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扳手自动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7427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精密零件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扳手自动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中心的分度头、设于分度头上的转盘以及九个与转盘固定连接的工件夹具,在所述的转盘外围的工作台上还设有铣面机构、定位机构、第一钻孔机构、第二钻孔机构、第一铣槽机构、第二铣槽机构以及上料工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扳手自动加工装置,结构合理,使得原本需要四、五人操作几台机器才能完成的工作,只需要由一人看管机器就能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缩减了劳动成本,而且还采用分度头和九个工位循环流水线的工作模式,使得电能消耗至少减少40%,刀具模具的损耗也能够明显减少,同时,多个钻孔工位使得成品的精度更高,质量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精密零件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扳手自动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扳手,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生产领域,而且在家居生活领域一直具有旺盛的需求度。因此,扳手的生产加工也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产业。在手动扳手中,活动扳手的因其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被人们熟知。传统的活动扳手生产流程中,扳手坯的钻孔、铣槽、铣面等等加工工位都需要人力在不同的机器上操作才能完成,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电能、刀具模具的消耗很多,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均受到限制。在现今劳动力成本普遍较高、市场产品升级换代速度频繁、节能减排需求不断提高的压力下,提出一种能够克服扳手生产过程中上述限制的生产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扳手自动加工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扳手自动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中心的分度头、设于分度头上的转盘以及九个与转盘固定连接的工件夹具,所述的工件夹具围绕分度头均匀分布,在所述的转盘外围的工作台上还设有分别与不同的工件夹具相互配合的铣面机构、定位机构、第一钻孔机构、第二钻孔机构、第三钻孔机构、键孔机构、第一铣槽机构、第二铣槽机构以及上料工位;所述的工件夹具均包括固定于转盘上的夹具座、用于夹取扳手的左右夹板组和用于控制左右夹板组移动的推动油缸,所述的推动油缸的输出端与左右夹板组连接,所述的推动油缸与夹具座固定连接;所述的铣面机构包括固定于工作台上的铣面基座、铣面滑块、设于铣面滑块上的铣面刀、控制铣面滑块左右移动的水平移动轴、控制铣面滑块上下移动的垂直电机以及与垂直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同步带,所述的同步带定设于铣面基座上,所述的铣面刀与工件夹具上的扳手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固定于工作台上的定位基座、固定设于定位基座上的定位电机、定位钻头和控制定位钻头左右移动的水平定位轴,所述的定位电机的输出端与定位钻头连接,所述的定位钻头与扳手的前侧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一钻孔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钻头和控制第一钻头供给的第一供给电机,所述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钻头连接,所述的第一钻头的钻孔位置与定位钻头的钻孔位置重合,所述的第二钻孔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钻头和控制第二钻头供给的第二供给电机,所述的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钻头连接,所述的第二钻头的钻孔位置与第一钻头的钻孔位置重合,所述的第三钻孔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钻头和控制第三钻头供给的第三供给电机,所述的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三钻头连接,所述的第三钻头的钻孔位置与第二钻头的钻孔位置重合,所述的镗孔机构包括镗孔电机、镗刀和控制镗刀供给的镗孔供给电机,所述的镗孔电机的输出端与镗刀连接;所述的第一铣槽机构包括第一铣刀架、设于第一铣刀架上的第一铣刀、第一铣槽电机和控制第一铣刀架供给的第一铣槽供给电机,所述的第一铣槽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铣刀架连接,所述的第二铣槽机构包括第二铣刀架、设于第二铣刀架上的第二铣刀、第二铣槽电机和控制第二铣刀架供给的第二铣槽供给电机,所述的第二铣槽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铣刀架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油泵,所述的油泵与工件夹具的推动油缸相连。作为优选,在所述的上料工位上设有上料开关,所述的上料开关控制上料工位所对应的工件夹具中的推动油缸。