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注油定位装置及注油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7616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头注油定位装置及注油设备,多头注油定位装置包括设于底板上的进料挡块组和出料挡块组,还包括设于进料挡块组与出料挡块组之间的前挡板和后挡板,及位于前挡板前侧的前气缸和位于后挡板后侧的后气缸;注油完毕的治具座在后气缸的向前推动下移动至前挡板,后气缸向后退回;新的治具座从进料挡块组中间推进至位于前气缸与后气缸之间的注油工位,注油完毕的治具座在新的治具座的推动下,从出料挡块组中间移出;新的治具座推送至出料挡块组的内端面时,前气缸向后推动新的治具座至后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定位装置将注油完毕的治具座错位之后,由待灌装的治具座由一侧推到另一侧,同步推动已经注油完毕的治具座,减少了操作程序,提高了注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灌装设备的定位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多头注油定位装置及注油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烟油等液体进行灌装时,多半采用手工灌装或自动化灌装生产线;前者只需要简单的工具,但是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后者的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但是采购成因此,为了提高灌装效率,又不需要太高的采购成本,需要开发出专业的注油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头注油定位装置及注油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多头注油定位装置,包括底板;还包括设于底板上的进料挡块组和出料挡块组,还包括设于进料挡块组与出料挡块组之间的前挡板和后挡板,及位于前挡板前侧的前气缸和位于后挡板后侧的后气缸;注油完毕的治具座在后气缸的向前推动下移动至前挡板,后气缸向后退回;新的治具座从进料挡块组中间推进至位于前气缸与后气缸之间的注油工位,注油完毕的治具座在新的治具座的推动下,从出料挡块组中间移出;新的治具座推送至出料挡块组的内端面时,前气缸向后推动新的治具座至后挡板;所述的治具座上设有若干个插瓶孔;所述出料挡块组形成的出料通道与进料挡块组形成的进料通道平行且向前突出的距离为通道宽度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进料挡块组包括进料后挡块和进料前挡块;所述的出料挡块组包括出料后挡块和出料前挡块。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出料后挡块的内端面设有进料到位传感器,所述的进料到位传感器与设有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新的治具座接近出料后挡块的内端面时,进料到位传感器触发电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输入电信号至与前气缸气路联接的前气路电磁阀。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后挡板设有用于穿过后气缸的活塞杆的缺口或通槽;所述的前挡板设有用于穿过前气缸的活塞杆的缺口或通槽。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前气缸和后气缸均为双轴气缸。多头注油设备,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后侧的支架;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如前述的多头注油定位装置;所述的支架上设有注油装置;所述的注油装置包括注油固定板,设于注油固定板上端的多个注油器,及设于注油固定板上端的注油动力组件;注油固定板上还设有用于传动联接注油动力组件与注油器之间的注油滑动联接块。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注油动力组件包括设于注油固定板上端的注油电机,及与注油电机传动联接的丝杆;所述的注油滑动联接块设有与丝杆传动联接的螺母座。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用于联接注油固定板与支架之间的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与支架上下滑动联接的活动块,及与活动块传动联接的升降组件;所述活动块固定有联接板,所述的联接板与注油固定板联接在一起。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升降组件包括与支架上端螺纹联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与活动块旋转联接,所述螺杆的上端设有手动轮。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注油固定板的下端设有横向设置的接油气缸,所述接油气缸的活塞杆的前端设有油盆;油盆的底部高于治具座上的油瓶的瓶口 ;油瓶注满油之后,接油气缸向前移动,油盆位于注油器的下端,接住油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定位装置采用了由挡块构成的进料通道,将注油完毕的治具座错位之后,由待灌装的治具座由一侧推到另一侧,同步推动已经注油完毕的治具座,实现一个进料动作,同时提供了出料的动力,减少了操作程序,提高了注油效率。