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模腔硫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380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八模腔硫化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衬套硫化模具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包括下模、上模;下模上设有八个下模槽,上模上设有八个上模槽;下模上穿设有八个圆顶针;每个下模槽内均设有下模镶件;每个圆顶针的上端均套接有产品镶件;上模上设有流胶道,流胶道包括主流胶道;主流胶道设有一号分支、二号分支、三号分支、四号分支;一号分支包括一级支胶道、两个二级支胶道、两个三级支胶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将产品取出,工作效率高,解决了粘下模的问题;胶料到达各个注胶孔的时间相同,保证了工件的一致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控制了因胶料流速不均而造成的缺胶、烂炮,欠硫、闷气、死胶等不良品的产生,降低次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硫化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八模腔硫化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衬套产品硫化模具结构大概一致。产品硫化好,开模后把产品留中板,由操作人员把工装治具放入中板下,再按操作键操控中板往工装治具上压,从而顶出产品。此结构缺点是:产品有可能粘下模,产品不易取出,操作时间延长,降低工作效率。硫化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把把工装治具放入中板下,再按操作键操控中板往工装治具上压,顶出产品,才能完成一模产品,工作效率低。现有的八模腔硫化模具流胶道,从进胶处到各个注胶孔的距离不同,从而胶料进入注胶孔的时间和速度不同,造成产品质量不一致,同时降低工作效率;在取出工件时,由于工件与注胶孔处的冷却胶料粘接在一起,容易造成工件被撕裂,从而产生较大的废品率;目前每个模腔对应一个进胶孔,胶料会因流速不均造成缺胶、烂炮,欠硫、闷气、死胶等不良品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八模腔硫化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衬套硫化模具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八模腔硫化模具,包括下模、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下模上方的上模;所述下模上设有八个下模槽,上模上设有与八个下模槽一一对应的上模槽;下模上穿设有八个用于顶出工件的圆顶针,八个圆顶针的上端分别位于八个下模槽内;每个下模槽内均设有下模镶件,下模镶件套接在圆顶针上;每个圆顶针的上端均套接有产品镶件,产品镶件位于下模镶件的上端;上模槽、下模槽、下模镶件和产品镶件构成与工件相配的模腔;所述上模上设有流胶道,流胶道包括左右方向设置的主流胶道,主流胶道中心设有中心槽;主流胶道左后侧设有与主流胶道左端相连的一号分支;主流胶道左前侧设有与主流胶道左端相连的二号分支,二号分支和一号分支关于主流胶道对称;主流胶道右前侧设有与主流胶道右端相连的三号分支,三号分支与一号分支关于中心槽中心对称;主流胶道右后侧设有与主流胶道右端相连的四号分支,四号分支与三号分支关于主流胶道对称;一号分支包括前端与主流胶道左端相通且前后方向设置的一级支胶道、两个与一级支胶道后端相通且关于一级支胶道对称的二级支胶道,两个二级支胶道均左右方向设置,每个二级支胶道的尾端均连有两个前后方向设置且关于该二级支胶道对称的三级支胶道;每个三级支胶道末端均连有一个与上模槽相通的注胶孔,与同一个二级支胶道相连的两个注胶孔与同一个上模槽相通。进一步,还包括下模固定板、两个分别固定在下模固定板和下模之间左右两侧的模脚;所述下模固定板上与下模之间设有中托司和支撑柱,所述下模固定板上与下模之间设有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所述顶针面板固连在顶针底板的上方,所述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套接在中托司上;所述顶针底板与下模之间设有穿过顶针面板的弹簧;所述圆顶针下端穿射并固连在顶针面板上;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导向柱;所述下模固定板下方设有用于推动顶针底板的升降机构;便于向上推动圆顶针,从而顶出工件。进一步,所述产品镶件上设有直径上大下小的中心孔;所述圆顶针的上部设有与中心孔下部相配的环形沟槽,所述中心孔的上部与圆顶针位于环形沟槽上部的部分相配;便于制造。进一步,所述产品镶件上设有直径上部大且下部小的中心孔;所述圆顶针的上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内六角头螺栓;中心孔的下部与内六角头螺栓螺杆的非螺纹部分相配,中心孔的上部与内六角头螺栓头部相配;便于产品镶件的拆装。进一步,所述产品镶件上设有带螺纹的盲孔,所述圆顶针上设有与盲孔相配的螺纹部;便于产品镶件的拆装。进一步,所述下模镶件通过下模螺栓安装在下模上;便于下模镶件的更换。