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供给电机、第二供给电机、第三供给电机和镗孔供给电机均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所述的分度头每次旋转角度为40°,每次旋转的间隔时间为25s。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扳手自动加工装置,结构合理,采用全自动加工方式,使得原本需要四、五人操作几台机器才能完成的工作,只需要由一人看管机器就能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缩减了劳动成本,而且还采用分度头和九个工位循环流水线的工作模式,使得电能消耗至少减少40%,刀具模具的损耗也能够明显减少,同时,多个钻孔工位使得成品的精度更高,质量更好。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扳手自动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1、设于工作台I中心的分度头2、设于分度头2上的转盘3以及九个与转盘3固定连接的工件夹具4,工件夹具4围绕分度头2均匀分布,在转盘3外围的工作台I上还设有分别与不同的工件夹具4相互配合的铣面机构11、定位机构12、第一钻孔机构13、第二钻孔机构14、第三钻孔机构15、镗孔机构16、第一铣槽机构17、第二铣槽机构18以及上料工位19。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全自动加工方式,使得原本需要四、五人操作几台机器才能完成的工作,只需要由一人看管机器就能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缩减了劳动成本。其中,分度头2每次旋转角度为40°,每次旋转的间隔时间为25s。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采用流水线模式,每一个工件夹具4对应一个加工工位,完成一次加工后,分度头2会将完成后的扳手坯传递到下一个加工工位,并同时将前一个加工工位上的工件夹具4传递至该加工工位以进行又一次加工,如此往复。此种结构使得电能消耗至少减少40 %,刀具模具的损耗也能够明显减少。具体地,工件夹具4均包括固定于转盘3上的夹具座21、用于夹取扳手的左右夹板组22和用于控制左右夹板组22移动的推动油缸23,推动油缸23的输出端与左右夹板组22连接,推动油缸23与夹具座21固定连接。具体地,铣面机构11包括固定于工作台I上的铣面基座24、铣面滑块25、设于铣面滑块25上的铣面刀、控制铣面滑块25左右移动的水平移动轴26、控制铣面滑块25上下移动的垂直电机27以及与垂直电机27的输出端连接的同步带28,同步带28定设于铣面基座24上,铣面刀与工件夹具4上的扳手的外表面相接触。具体地,定位机构12包括固定于工作台I上的定位基座31、固定设于定位基座31上的定位电机32、定位钻头和控制定位钻头左右移动的水平定位轴33,定位电机32的输出端与定位钻头连接,定位钻头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扳手自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设于工作台(1)中心的分度头(2)、设于分度头(2)上的转盘(3)以及九个与转盘(3)固定连接的工件夹具(4),所述的工件夹具(4)围绕分度头(2)均匀分布,在所述的转盘(3)外围的工作台(1)上还设有分别与不同的工件夹具(4)相互配合的铣面机构(11)、定位机构(12)、第一钻孔机构(13)、第二钻孔机构(14)、第三钻孔机构(15)、镗孔机构(16)、第一铣槽机构(17)、第二铣槽机构(18)以及上料工位(19);所述的工件夹具(4)均包括固定于转盘(3)上的夹具座(21)、用于夹取扳手的左右夹板组(22)和用于控制左右夹板组(22)移动的推动油缸(23),所述的推动油缸(23)的输出端与左右夹板组(22)连接,所述的推动油缸(23)与夹具座(21)固定连接;所述的铣面机构(11)包括固定于工作台(1)上的铣面基座(24)、铣面滑块(25)、设于铣面滑块(25)上的铣面刀、控制铣面滑块(25)左右移动的水平移动轴(26)、控制铣面滑块(25)上下移动的垂直电机(27)以及与垂直电机(27)的输出端连接的同步带(28),所述的同步带(28)固定设于铣面基座(24)上,所述的铣面刀与工件夹具(4)上的扳手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的定位机构(12)包括固定于工作台(1)上的定位基座(31)、固定设于定位基座(31)上的定位电机(32)、定位钻头和控制定位钻头左右移动的水平定位轴(33),所述的定位电机(32)的输出端与定位钻头连接,所述的定位钻头与扳手的前侧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一钻孔机构(13)包括第一电机(34)、第一钻头和控制第一钻头供给的第一供给电机,所述的第一电机(34)的输出端与第一钻头连接,所述的第一钻头的钻孔位置与定位钻头的钻孔位置重合,所述的第二钻孔机构(14)包括第二电机(35)、第二钻头和控制第二钻头供给的第二供给电机,所述的第二电机(35)的输出端与第二钻头连接,所述的第二钻头的钻孔位置与第一钻头的钻孔位置重合,所述的第三钻孔机构(15)包括第三电机(36)、第三钻头和控制第三钻头供给的第三供给电机(37),所述的第三电机(36)的输出端与第三钻头连接,所述的第三钻头的钻孔位置与第二钻头的钻孔位置重合,所述的镗孔机构(16)包括镗孔电机(38)、镗刀和控制镗刀供给的镗孔供给电机,所述的镗孔电机(38)的输出端与镗刀连接;所述的第一铣槽机构(17)包括第一铣刀架(41)、设于第一铣刀架(41)上的第一铣刀(42)、第一铣槽电机(43)和控制第一铣刀架(41)供给的第一铣槽供给电机(44),所述的第一铣槽电机(43)的输出端与第一铣刀架(41)连接,所述的第二铣槽机构(18)包括第二铣刀架(45)、设于第二铣刀架(45)上的第二铣刀(46)、第二铣槽电机(47)和控制第二铣刀架(45)供给的第二铣槽供给电机(48),所述的第二铣槽电机(47)的输出端与第二铣刀架(4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子加杨德萍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县澉浦南洋纺器配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