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832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主要是在设于座管顶端的鞍座的顶部设有一拱形轨道架,并将一滑座及二夹掣件以可移动调整的形式装配结合于该拱形轨道架,再通过该滑座与两夹掣件将座垫杆架夹掣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拱形轨道架设计,不仅能够让座垫传递过来的受力平均分散,强化座垫结合装置的结构强度及耐用性,并且由于拱形轨道架的角度变化行程较大,能够让座垫的角度调整更为快速精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用于自行车或运动器材的座垫安装结合装 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调整座垫安装结合角度的自行车座垫结合装 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以调整自行车座垫安装角度及位置的结合装置的结构形式相当多样化,不过大致上可以区分为如中国台湾证书号M302517号"自 行车座管"专利案所采用的左右夹持紧迫形态,以及如中国台湾证书号 M305784号"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的结构改良"专利案所采用的上下夹 持紧迫形态等夹持固定形式,并通过以轴栓为轴而转动或夹持于座管 顶端弧形鞍座等方式,来调整座垫安装定位的角度。现有的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虽然已经能够提供调整座垫安装角度 的功能,不过受限于所采用的轴栓或弧形鞍座的构造模式,不仅在调 整时的角度变化过大,难以精确地调整最佳的定位角度,并且整个座 垫的受力过度集中于座垫的顶端,容易产生结构破坏及耐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于鞍座顶部设有拱形轨道架来提供 座垫安装结合的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其可以解决现有自行车座垫结 合装置,有关于角度调整不便及受力部位集中的不足及限制。本技术主要是在设于座管顶端的鞍座的顶部设有一拱形轨道 架,并且让用以将座垫夹掣定位的滑座及夹掣件以可移动调整的形式 装配结合于拱形轨道架,通过拱形轨道架设计,不仅能够让受力平均 分散,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并且利用拱形轨道架的角度变化行程较 大,让座垫的角度调整更为简便。基于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包括 一座管;一鞍座,设于该座管的顶端,并于该鞍座设有一呈前后方向延伸 的鞍部;一拱形轨道架,设为拱状杆柱形态且结合固定于该鞍部,该拱形 轨道架的截面是设为非圆形状;一滑座,结合于该拱形轨道架,包括有一套设于该拱形轨道架且 形状与该拱形轨道架相匹配的框掣孔,并于该滑座的两侧各凹设有一 夹槽;二夹掣件,对称结合于该拱形轨道架的两侧,各夹掣件于相向侧 各凹设有一与该拱形轨道架相匹配的贴槽,以及各贯设有一个以上的 结合孔,并于各夹掣件的顶部设有一与所述夹槽相对应的夹槽;以及一个以上的栓件,穿设锁掣结合于两该夹掣件所相对应的该一个 以上的结合孔。前述的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其中的鞍部于前、后端的顶面各凹 设有一固定孔,拱形轨道架于两端各设有一固定结合于所对应固定孔 的固定柱。前述的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其中的滑座是设为直立形式的板块 形态,夹掣件于相向内侧的中间部位凹设有一避开该滑座的凹口,并 于夹掣件的前、后端位置相对贯设有一对结合孔。前述的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其中的拱形轨道架于两侧边各设有 一呈朝上朝中央倾斜形态的抵紧面,夹掣件于贴槽的顶侧形成有一与 该抵紧面相匹配的导斜面。前述的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其中的座管于顶端设有一截面形状 为非圆形的束紧槽,鞍座于底部设有一呈前后纵向设置且截面形状与 该束紧槽相匹配的柱轨。前述的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其中于束紧槽上半段两侧的内壁各 形成一凹面,于该凹面区域的所述座管顶端横向贯设有一束紧孔,设 一束紧件横向穿设结合于该束紧孔,同时该鞍座于柱轨中段部位的上 方开设有一呈前后纵长状的框孔。本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增进至少包括1. 本技术的拱形轨道架具有相当大的角度变化行程,能够让 使用者快速且精确地将座垫调整到最佳的定位角度,大幅提高自行车 座垫安装调整的便利性。2. 本技术通过拱形轨道架的架高设计,能够让座垫传递来的 受力,平均地分布到鞍座的前、后鞍部,有效解决现有座垫结合装置 有关于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座垫结合装置的结构强度及耐用性。