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载货电梯安全的后对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7618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指无机房载货电梯安全的后对重装置,轿厢一侧设有轿厢门,轿厢另一侧设有驱动机构,轿厢的底部均匀设有若干个安全轿底轮,安全轿底轮置于导轨内滑动,当电梯井道宽度受到限制时,而同时要求轿厢宽度较大,且轿厢为单边开门的时候,后对重装置将不会挤占本就狭小的宽度空间,使得轿厢及轿厢门得到尽可能宽的设置,达到用户的心理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运行平稳;轿底轮设置有4个,且均分布于轿厢的底部四角处,在货物装卸中,由于曳引绳的作用,可大幅度减轻因轿厢偏载时导靴对导轨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指无机房载货电梯安全的后对重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无机房载货电梯,通常都是侧对重装置,采用轿底轮绕绳,以便在主机上置时所要求的井道顶层高度最小,当电梯井道宽度受到限制时,而同时要求轿厢宽度较大,且轿厢为单边开门的时候,侧对重装置将会挤占本就狭小的宽度空间,使得轿厢及轿厢门无法尽可能宽的设置,达不到用户的需求,削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无机房载货电梯安全的后对重装置,当电梯井道宽度受到限制时,而同时要求轿厢宽度较大,且轿厢为单边开门的时候,后对重装置将不会挤占本就狭小的宽度空间,使得轿厢及轿厢门得到尽可能宽的设置,达到用户的心理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运行平稳。轿底轮设置有4个,且均分布于轿厢的底部四角处,在货物装卸中,由于曳引绳的作用,可大幅度减轻因轿厢偏载时导靴对导轨的作用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轿厢、轿厢门、驱动机构、安全轿底轮、导轨,轿厢一侧设有轿厢门,轿厢另一侧设有驱动机构,轿厢的底部均匀设有若干个安全轿底轮,安全轿底轮置于导轨内滑动。所述的轿厢为方形、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轿厢为方形,安全轿底轮为四个,分别安装在轿厢的底部四角。本技术有益效果为:轿厢一侧设有轿厢门,轿厢另一侧设有驱动机构,轿厢的底部均匀设有若干个安全轿底轮,安全轿底轮置于导轨内滑动,当电梯井道宽度受到限制时,而同时要求轿厢宽度较大,且轿厢为单边开门的时候,后对重装置将不会挤占本就狭小的宽度空间,使得轿厢及轿厢门得到尽可能宽的设置,达到用户的心理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运行平稳;轿底轮设置有4个,且均分布于轿厢的底部四角处,在货物装卸中,由于曳引绳的作用,可大幅度减轻因轿厢偏载时导靴对导轨的作用力。本技术广泛应用于无机房载货电梯,尤其是大吨位载货电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轿厢1、轿厢门2、驱动机构3、安全轿底轮4、导轨5,轿厢I 一侧设有轿厢门2,轿厢I另一侧设有驱动机构3,轿厢I的底部均勾设有若干个安全轿底轮4,安全轿底轮4置于导轨5内滑动。所述的轿厢I为方形、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轿厢I为方形,安全轿底轮4为四个,分别安装在轿厢I的底部四角。当电梯井道宽度受到限制时,而同时要求轿厢宽度较大,且轿厢I为单边开门的时候,后对重装置将不会挤占本就狭小的宽度空间,使得轿厢I及轿厢门2得到尽可能宽的设置,达到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运行平稳;轿底轮设置有4个,且均分布于轿厢I的底部四角处,在货物装卸中,由于曳引绳的作用,可大幅度减轻因轿厢I偏载时导靴对导轨5的作用力,本技术广泛应用于无机房载货电梯,尤其是大吨位载货电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主权项】1.无机房载货电梯安全的后对重装置,其包括轿厢(1)、轿厢门(2)、驱动机构(3)、安全轿底轮(4)、导轨(5),其特征在于:轿厢(I) 一侧设有轿厢门(2),轿厢(I)另一侧设有驱动机构(3),轿厢(I)的底部均匀设有若干个安全轿底轮(4),安全轿底轮(4)置于导轨(5)内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载货电梯安全的后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I)为方形、圆形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载货电梯安全的后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I)为方形,安全轿底轮(4)为四个,分别安装在轿厢(I)的底部四角。【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指无机房载货电梯安全的后对重装置,轿厢一侧设有轿厢门,轿厢另一侧设有驱动机构,轿厢的底部均匀设有若干个安全轿底轮,安全轿底轮置于导轨内滑动,当电梯井道宽度受到限制时,而同时要求轿厢宽度较大,且轿厢为单边开门的时候,后对重装置将不会挤占本就狭小的宽度空间,使得轿厢及轿厢门得到尽可能宽的设置,达到用户的心理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运行平稳;轿底轮设置有4个,且均分布于轿厢的底部四角处,在货物装卸中,由于曳引绳的作用,可大幅度减轻因轿厢偏载时导靴对导轨的作用力。【IPC分类】B66B11-02, B66B11-00, B66B17-12【公开号】CN204490292【申请号】CN201520193867【专利技术人】钟志权, 陈煜华, 赖柱荣 【申请人】广东日芝电梯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5年4月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无机房载货电梯安全的后对重装置,其包括轿厢(1)、轿厢门(2)、驱动机构(3)、安全轿底轮(4)、导轨(5),其特征在于:轿厢(1)一侧设有轿厢门(2),轿厢(1)另一侧设有驱动机构(3),轿厢(1)的底部均匀设有若干个安全轿底轮(4),安全轿底轮(4)置于导轨(5)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权陈煜华赖柱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日芝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