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换流站或变电站户外机构箱的防潮装置,户外机构箱包括机构箱本体,防潮装置包括用于向机构箱本体内通入空气的进气通道、用于将机构箱本体内空气排出的出气通道以及盛放有第一硅胶的硅胶罩,硅胶罩安装于机构箱本体的外侧,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其中,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机构箱本体内部,其另一端与硅胶罩相连通,第一进气通道设置于机构箱本体的外侧且其一端与硅胶罩相连通,出气通道的两端分别置于机构箱本体内、外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置带有硅胶的硅胶罩结构对进入机构箱本体内的空气进行干燥,可以通过硅胶的变化确实来跟踪机构箱本体内湿度的变化,便于观察、更换和日常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流(变电)站内设备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换流(变电)站户外机构箱的防潮装置。
技术介绍
因设计及施工需要,换流(变电)站内很多二次设备装设在户外的机构箱内,其中包括就地控制屏柜,开关、刀闸的操作机构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端子箱等等。外部环境温度、户外端子箱内运行工况的改变,都会造成热胀冷缩使端子箱内部空气温度发生变化,这种机构箱内部与室外空气的流通可能造成机构箱内进入室外潮湿空气而受潮,阴雨天气尤为严重;端子箱自身密封不完全也会使湿气或雨水进入而造成端子箱内部受潮。换流(变电)站工作人员日常巡检、测温时经常开闭箱门,同样可能使湿气进入箱内。机构箱受潮可能导致箱内端子受潮短路、继电器受潮误动或拒动、空气开关受潮短路等严重后果。因为户外机构箱端子箱内设备受潮造成的设备故障在换流(变电)站屡见不鲜。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500kV宝安换流站2013年曾发生过由于换流变控制箱内相应跳闸继电器受潮导致直流输电线路受迫停运的事件。可见换流(变电)站户外机构箱湿度正常是保证箱内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目前换流(变电)站户外机构箱内的防潮装置通常为一个简单的加热器持续对箱内空气加热。其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和不便之处有:1.加热器没有控制,长期持续工作,当户外温度较高时,可能造成机构箱内设备温度增加,严重时造成端子过热熔断。2.现有加热器除湿效果不佳,仅通过加热器加热箱内空气,使空气膨胀排出箱外,但不能对进入箱内的空气进行除湿。3.日常巡检维护复杂,必须在箱内装设湿度计来观察箱内湿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流站或变电站户外机构箱的防潮装置,使机构箱本体内潮湿空气排出箱外同时对进入机构箱本体内的空气进行干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换流站或变电站户外机构箱的防潮装置,所述户外机构箱包括机构箱本体,所述防潮装置包括用于向机构箱本体内通入空气的进气通道、用于将机构箱本体内空气排出的出气通道以及盛放有第一硅胶的硅胶罩,所述硅胶罩安装于机构箱本体的外侧,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机构箱本体内部,其另一端与硅胶罩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设置于机构箱本体的外侧且其一端与硅胶罩相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两端分别置于机构箱本体内、外两侧。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或第二进气通道上设置有防止机构箱本体内空气由进气通道排出的第一逆止阀;所述出气通道上设置有防止空气由出气通道进入机构箱本体内的第二逆止阀。所述防潮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油封杯和第二油封杯,所述第一油封杯安装于机构箱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油封杯安装于机构箱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油封杯和第二油封杯分别设置第一进/出气口和第二进/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油封杯的油层上部且与第一进/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伸入第二油封杯的油层中;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伸入第一油封杯的油层中,其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油封杯的油层上部且与第二进/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油封杯固定安装于硅胶罩的下侧。