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钻绒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465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钻绒织物,包括交叉织造的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和所述第二面料层通过表里换层相互接结,所述表里换层处形成用以连接所述第一面料层和所述第二面料层的间线。上述防钻绒织物的防绒面料包括交叉织造的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并通过表里换层相互接结,交叉位置的连接处为间线,因此,与传统的织物相比,本申请的防钻绒织物采用的防绒面料由于采用自身的表里换层进行交叉织造,因此连接处不存在针孔,能够达到有效的防钻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钻绒织物
技术介绍
在纺织技术行业日趋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织物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例如对服 装或家纺的穿着或使用效果要求更高,因此织物的制作也随之严谨,更加注重细节。而面料 作为制作织物的材料,其使用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织物的品质。 羽绒服作为传统服装的一种,大多包括面料、里料和胆料,且都要经过防绒处理, 再经过服装设计、裁剪和缝制,最终成为消费者身上的羽绒服。近年兴起的无胆防绒的羽绒 服只包括面料和里料,且面料和里料都是经过防绒处理,同样经过服装设计、裁剪和缝制, 最后成为消费者身上的轻薄羽绒服。然而,这两种做法的羽绒服面料的防绒效果不稳定,质 量上较难把关,而由于均需经过缝制,一方面缝制费工时,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生产成 本较高,另一方面针孔的位置存在钻绒的问题,影响穿着效果。此外,还可采用一种将两片 均经过防绒处理过的布料,通过胶水粘合成间距大小不等的横条、竖条或方格,随后经过服 装设计、裁剪和缝制,最后成为消费者身上的羽绒服。然而,采用胶水粘合时,存在牢度差、 胶水易变色影响外观的问题。同样的,对家纺制品例如羽绒被子也存在易钻绒的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的织物存在易钻绒的问题,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织物存在易钻绒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易钻绒的织物。 -种防钻绒织物,包括交叉织造的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和 所述第二面料层通过表里换层相互接结,所述表里换层处形成用以连接所述第一面料层和 所述第二面料层的间线。 上述防钻绒织物的防绒面料包括交叉织造的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并通过表 里换层相互接结,交叉位置的连接处为间线,因此,与传统的织物相比,本申请的防钻绒织 物采用的防绒面料由于采用自身的表里换层进行交叉织造,因此连接处不存在针孔,能够 达到有效的防钻绒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料层为合成纤维层或天然纤维层,所述第二面 料层为合成纤维层或天然纤维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料层由第一经丝和第一炜丝交叉织造而成,所 述第一经丝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炜丝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中 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面料层由第二经丝和第二炜丝交叉织造而成,所述第二经丝为合成纤维 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炜丝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成纤维的D数/F数小于1,所述天然纤维的纤度为 50英支~120英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经丝和所述第二经丝均为半光涤纶,所述第一炜 丝和所述第二炜丝均为精梳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经丝为半光涤纶,所述第一炜丝为阳离子涤纶,所 述第二经丝和所述第二炜丝均为半光涤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经丝为半光涤纶,所述第一炜丝为阳离子涤纶和 半光涤纶,所述第二经丝和所述第二炜丝均为半光涤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成纤维为涤纶、锦纶或氨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线的条数为至少两条,相邻两条所述间线平行或相 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钻绒织物为防钻绒服装或防钻绒被子。【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防绒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的防绒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防绒面料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防绒面料的织造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解决传统的纺织品存在易钻绒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不易钻绒的防钻绒织 物,这种防钻绒织物采用防绒面料,能够达到有效的防钻绒的效果。 -实施方式的防绒面料100,如图1所示,包括交叉织造的第一面料层110和第二 面料层120,第一面料层110和第二面料层120通过表里换层相互接结,表里换层处形成用 以连接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的间线130。间线130位于第一面料层110和第二面料层 120的交叉位置,防绒面料100的相邻两条间线130之间的区域可以为中空或非中空。 第一面料层110可以为合成纤维层或天然纤维层,第二面料层120可以为合成纤 维层或天然纤维层。 第一面料层110由第一经丝和第一炜丝交叉织造而成,第一经丝可以为合成纤维 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炜丝可以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面料层120由第二经丝和第二炜丝交叉织造而成,第二经丝可以为合成纤维 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炜丝可以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合成纤维是从一些本身并不含有纤维素或蛋白质的物质如石油、煤、天然气、石灰 石或农副产品,加工提炼出来的有机物质,再用化学合成与机械加工的方法制成纤维。 合成纤维层的D数/F数小于1。D代表粗细,D数越高表明纤维越粗。F代表根 数,即每根丝里的纤维根数,同样D数的纤维F数越大则越柔软。本申请的防绒面料采用高 F合成纤维,同时搭配高经炜密度,使织成的面料不需经过任何物理的或化学的后整理,就 可以达到防绒的效果。 合成纤维可以为涤纶、锦纶或氨纶。 天然纤维的纤度为50英支(s)~120英支(s)。纤度越大表示纱线越细。 天然纤维指自然界生长或形成的纤维。优选为棉。 上述防绒面料由于采用自身的表里换层进行交叉织造,因此连接处不存在针孔, 能够达到有效的防钻绒的效果。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上下两层组织通过接结经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称为接结双层 组织。 表里换层组织的构成原理为沿织物花纹轮廓处调换表里经炜纱的位置,同时将表 里两层联成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第一面料层110位于较宽的中空层的上表面位置,第二 面料层120则位于较宽的中空层的下表面位置,而经过表里换层织造之后,在极窄的中空 层140处,第一面料层110则位于下表面位置,此时第二面料层120则位于上表面位置。 织成的防绒面料100形成宽窄不一的中空横条,极窄的中空层140处就像是缝纫 线,起到缝纫线的作用,将第一面料层110和第二面料层120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而较宽的 中空层150之间可以填充羽绒或者羽绒棉,从而形成无缝纫线的羽绒面料。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相邻两条间线平行,但不以此为限,相邻两条间线还可以相交, 即设置成任意形状,具体可根据需求而定。而本申请的防绒面料的多条间线还可以形成宽 窄不一的竖条或方格,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而定。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的宽度相同,且由 防绒面料的相邻两条间线围成的区域的宽度可以为任意值。 如图2和图3所示,防绒面料200包括交叉织造的第一面料层210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钻绒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织造的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和所述第二面料层通过表里换层相互接结,所述表里换层处形成用以连接所述第一面料层和所述第二面料层的间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张徐
申请(专利权)人:巨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