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式低噪音燃气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738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混式低噪音燃气炉头,包括本体,本体具有预混室、大火进风通道以及大火进气通道,预混室设置上下布置的多孔缓冲板以及五孔缓冲板,多孔缓冲板以及五孔缓冲板将预混室分割为位于上部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腔室,大火进风通道布置于预混室底部,且大火进风通道的出口与第二腔室连通,入口与外界连通,大火进气通道设置在预混室底部,且出口布置于第二腔室,入口与燃气管道连通,第一腔室内设置燃烧室,燃烧室口部设置蜂窝式出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能空气与燃烧气体充分混合后冲出炉头表面后燃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工作时噪音,提升了厨师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混式低噪音燃气炉头
技术介绍
传统燃气炉头采用气体与空气两路分开进入炉头表面,在表面混合燃烧。这种炉心噪音大,耗气量大,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不高,给厨师工作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传统炉头的小火位置放在炉头中心位置,很容易给周边的空气吹灭,造成了不安全因素。传统炉头的出气口在炉头表面的底部,极易被垃圾堵塞出气口,造成出气不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预混式低噪音燃气炉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混式低噪音燃气炉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预混室(I)、大火进风通道(2)以及大火进气通道(3),所述预混室(I)设置上下布置的多孔缓冲板(11)以及五孔缓冲板(12),所述多孔缓冲板(11)以及五孔缓冲板(12)将所述预混室(I)分割为位于上部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腔室,所述大火进风通道(2)布置于所述预混室(I)底部,且所述大火进风通道(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入口与外界连通,所述大火进气通道(3)设置在所述预混室(I)底部,且出口布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入口与燃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口部设置蜂窝式出气孔(13)。优选地:所述预混室⑴外侧设置小火结构,所述小火结构具有小火燃烧室⑷、小火点火针(5)、活动式护火盖(6)以及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出口穿过所述小火燃烧室⑷的底部,并置于所述小火燃烧室⑷的口部处,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入口处设置小火进气口(71)以及小火进风口(72),所述小火点火针(5)设置在所述小火燃烧室(4)内,并位于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出口的侧面,所述活动式护火盖(6)向右倾斜地布置在所述小火燃烧室(4)的口部,且所述活动式护火盖(6)的左侧与所述小火燃烧室(4)的侧壁连接。优选地:所述大火进风通道(2)呈L型。优选地:所述大火进气通道(3)的出口处设置头部,所述头部上设置大火出气口。优选地:所述小火进气口(71)及小火进风口(72)相互垂直,且所述小火进气口(71)呈水平布置。优选地: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出口朝向由活动式护火盖(6)与小火燃烧室⑷口部形成的小火出火口侧,所述小火点火针(5)设置在所述小火燃烧室⑷内,并位于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出口右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采用了燃烧气体与空气按比例同时进入炉头的内部,通过炉头内部的缓冲板,使能空气与燃烧气体充分混合后冲出炉头表面后燃烧,这种方法能使燃烧充分,能提尚热效率。(2)本技术表面出气方法,采用了蜂窝式小孔出气的设计,与消音器的方法相近,大大降低了工作时噪音,提升了厨师的工作环境。(3)本技术小火结构安装在炉头的外围边上,并有单独小火的进风装置,与大火进风分离,不会被大火进风吹灭。【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炉头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中预混式低噪音燃气炉头结构图。图中,I预混室,11多孔缓冲板,12五孔缓冲板,2大火进风通道,3大火进气通道,4小火燃烧室,5小火点火针,6活动式护火盖,7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1小火进气口,72小火进风口,81传统进风口,82传统小火进气口,83传统大火进气口,84传统小火出气口,85传统空气出风口,86传统大火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2,一种预混式低噪音燃气炉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预混室1、大火进风通道2以及大火进气通道3,所述预混室I设置上下布置的多孔缓冲板11以及五孔缓冲板12,所述多孔缓冲板11以及五孔缓冲板12将所述预混室I分割为位于上部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腔室,所述大火进风通道2布置于所述预混室I底部,且所述大火进风通道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入口与外界连通,所述大火进气通道3设置在所述预混室I底部,且出口布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入口与燃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口部设置蜂窝式出气孔13。所述预混室I外侧设置小火结构,所述小火结构具有小火燃烧室4、小火点火针5、活动式护火盖6以及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出口穿过所述小火燃烧室4的底部,并置于所述小火燃烧室4的口部处,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入口处设置小火进气口 71以及小火进风口 72,所述小火点火针5设置在所述小火燃烧室4内,并位于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出口的侧面,所述活动式护火盖6向右倾斜地布置在所述小火燃烧室4的口部,且所述活动式护火盖6的左侧与所述小火燃烧室4的侧壁连接。所述大火进风通道2呈L型。所述大火进气通道3的出口处设置头部,所述头部上设置大火出气口。所述小火进气口 71及小火进风口 72相互垂直,且所述小火进气口 71呈水平布置。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出口朝向由活动式护火盖6与小火燃烧室4 口部形成的小火出火口侧,所述小火点火针5设置在所述小火燃烧室4内,并位于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出口右侧。这种炉头采用了燃烧气体与空气按比例同时进入炉头的内部,通过炉头内部的缓冲板,使能空气与燃烧气体充分混合后冲出炉头表面后燃烧。这种方法能使燃烧充分,能提高热效率。这种炉头的表面出气方法,采用了蜂窝式小孔出气的设计,与消音器的方法相近,大大降低了工作时噪音,提升了厨师的工作环境。这种炉头的小火安装在炉头的外围边上,并有单独小火的进风装置,与大火进风分离,不会被大火进风吹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技术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预混式低噪音燃气炉头,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预混室(I)、大火进风通道(2)以及大火进气通道(3),所述预混室(I)设置上下布置的多孔缓冲板(11)以及五孔缓冲板(12),所述多孔缓冲板(11)以及五孔缓冲板(12)将所述预混室⑴分割为位于上部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腔室,所述大火进风通道(2)布置于所述预混室(I)底部,且所述大火进风通道(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入口与外界连通,所述大火进气通道(3)设置在所述预混室(I)底部,且出口布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入口与燃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口部设置蜂窝式出气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式低噪音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室(I)外侧设置小火结构,所述小火结构具有小火燃烧室(4)、小火点火针(5)、活动式护火盖(6)以及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出口穿过所述小火燃烧室(4)的底部,并置于所述小火燃烧室⑷的口部处,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入口处设置小火进气口(71)以及小火进风口(72),所述小火点火针(5)设置在所述小火燃烧室⑷内,并位于所述燃烧混合气体管道(7)的出口的侧面,所述活动式护火盖¢)向右倾斜地布置在所述小火燃烧室(4)的口部,且所述活动式护火盖(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混式低噪音燃气炉头,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预混室(1)、大火进风通道(2)以及大火进气通道(3),所述预混室(1)设置上下布置的多孔缓冲板(11)以及五孔缓冲板(12),所述多孔缓冲板(11)以及五孔缓冲板(12)将所述预混室(1)分割为位于上部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腔室,所述大火进风通道(2)布置于所述预混室(1)底部,且所述大火进风通道(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入口与外界连通,所述大火进气通道(3)设置在所述预混室(1)底部,且出口布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入口与燃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口部设置蜂窝式出气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利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众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