锁芯开启。实施例4如实施例2,仅用一层导轨20、滑块2,鞍座防护罩与滑块2固定连接。这样电机转动,通过涡杆、涡轮、螺杆19拖动滑块2移动,同时使鞍座防护罩前移或后退,及弧形锁芯闭合或开启。权利要求1.鞍座防护罩,包括盖于鞍座上防护罩,其特征在于鞍座后方车架上有导轨,所说防护罩为与导轨呈移动配合的门或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鞍座防护罩,包括盖于鞍座上防护罩,其特征在于鞍座后方车架上有导轨,所说防护罩为与导轨呈移动配合的门或拱形防护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瑞初
申请(专利权)人:谢瑞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