所述防潮装置进一步包括安装于机构箱本体内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为盛有第二硅胶的硅胶盒,所述硅胶盒上设有与机构箱本体内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防潮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均安装于机构箱本体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加热器以及用于根据温湿度传感器的探测数据控制加热器工作与否的控制器。所述加热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温湿度计,所述温湿度计安装于机构箱本体的外侧,温湿度传感器的探测数据通过控制器后由该温湿度计进行显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硅胶罩形成的带有干燥剂(硅胶)的呼吸器,对进入机构箱本体内的空气进行初始干燥,便于观察、更换和日常维护,可以通过硅胶的变化来跟踪机构箱本体内湿度的变化。2、根据机构箱本体内湿度的大小启停加热器,控制湿度的同时保证机构箱本体内温度不至于过高。3、设置机构箱本体内部吸附装置,通过硅胶对进入机构箱本体的空气进一步吸附干燥处理,防止机构箱本体内的端子、继电器、空气开关受潮。4、通过机构箱本体外部设置的呼吸器对进入机构箱本体的外界空气进行初始干燥,还可以提高机构箱本体内部吸附装置中硅胶的使用寿命。5、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为相互独立通道,进气通道通过呼吸器进入机构箱本体内,出气通过油层(或逆止阀)排出,保证的气体通道的独立性。6、第二油封杯中的油层可实现对由进气通道进入机构箱本体的外界空气进行除尘净化,防止空气中的灰尘以及静电等损坏机构箱本体内的设备或对这些设备造成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换流站或变电站户外机构箱的防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构箱本体;2、硅胶罩;21、硅胶;31、进气通道;32、进气通道;4、出气通道;5、油封杯;51、油层;52、进/出气口 ;6、油封杯;61、油层;62、进/出气口 ;7、硅胶盒;71、硅胶;8、温湿度传感器,81、温湿度计;9、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换流站或变电站户外机构箱的防潮装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硅胶呼吸器;2、加热装置;3、内部吸附装置。其中,硅胶呼吸器包括用于向机构箱本体I内通入空气的进气通道、用于将机构箱本体I内空气排出的出气通道4以及盛放有硅胶21的硅胶罩2 (优选透明材料),硅胶罩2安装于机构箱本体I的外侧,进气通道包括进气通道31和进气通道32,其中,进气通道32的一端延伸至机构箱本体I内部,其另一端与硅胶罩2相连通,进气通道31设置于机构箱本体I的外侧且其一端与硅胶罩2相连通,出气通道4的两端分别置于机构箱本体I内、夕卜两侧。为了防止机构箱本体I内空气由进气通道排出以及空气由出气通道4进入机构箱本体I内,保证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4的独立性,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采用油层的方式实现,具体是:在硅胶罩2的下侧固定安装一个油封杯5 (很明显,该油封杯5位于机构箱本体I外部),在机构箱本体I内部安装一油封杯6,油封杯5和油封杯6中均盛有一定体积(例如:为相应油封杯容积的一半)的油层,油封杯5和油封杯6分别设置进/出气口 52和进/出气口 62,很显然进/出气口 52和进/出气口 62的位置要位于油层的上侧,否则,油层即会流出。进气通道31的另一端设置于油封杯5的油层51上部且与进/出气口 52相连通,进气通道32的一端伸入油封杯6的油层61中;出气通道4的一端伸入油封杯5的油层51中,其另一端设置于油封杯6的油层61上部且与进/出气口 62相连通。在上述的硅胶呼吸器结构中,油封杯5和油封杯6以及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4可以组合成一种控制机构箱本体I内气压的装置。假设机构箱本体I内气压增加,存在一个临界值,即出气通道4排气前的稳定点(就是所控制机构箱本体内气体压力的最大值),在该稳定点时,出气通道4浸入油封杯5油面下的油被全部推出到油封杯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换流站或变电站户外机构箱的防潮装置,所述户外机构箱包括机构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装置包括用于向机构箱本体(1)内通入空气的进气通道、用于将机构箱本体(1)内空气排出的出气通道(4)以及盛放有第一硅胶(21)的硅胶罩(2),所述硅胶罩(2)安装于机构箱本体(1)的外侧,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31)和第二进气通道(32),其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32)的一端延伸至机构箱本体(1)内部,其另一端与硅胶罩(2)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31)设置于机构箱本体(1)的外侧且其一端与硅胶罩(2)相连通,所述出气通道(4)的两端分别置于机构箱本体(1)内、外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勋,李志龙,梁天明,郑丹钦,何方,王超,王毅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