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7384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能够实现垛堆的跨线输送,提高了装车效率。所述跨线输送系统包括升降机,升降机包括设置在输出站台的第一升降机和设置在各目标站台的第二升降机,第一升降机的上部设有供垛堆移出的第一开口,各第二升降机的上部均设有供垛堆进入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至与其相应的各第二开口通过第一输送线连通,垛堆能够由第一升降机依次转移至第一输送线、第二升降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直接将垛堆由输出站台升高至上方,以避开线路,进而从站台的上方将垛堆输送至目标站台,有效解决了垛堆的跨线运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货物运输
,特别是涉及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货物输送
,尤其是散装货物的运输,通常需要采用集装袋等承载货物,然后将若干个集装袋码垛到承载托盘上,进而借助承载托盘将码好的垛堆由包装车间或储存车间运输至装运站台,以便进行装车运输。实践中,通常设有若干条铁路运输线路,各线路对应设有装运站台,根据货物运输方向的不同,可以选择其中一条线路或者多条线路进行装车;但是,通常情况下,包装车间或储存车间仅与其最近的一个站台建立输送路线,不可能与各站台跨站连接,当需要在其他站台装车时,需要人工将垛堆运输至相应站台,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输和装车效率;同时,由于长时间占用站台,降低了铁路线路利用率。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以实现垛堆的跨线输送,提高装车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能够实现垛堆的跨线输送,提高了装车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包括用于升降垛堆的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包括设置在输出站台的第一升降机和设置在各目标站台的第二升降机,所述第一升降机的上部设有供垛堆移出的第一开口,各所述第二升降机的上部均设有供垛堆进入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与各所述第二开口均通过第一输送线连通,垛堆能够由所述第一升降机依次转移至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二升降机。本技术的跨线输送系统,通过第一升降机将输出站台的垛堆升高至其上方,然后在输出站台与目标站台之间设置用于连通的第一输送线,通过第一输送线将垛堆跨线输送至目标站台的上方,再通过目标站台的第二升降机将垛堆降落到目标站台上,进而实现垛堆的装车。可见,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实现垛堆的跨线运输相比,本技术可以直接将垛堆由输出站台升高至上方,以避开线路,进而从站台的上方将垛堆由输出站台输送至目标站台,然后再降落至目标站台上,以便在目标站台装车。也就是说,本技术有效解决了垛堆的跨线运输问题,提高了装运效率以及站台利用率。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机包括可升降的托架,所述托架将垛堆升高至所述第一开口时,通过第一传动链将垛堆转移至所述第一输送线。可选地,还包括由所述第一输送线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的至少两条可升降的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输送辊,所述第二传动链能够由两相邻的所述输送辊之间的间隙升出或降落,以便将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垛堆承载后转移至所述第二升降机。可选地,还包括码垛用的托盘,当垛堆在所述目标站台卸载后,若干所述托盘码垛形成托盘垛;所述第一升降机的上部设有供所述托盘垛进入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升降机的上部设有供所述托盘垛移出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至所述第三开口通过第二输送线连通;所述托盘垛能够由所述第二升降机依次转移至所述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升降机。可选地,还包括用于码垛所述托盘的码垛装置,以形成所述托盘垛。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处于同一高度,并高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可选地,所述输出站台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升降机,各所述目标站台设有同等个数的所述第二升降机,各所述第二升降机的运行速度之和与装车速度相匹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目标站台一种设置方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垛堆的跨线输送方法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流程示意图。图1-4 中:输出站台1、第一升降机2、第一开口 21、托架22、第三开口 23、目标站台3、第二升降机4、第二开口 41、第四开口 42、第一输送线5、第二传动链6、第二输送线7【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能够实现垛堆的跨线输送,提高了装车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分料装置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用于将垛堆由输出站台I跨线运输至目标转台,通常情况下,所述输出站台I与垛堆的包装车间或者存储车间连通,即垛堆可以直接通过传送带等输送系统运送至所述输出站台1,可以在该输出站台I上完成垛堆的装车运输。但是,实践中还有可能需要在输出站台I以外的其他站台进行装车,由于这些站台与包装车间或存储车间不存在直接输送路线,此时就需要将垛堆由输出站台I跨线运输至相应的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站台,这些站台在本文中称为目标站台3。为实现垛堆的跨线运输,本技术的跨线输送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升降垛堆的升降机,具体地,所述升降机可以包括设置在输出站台I的第一升降机2,以及设置在目标站台3的第二升降机4,当目标站台3为两个以上时,可以在各个目标站台3均设置第二升降机4 ;所述第一升降机2可以设置供踩堆移出的第一开口 21,第二升降机4可以设置供踩堆进入的第二开口 41,同时,在第一开口 21至第二开口 41可以通过第一输送线5连通,即第一输送线5由第一开口 21延伸至第二开口 41,当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站台3时,第一输送线5可以依次延伸至相应的各第二开口 41。同时,垛堆还能够通过第一开口 21由第一升降机2转移至第一输送线5上,通过第一输送线5运送至目标站台3上第二升降机4的第二开口 41,然后通过第二开口 41由第二输送线7转移至第二升降机4,即垛堆能够由第一升降机2依次转移至第一输送线5和第二升降机4,以便第二升降机4将垛堆降落至目标站台3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输出站台I设置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第一升降机2,各第一升降机2可以在输出站台I的铁路线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相应地,在各目标站台3可以在其与每个第一升降机2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第二升降机4,即各目标站台3上第二升降机4的数量可以与输出站台I上所设置第一升降机2的数量相等;同时,可以设置相应个数的第一输送线5,以便将每个第一升降机2与其对应的各第二升降机4连接,进而形成若干跨线路径,提高跨线输送的效率。如图2所示,可以在输出站台I设置两个第一升降机2,在目标站台3设置两个第二升降机4,然后形成两条第一输送线5 ;由于托盘垛的返运速度要求不高,故可以仅设置一条第二输送线7实现托盘的返运,详见下文关于托盘返运的描述。当然,如果每个站台上均设置一个升降机即可与装车速度相匹配,此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升降垛堆的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包括设置在输出站台(1)的第一升降机(2)和设置在各目标站台(3)的第二升降机(4),所述第一升降机(2)的上部设有供垛堆移出的第一开口(21),各所述第二升降机(4)的上部均设有供垛堆进入的第二开口(41);所述第一开口(21)与各所述第二开口(41)均通过第一输送线(5)连通,垛堆能够由所述第一升降机(2)依次转移至所述第一输送线(5)、所述第二升降机(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军文明波李秀梅刘皞刘伯宽崔志远张碧丛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