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组合排插,包括主插座、电源端插座、扩充插座、延长线,主插座可接入电源端插座获得电源使用,也可通过主插座本身的可旋转的旋转插头直接插入外部电源插座获得电源,同时扩充插座可插入主插座中组合使用,亦可通过延长线来接入主插座或直接插入外部电源插座获得电源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凭借主插座的旋转插头的设计,使主插座可以与电源端插座及扩充插座组合使用,亦可单独使用,还可使用延长线来延长排插的使用区域,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插
,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排插。
技术介绍
建筑物中的电源插座通常设在预定的墙壁位置,但因家电用品众多,且在室内或室外分布位置不同,因此并非都可以就近取得电源,故排插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元件,再者,随着科技的发展,3C家电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用户的需求也在增加,而各种家电产品插接电源的插头规格不一,因此用户在使用中会遇到排插接口的规格不合或接口数量不足的问题,现有的排插通常凭借装设不同规格的插座接口、增加插座接口数量来解决这一冋题。但是,上述排插因增加插座接口数量而导致其体积过大,使其占用空间过大而不便于使用。再者当用户只需一个插座接口来给手机充电或其他用电器,而身边近距离内又无电源插座时,往往需重新接入一个普通排插方可使用用电器,此时就会造成资源浪费,且普通排插还占用空间过大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是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组合排插,利用延长线来扩大排插的使用区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组合排插,包括主插座、电源端插座、扩充插座、延长线,所述主插座包括主体及旋转插头,所述主体一端向前延伸接合形成插合空间,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插合空间的另一端向后延伸接合形成串接空间,所述主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相应的贯穿所述主体底面,所述旋转插头装设于所述容置槽中,可从水平方向朝下旋转90度后垂直伸出于所述主体底面外,所述主体上设有插座接口,所述主体于所述串接空间处向前设有串接插孔,所述电源端插座一端装设有连接端,并于另一端向前设有插接口,所述电源端插座可插设固定于所述主体的插合空间中,所述主插座的旋转插头可水平插入所述插接口内而与所述电源端插座电性连接,所述扩充插座一端向后收缩凸设形成串接部,所述串接部前端装设有串接插头,所述串接部可对应插接固定于所述主插座的串接空间中,所述串接插头对应插入所述主体的串接插孔中,所述扩充插座上设有扩充接口,所述扩充插座相对于所述串接部的另一端向前设有扩充插孔所述扩充插座在设有所述扩充插孔的一端向后延伸接合形成扩充插座扩充串接空间,所述延长线包括插头部、插座部、延长线体,所述插头部一端向后收缩凸设形成插头串接部,所述插头串接部前端装设有延长线串接插头,所述插头串接部可对应插接固定于所述主插座的串接空间中,所述延长线串接插头对应插入所述主体的串接插孔中,所述插座部一端向后延伸接合形成扩充串接空间,所述扩充串接空间处向前设有扩充串接插孔。优选地,所述扩充插座和所述延长线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优选地,所述主插座的主体上的插座接口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优选地,所述旋转插头的规格为常用规格中的二刃形态。优选地,所述扩充接口为五孔接口。综上所述,本技术凭借主插座的旋转插头的设计,使主插座可以与电源端插座及扩充插座组合使用,亦可单独使用,还可使用延长线来延长排插的使用区域,方便用户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组合排插,包括主插座1、电源端插座2、扩充插座3、延长线4。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述主插座I大致呈长方体状,包括主体11及旋转插头12 ;所述主体11 一端向前延伸接合形成一插合空间111,所述主体11相对于插合空间111的另一端向后延伸接合形成一串接空间112,所述主体11上设有一容置槽113,所述容置槽113相应的贯穿所述主体11底面,所述旋转插头12装设于所述容置槽113中,可从水平方向朝下旋转90度(如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后垂直伸出于所述主体11底面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插头12的规格为常用规格中的二刃形态,所述主体11上开设有若干插座接口114,所述插座接口 114的规格为常用规格,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所述插座接口 114为USB接口,所述主体11于所述串接空间112内向前设有一串接插孔115。所述电源端插座2呈矩形块状,一端装有连接端21,并于另一端向前设有插接口22,所述插接口 22的规格与主插座I的旋转插头12规格相匹配。所述电源端插座2可插设固定于所述主体11的插合空间111中,所述主插座I凭借所述旋转插头12水平插入所述插接口 22内而与所述电源端插座2电性连接,电源插头(图未示)凭借电源线(图未示)接入所述连接端21内与所述电源端插座2电性连接,用以取得电源供应所述电源端插座2及所述主插座I使用,此外,所述电源端插座2亦可单独使用,电器产品(图未示)可直接插接于所述电源端插座2的插接口 22内而取得电源。所述扩充插座3大致呈矩形块状,一端向后收缩凸设形成串接部31,串接部31前端装设有串接插头32,所述串接插头32的规格与所述主插座I中主体11的串接插孔115规格相匹配,所述串接部31可对应插接固定于所述主插座I的串接空间112中,所述串接插头32对应插入所述主体11的串接插孔115中,进而所述扩充插座3与所述主插座I电性连接而取得电源,所述扩充插座3上设有扩充接口 33,所述扩充接口 33的规格为常用规格,亦可按需求制做成为不同国家或地区所使用的插座规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扩充接口33为五孔接口,所述扩充插座3相对于所述串接部31的另一端设有扩充插孔34,所述扩充插座3在设有所述扩充插孔34的一端向后延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排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插座(1)、电源端插座(2)、扩充插座(3)、延长线(4),所述主插座(1)包括主体(11)及旋转插头(12),所述主体(11)一端向前延伸接合形成插合空间(111),所述主体(11)相对于所述插合空间(111)的另一端向后延伸接合形成串接空间(112),所述主体(11)上设有容置槽(113),所述容置槽(113)相应的贯穿所述主体(11)底面,所述旋转插头(12)装设于所述容置槽(113)中,可从水平方向朝下旋转90度后垂直伸出于所述主体(11)底面外,所述主体(11)上设有插座接口(114),所述主体(11)于所述串接空间(112)处向前设有串接插孔(115),所述电源端插座(2)一端装设有连接端(21),并于另一端向前设有插接口(22),所述电源端插座(2)可插设固定于所述主体(11)的插合空间(111)中,所述主插座(1)的旋转插头(12)可水平插入所述插接口(22)内而与所述电源端插座(2)电性连接,所述扩充插座(3)一端向后收缩凸设形成串接部(31),所述串接部(31)前端装设有串接插头(32),所述串接部(31)可对应插接固定于所述主插座(1)的串接空间(112)中,所述串接插头(32)对应插入所述主体(11)的串接插孔(115)中,所述扩充插座(3)上设有扩充接口(33),所述扩充插座(3)相对于所述串接部(31)的另一端向前设有扩充插孔(34),所述扩充插座(3)在设有所述扩充插孔(34)的一端向后延伸接合形成扩充插座扩充串接空间(35),所述延长线(4)包括插头部(41)、插座部(42)、延长线体(43),所述插头部(41)一端向后收缩凸设形成插头串接部(411),所述插头串接部(411)前端装设有延长线串接插头(412),所述插头串接部(411)可对应插接固定于所述主插座(1)的串接空间(112)中,所述延长线串接插头(412)对应插入所述主体(11)的串接插孔(115)中,所述插座部(42)一端向后延伸接合形成扩充串接空间(421),所述扩充串接空间(421)处向前设有扩充串接插孔(4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才,
申请(专利权)人:黄德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