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滚子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7568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推力滚子轴承装置,由推力滚子轴承来支承对相对旋转的2个部件施加的推力荷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滚子轴承构成为包括:沿放射方向排列的多个滚子;滚动自如地保持所述多个滚子的保持架;和从轴向两侧夹持所述多个滚子的外圈滚道以及内圈滚道,所述外圈滚道构成为包括:在一侧面上具有外圈滚道的外圈圆环部;和从所述外圈圆环部的外周缘向外圈滚道侧突出的外侧凸缘,在所述外侧凸缘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在所述相对旋转的2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安装有所述外圈滚道的保持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推力滚子轴承装置的改良,该推力滚子轴承装置用于汽车的变速箱、汽车空调用压缩机等电装部品,或者支承对一般工业用的各种机械等的旋转支承部分施加的推力荷载。
技术介绍
在变速箱和变矩器、或者汽车空调用压缩机等的旋转部分中,安装有例如图2所示的推力滚子轴承1,其对施加在相对旋转的2个部件(图2中为外侧部件6和内侧部件7)上的推力荷载进行支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推力滚子轴承I构成为包括:沿放射方向排列的多个滚子2 ;将整体制成圆环状且滚动自如地保持这些滚子2的保持架3 ;和从轴向两侧挟持这些滚子2的外圈滚道4以及内圈滚道5。而且,通过在外侧部件6上组装外圈滚道4并在内圈部件7上组装内圈滚道5,而支承在相对旋转的外侧部件6与内侧部件7之间所产生的推力荷载。上述保持架3是将第I保持架元件31a以及第2保持架元件31b组合为中空圆环状而成的,第I保持架元件31a以及第2保持架元件31b分别为截面U字形,且将整体制成圆环状。第I保持架元件31a以使沿轴向延伸的第I内径侧圆筒部34a和第I外径侧圆筒部35a彼此同心地连续的方式,分别形成在沿径向延伸的第I圆环部32a的内周缘和外周缘上。另外,第2保持架元件31b以使沿轴向延伸的第2内径侧圆筒部34b和第2外径侧圆筒部35b彼此同心地连续的方式,分别形成在沿径向延伸的第2圆环部32b的内周缘和外周缘上。在第I保持架元件31a的第I圆环部32a上,与上述多个滚子2数量相同地设有用于构成兜孔且分别为沿放射方向长的矩形的第I穿孔33a。另外,在第2保持架元件31b的第2圆环部32b上,也与上述多个滚子2数量相同地设有用于构成兜孔且分别为沿放射方向长的矩形的第2穿孔33b。在使第I穿孔33a和第2穿孔33b在轴向上彼此配合的状态下,使第2外径侧圆筒部35b与第I外径侧圆筒部35a的内径侧内嵌,并且使第2内径侧圆筒部34b与第I内径侧圆筒部34a的外径侧外嵌,而在此状态下使第I保持架元件31a和第2保持架元件32a组合。而且,通过将第I内径侧圆筒部34a的前端缘向径向外侧折曲,而阻止相互发生分离。夕卜圈滚道4由在一侧面(图2的左侧面)上具有外圈滚道41的外圈圆环部42、和从该外圈圆环部42的外周缘在轴向上向该外圈滚道41侧突出的圆筒状的外侧凸缘43构成。另外,上述内圈滚道5由在一侧面(图2的右侧面)上具有内圈滚道51的内圈圆环部52、和从该内圈圆环部52的内周缘在轴向上向上述内圈滚道51侧突出的圆筒状的内侧凸缘53构成。外圈滚道4和内圈滚道5是由如下的合金钢形成的,该合金钢由0.68?0.88质量%的C、0.01?0.15质量%的S1、0.2?0.7质量%的]^、0.3?0.7质量%的Cr、和其余部分Fe构成,氧浓度为15ppm以下,厚度为0.4?6.0mm,硬度为100?300Hv。外圈滚道4和内圈滚道5实施了以淬火一回火的顺序进行的所谓整体淬火的处理,或者实施了以渗碳处理或碳氮共渗处理一淬火一回火的顺序进行的所谓渗碳淬火或碳氮共渗淬火的热处理。在进行基于整体淬火的热处理的情况下,淬火以800?880°C保持并通过油冷来进行。回火以160?250°C保持,并通过炉冷或空冷来进行。在实施这种淬火、回火处理的情况下,外圈滚道4和内圈滚道5中,表面硬化层的硬度为650?850Hv,表面粗糙度为0.4 μ mRa以下。另一方面,在基于渗碳淬火或碳氮共渗淬火的热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在气氛中使用RX气体以及富化气的混合气体,并以800?880°C保持20?90分钟之后进行空冷或油冷而进行渗碳处理。另一方面,所述碳氮共渗处理的条件为,在气氛中使用RX气体、富化气、以及氨气的混合气体,并以800?880°C保持20?90分钟之后来进行空冷或油冷。随后的淬火以800?880°C保持并通过油冷来进行。回火以160?250°C保持并通过炉冷或空冷来进行。在实施了这种渗碳处理或碳氮共渗处理之后,实施淬火、回火处理的情况下,外圈滚道4和内圈滚道5中,表面硬化层含有0.8?1.2质量%的C,并含有0.05?0.50质量%的N,并且外圈滚道4和内圈滚道5的硬度为700?900Hv,残余奥氏体量γ 15?45容量%,表面粗糙度为0.4 μ mRa以下。外圈滚道4的外侧凸缘43的前端部的多个部位,向径向内侧折曲并构成卡定部44。