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为解决现有人工湿地小试系统采用水泵等设备进行出水液位控制,但却不能保证污水的均匀流态,容易出现短流、沟流和死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孔板设置在人工湿地蓄水池内,多孔板将人工湿地蓄水池分为主水区和缓冲区,缓冲区内装有小粒径砾石,高水位调节套管和低水位调节套管设置在可移动水位调节器的底部,高水位橡胶管的一端与缓冲区的出水口连接,高水位橡胶管的另一端与高水位调节套管连接,低水位调节套管的一端与低水位调节套管连接,低水位调节套管的另一端通至集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实验室各类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水体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水污染的有效控制刻不容缓。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可工程化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但具有研发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经济优势,其基质、植物与微生物组成的核心系统可以实现污水中碳、氮、磷的同步去除。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小试装置对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机理性研宄。然而,小试装置规模小,湿地污水流态复杂,因此,如何保证其布水均匀性成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由于季节性变化,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控制不同的水位,因此,人工湿地系统液位的调节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人工湿地小试系统采用水泵等设备进行出水液位控制,但却不能保证污水的均匀流态,容易出现短流、沟流和死角等现象且成本投入大。以上问题可能会阻碍人工湿地系统小试装置研宄的发展。因此,开发出一种价格低廉,使用便捷的出水调节装置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人工湿地小试系统采用水泵等设备进行出水液位控制,但却不能保证污水的均匀流态,容易出现短流、沟流和死角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包括人工湿地蓄水池、多孔板、小粒径砾石、可移动水位调节器、高水位调节套管、低水位调节套管、高水位橡胶管、低水位橡胶管和集水槽,多孔板设置在人工湿地蓄水池内,多孔板将人工湿地蓄水池分为主水区和缓冲区,缓冲区内装有小粒径砾石,高水位调节套管和低水位调节套管设置在可移动水位调节器的底部,高水位橡胶管的一端与缓冲区的出水口连接,高水位橡胶管的另一端与高水位调节套管连接,低水位调节套管的一端与低水位调节套管连接,低水位调节套管的另一端通至集水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可通过缓冲区的小粒径砾石保证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的均匀流态,小粒径砾石能避免湿地系统内的短流、沟流和死角等现象,并通过砾石缓冲区截留大分子物质,确保出水水质。二、本技术通过可移动水位调节器调节水位高度,无需增加额外的设备费用,不耗电且价格低廉,操作便捷,适宜在人工湿地小试装置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多孔板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人工湿地蓄水池1、多孔板2、小粒径砾石3、可移动水位调节器4、高水位调节套管5、低水位调节套管6、高水位橡胶管7、低水位橡胶管8和集水槽9,多孔板2设置在人工湿地蓄水池I内,多孔板2将人工湿地蓄水池I分为主水区1-1和缓冲区1-2,缓冲区1-2内装有小粒径砾石3,高水位调节套管5和低水位调节套管6设置在可移动水位调节器4的底部,高水位橡胶管7的一端与缓冲区1-2的出水口 1-3连接,高水位橡胶管7的另一端与高水位调节套管5连接,低水位调节套管6的一端与低水位调节套管6连接,低水位调节套管6的另一端通至集水槽9。【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小粒径砾石3的单个粒径为5_?10_。利用小粒径砾石3实现均匀布水并拦截大分子颗粒物。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小粒径砾石3的单个粒径为6_。利用小粒径砾石3实现均匀布水并拦截大分子颗粒物。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小粒径砾石3的单个粒径为7_。利用小粒径砾石3实现均匀布水并拦截大分子颗粒物。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小粒径砾石3的单个粒径为8_。利用小粒径砾石3实现均匀布水并拦截大分子颗粒物。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小粒径砾石3的单个粒径为9_。利用小粒径砾石3实现均匀布水并拦截大分子颗粒物。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2为PVC多孔板。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2上的数个孔2-1呈矩阵布置。这样设计可以确保系统均匀布水。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多孔板2上的单个孔2-1的孔径小于为5_。这样设计可以阻挡小粒径砾石3。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将污水通入人工湿地蓄水池I中,以刚没过土壤表面为宜,打开出水阀,污水首先缓慢通过主水区1-1,再流经缓冲区1-2至出水口 1-3。与此同时,将可移动水位调节器4置于与人工湿地蓄水池I水面相平的高度后,用胶带与人工湿地蓄水池I固定。当主水区1-1的水面高度高于高水位调节套管5上端面时,污水经出水口1-3、高水位橡胶管7从高水位调节套管5 口处流出,再流经低水位调节套管6流入集水槽9中。从而实现人工湿地模拟系统水位高度调节。【主权项】1.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人工湿地蓄水池(I)、多孔板(2)、小粒径砾石(3)、可移动水位调节器(4)、高水位调节套管(5)、低水位调节套管¢)、高水位橡胶管(7)、低水位橡胶管(8)和集水槽(9),多孔板(2)设置在人工湿地蓄水池(I)内,多孔板(2)将人工湿地蓄水池(I)分为主水区(1-1)和缓冲区(1-2),缓冲区(1-2)内装有小粒径砾石(3),高水位调节套管(5)和低水位调节套管(6)设置在可移动水位调节器(4)的底部,高水位橡胶管(7)的一端与缓冲区(1-2)的出水口(1-3)连接,高水位橡胶管(7)的另一端与高水位调节套管(5)连接,低水位调节套管(6)的一端与低水位调节套管(6)连接,低水位调节套管¢)的另一端通至集水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石乐石(3)的单个粒径为5mm?1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石乐石(3)的单个粒径为6_。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石乐石(3)的单个粒径为7_。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石乐石(3)的单个粒径为8_。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石乐石(3)的单个粒径为9_。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⑵为PVC多孔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2)上的数个孔(2-1)呈矩阵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⑵上的单个孔(2-1)的孔径小于为5mm。【专利摘要】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出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人工湿地蓄水池(1)、多孔板(2)、小粒径砾石(3)、可移动水位调节器(4)、高水位调节套管(5)、低水位调节套管(6)、高水位橡胶管(7)、低水位橡胶管(8)和集水槽(9),多孔板(2)设置在人工湿地蓄水池(1)内,多孔板(2)将人工湿地蓄水池(1)分为主水区(1‑1)和缓冲区(1‑2),缓冲区(1‑2)内装有小粒径砾石(3),高水位调节套管(5)和低水位调节套管(6)设置在可移动水位调节器(4)的底部,高水位橡胶管(7)的一端与缓冲区(1‑2)的出水口(1‑3)连接,高水位橡胶管(7)的另一端与高水位调节套管(5)连接,低水位调节套管(6)的一端与低水位调节套管(6)连接,低水位调节套管(6)的另一端通至集水槽(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基先,赵昕悦,朱世殊,魏清娟,赵廷,马放,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