3. 本技术利用套设于拱形轨道架的滑座与位于两侧的夹掣件 相互搭配,能够稳固地将座垫杆架夹持定位于滑座与两夹掣件之间, 让自行车座垫获得可靠稳固的支撑效果。4. 本技术将鞍座的鞍部的前后端以不对称的形式突出于座管 的前、后侧缘,只要改变鞍座的前后方向,即可调整鞍部的前后位置, 藉以满足使用者调整座垫与自行车手把之间距离的需要。5. 本技术利用特殊的拱形轨道架设计,能够让座垫结合装置 呈现出颖异的外观造型,有效提高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的独特性及产 品识别效果。6. 本技术进一步将鞍座设为以可前后调整的形式安装结合于座管的顶部,能够增加座垫与自行车手把之间的可调整距离,提高自 行车座垫结合装置的实用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构件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调整座垫角度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构件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平面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调整座垫前后位置的动作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A)座管(Al凍紧槽(A2)凹面(A3)束紧孔(10,10A)鞍座(ll)鞍部(12)固定孔(13)柱轨(14)框孔(20)拱形轨道架(21)固定柱(22)抵紧面(30)滑座(31)框掣孔(32)夹槽(40)夹掣件(41)凹口(42)贴槽(421)导斜面(43)结合孔(44)夹槽(50)栓件(60)束紧件(80)座垫杆架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详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 书的内容来实施,兹进一步以如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如 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 一直管状的座管A、 一设于该座管A顶端的鞍座10、 一结合于鞍座10顶部的拱形轨道架20、 一以可移动形态套 设于拱形轨道架20的滑座30、 二相对夹靠压制于拱形轨道架20两侧 的夹掣件40,以及一个以上的栓件50;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鞍座10可直接一体成型连结于座管A的顶 端,或者是以结合方式设于座管A的顶端,本技术不作特定的限 制,如图所示的鞍座IO是直接一体成型连结于座管A的顶端;该鞍座 10包含有一呈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鞍部11,该鞍部11的前后端以不 对称的形式突出于座管A的前、后侧缘,藉以能够利用改变鞍座10前 后方向的方式来调整鞍部11的前后位置,并且于该鞍部11的前、后 端的顶面各凹设有一固定孔12;该拱形轨道架20是设为弧顺流线的圆拱状杆柱形态,并于拱形轨 道架20的两端各设有一固定柱21,两固定柱21分别插掣结合于所对 应位于该鞍座10前、后位置的固定孔12中,让拱形轨道架20以固定形态结合于鞍座10的顶部,有关于固定柱21与固定孔12的结合方式 可以为胶合、焊接或于鞍座10成型时直接连接等方式,本技术不 作特定的限制;同时配合该滑座30及两该夹掣件40装配定位的需要, 该拱形轨道架20的截面设为非圆形状,藉以避免滑座30结合时会发 生任意偏摆的问题,并且于拱形轨道架20的两侧边各设有一呈朝上朝 中央倾斜形态的抵紧面22;该滑座30是设为直立形式的板块形态,于滑座30的下半段中间 位置设有一非圆形且与该拱形轨道架20相匹配的框掣孔31,藉以让滑 座30利用框掣孔31以不会转动的可移动形态套设结合于该拱形轨道 架20,于该滑座30上半段的两侧各凹设有一用以夹持于座垫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座垫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管; 一鞍座,设于该座管的顶端,并于该鞍座设有一呈前后方向延伸的鞍部; 一拱形轨道架,设为拱状杆柱形态且结合固定于该鞍部,该拱形轨道架的截面是设为非圆形状; 一滑座,结合于该拱形轨道架,包括有一套设于该拱形轨道架且形状与该拱形轨道架相匹配的框掣孔,并于该滑座的两侧各凹设有一夹槽; 二夹掣件,对称结合于该拱形轨道架的两侧,各夹掣件于相向侧各凹设有一与该拱形轨道架相匹配的贴槽,以及各贯设有一个以上的结合孔,并于各夹掣件的顶部设有一与所述夹槽相对应的夹槽;以及 一个以上的栓件,穿设锁掣结合于两该夹掣件所相对应的该一个以上的结合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佩函林宜贤
申请(专利权)人: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