另外,内圈滚道5的内侧凸缘53的前端部的多个部位,向径向外侧折曲并构成卡定部54。使这些卡定部44、54、和保持架3的内周缘或外周缘相互卡合,而将推力滚子轴承I的构成部品彼此以不会相互分离的方式结合。如图2所示,这样构成的推力滚子轴承I内嵌安装在圆形凹状的保持部61内,该圆形凹状的保持部61在作为相对旋转的一个部件的外侧部件6上形成有外圈滚道4的外侧凸缘43。在该状态下,外圈滚道4的外圈圆环部42的与外圈滚道41为轴向上相反侧的面,抵接于保持部61的内端面62,内圈滚道5的内圈圆环部52的与内圈滚道51为轴向上相反侧的面抵接于作为相对旋转的另一个部件的内侧部件7的端面71。该结果为,该外圈部件6和内圈部件7相对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并且作用于外圈部件6与内圈部件7之间的推力荷载被支承。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190921号公报但是,当将推力滚子轴承I向变速箱和变矩器、或者汽车空调用压缩机等的旋转部分组装时,若将外侧凸缘43和保持部61设为压入尺寸,则在压入时不得不按压内圈滚道5,因此,会对滚子2、和两滚道面41、51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若在外侧凸缘43与保持部61之间具有间隙,则在组装作业时外侧凸缘43易于从保持部61脱落,具有作业性恶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一种不需要将外侧凸缘压入至保持部且难以脱落的推力滚子轴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推力滚子轴承装置由推力滚子轴承来支承对相对旋转的2个部件施加的推力荷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滚子轴承构成为包括:沿放射方向排列的多个滚子;滚动自如地保持所述多个滚子的保持架;和从轴向两侧夹持所述多个滚子的外圈滚道以及内圈滚道,所述外圈滚道构成为包括:在一侧面上具有外圈滚道的外圈圆环部;和从所述外圈圆环部的外周缘向外圈滚道侧突出的外侧凸缘,在所述外侧凸缘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在所述相对旋转的2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安装有所述外圈滚道的保持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螺合。【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推力滚子轴承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以往构造的推力滚子轴承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技术的推力滚子轴承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推力滚子轴承装置表示将推力滚子轴承100组装于作为相对旋转的2个部件的外侧部件160和内侧部件7上的状态。此外,本技术的推力滚子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外侧部件160和推力滚子轴承100的外圈滚道140的安装机构,关于其他结构和功能,与图2所示的以往技术相同,由此,在同一构成上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具体说明。在外侧滚道140的外侧凸缘14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145。该外螺纹145是通过基于压力的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由此,也可以在背面即外侧凸缘143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槽。在外侧部件160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力滚子轴承装置,由推力滚子轴承来支承对相对旋转的2个部件施加的推力荷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滚子轴承构成为包括:沿放射方向排列的多个滚子;滚动自如地保持所述多个滚子的保持架;和从轴向两侧夹持所述多个滚子的外圈滚道以及内圈滚道,所述外圈滚道构成为包括:在一侧面上具有外圈滚道的外圈圆环部;和从所述外圈圆环部的外周缘向外圈滚道侧突出的外侧凸缘,在所述外侧凸缘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在所述相对旋转的2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安装有所述外圈滚道的保持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螺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崇武村浩道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