本技术注油设备采用了同时驱动多个注油器的注油设备,可以大大地提高注油效率,提低灌装成本。还可以采用调节机构来固定注油装置,实现高度的调节,以适应多种灌装工艺的需要,本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油烟瓶的注油灌装,也可以用于其它液体类产品的灌装。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头注油定位装置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多头注油设备具体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透视图);图3为图2中省去注油装置之后的侧面示意图(透视图);图4为图2中的注油装置的放大图(透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透视图);图6为本技术多头注油定位装置又一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S 多头注油定位装置 10 底板11 进料挡块组111 进料后挡块112 进料前挡块12 出料挡块组121 出料后挡块122 出料前挡块131 前挡板132 后挡板141 前气缸142 后气缸148 推板149 推板150 插瓶孔151 治具座152 治具座19 进料到位传感器20 底座30 支架31 螺母座40 注油装置41 注油固定板411 丝杆上轴承座412丝杆下轴承座42注油器421注射杆422注油口423吸油口433联轴器43注油动力组件431注油电机432丝杆44注油滑动联接块441螺母座50调节机构51活动块52升降组件521螺杆522手动轮53联接板60接油气缸61油盆90油瓶32支架联接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技术多头注油定位装置S,包括底板10 ;还包括设于底板上的进料挡块组11和出料挡块组12,还包括设于进料挡块组11与出料挡块组12之间的前挡板131和后挡板132,及位于前挡板131前侧的前气缸141和位于后挡板132后侧的后气缸142 (其活动端设有推板149);注油完毕的治具座151在后气缸142的向前推动下移动至前挡板131,后气缸142向后退回;新的治具座152从进料挡块组11中间推进至位于前气缸141与后气缸142之间的注油工位,注油完毕的治具座151在新的治具座152的推动下,从出料挡块组12中间移出;新的治具座152推送至出料挡块组12 (即出料后挡块121)的内端面时,前气缸141通过设有的推板148向后推动新的治具座152至后挡板132 (为了防止油瓶的移动且对注油产生不利影响,此时,前气缸141通常会保持对新的治具座152的后推力直至注油完成);其中,治具座151、152上都设有若干个插瓶孔150 ;出料挡块组12形成的出料通道与进料挡块组11形成的进料通道平行且向前突出的距离为通道宽度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四(优选距离为通道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进料挡块组11包括进料后挡块111和进料前挡块112 ;出料挡块组12包括出料后挡块121和出料前挡块122。在出料后挡块121的内端面设有进料到位传感器19,进料到位传感器19与设有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新的治具座152接近出料后挡块121的内端面时,进料到位传感器19触发电信号至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控制电路输入电信号至与前气缸141气路联接的前气路电磁阀,前气缸141受气压的推动向后移动。后挡板132分为二块,中间隔开设有用于穿过后气缸142的活塞杆和后推板149的缺口 ;前挡板131也分为二块,中间隔开设有用于穿过前气缸141的活塞杆和推板148的缺口。前气缸141和后气缸142均为双轴气缸。如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多头注油设备,包括底座20,和设于底座20后侧的支架30 ;底座20上设有如前述的多头注油定位装置S ;支架上设有注油装置40 ;注油装置40包括注油固定板41,设于注油固定板41上端的多个注油器42,及设于注油固定板41上端的注油动力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头注油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底板上的进料挡块组和出料挡块组,还包括设于进料挡块组与出料挡块组之间的前挡板和后挡板,及位于前挡板前侧的前气缸和位于后挡板后侧的后气缸;注油完毕的治具座在后气缸的向前推动下移动至前挡板,后气缸向后退回;新的治具座从进料挡块组中间推进至位于前气缸与后气缸之间的注油工位,注油完毕的治具座在新的治具座的推动下,从出料挡块组中间移出;新的治具座推送至出料挡块组的内端面时,前气缸向后推动新的治具座至后挡板;所述的治具座上设有若干个插瓶孔;所述出料挡块组形成的出料通道与进料挡块组形成的进料通道平行且向前突出的距离为通道宽度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继德
申请(专利权)人:宏图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