进一步,所述注胶孔为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的阶梯孔,注胶孔的上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注胶孔的中部为与锥形孔底部直径相同的小圆孔,注胶孔的下部为直径大于小圆孔的大圆孔;中部为小圆孔,下部为大圆孔,再取出工件时,胶料在直径小的小圆孔处承受力较小,更容易断裂,从而不会影响到工件。进一步,所述主流胶道与一级支胶道连接处设有弧形倒角,一级支胶道与二级支胶道连接处设有弧形倒角,二级支胶道与三级支胶道连接处设有弧形倒角;有利于减小胶料流动的阻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圆顶针带动产品镶件上移,从而带动产品向上移动,产品硫化后,方便将产品取出,工作效率高,设置下模镶件解决了粘下模的问题;从中心槽到各个注胶孔通道的距离相同,遇到的阻力也相同,胶料的流速一致,到达各个注胶孔的时间相同,保证了工件的一致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每个模腔对应两个注胶孔,可以有效控制因胶料流速不均而造成的缺胶、烂炮,欠硫、闷气、死胶等不良品的产生,降低次品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实施例一种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注胶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模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模的主视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产品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二中圆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三中圆顶针与产品镶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阅图1至图5,一种八模腔硫化模具,包括下模1、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下模I上方的上模2 ;所述下模I上设有八个下模槽3,上模2上设有与八个下模槽3 —一对应的上模槽4 ;下模I上穿设有八个用于顶出工件8的圆顶针5,八个圆顶针5的上端分别位于八个下模槽3内;每个下模槽3内均设有下模镶件6,下模镶件6套接在圆顶针5上;每个圆顶针5的上端均套接有产品镶件7,产品镶件7位于下模镶件6的上端;上模槽4、下模槽3、下模镶件6和产品镶件7构成与工件8相配的模腔。本技术还包括下模固定板19、两个分别固定在下模固定板19和下模I之间左右两侧的模脚20 ;所述下模固定板19上与下模I之间设有中托司21和支撑柱22,所述下模固定板19上与下模I之间设有顶针底板23和顶针面板24,所述顶针面板24固连在顶针底板23的上方,所述顶针底板23和顶针面板24套接在中托司21上;所述顶针底板23与下模I之间设有穿过顶针面板24的弹簧25 ;所述圆顶针5下端穿射并固连在顶针面板24上;所述上模2和下模I之间设有导向柱26 ;所述下模固定板19下方设有用于推动顶针底板23的升降机构27。所述产品镶件7上设有直径上大下小的中心孔28 ;所述圆顶针5的上部设有与中心孔28下部相配的环形沟槽29,所述中心孔28的上部与圆顶针5位于环形沟槽29上部的部分相配。所述下模镶件6通过下模螺栓33安装在下模I上。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上模2上设有流胶道,流胶道包括左右方向设置的主流胶道10,主流胶道10中心设有中心槽11 ;主流胶道10左后侧设有与主流胶道10左端相连的一号分支12 ;主流胶道10左前侧设有与主流胶道10左端相连的二号分支13,二号分支13和一号分支12关于主流胶道10对称;主流胶道10右前侧设有与主流胶道10右端相连的三号分支14,三号分支14与一号分支12关于中心槽11中心对称;主流胶道10右后侧设有与主流胶道10右端相连的四号分支15,四号分支15与三号分支14关于主流胶道10对称;一号分支12包括前端与主流胶道10左端相通且前后方向设置的一级支胶道16、两个与一级支胶道16后端相通且关于一级支胶道16对称的二级支胶道17,两个二级支胶道17均左右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八模腔硫化模具,其特征是:包括下模(1)、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下模(1)上方的上模(2);所述下模(1)上设有八个下模槽(3),上模(2)上设有与八个下模槽(3)一一对应的上模槽(4);下模(1)上穿设有八个圆顶针(5),八个圆顶针(5)的上端分别位于八个下模槽(3)内;每个下模槽(3)内均设有下模镶件(6),下模镶件(6)套接在圆顶针(5)上;每个圆顶针(5)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带出工件(8)的产品镶件(7),产品镶件(7)位于下模镶件(6)的上端;上模槽(4)、下模槽(3)、下模镶件(6)和产品镶件(7)构成与工件(8)相配的模腔;所述上模(2)上设有流胶道,流胶道包括左右方向设置的主流胶道(10),主流胶道(10)中心设有中心槽(11);主流胶道(10)左后侧设有与主流胶道(10)左端相连的一号分支(12);主流胶道(10)左前侧设有与主流胶道(10)左端相连的二号分支(13),二号分支(13)和一号分支(12)关于主流胶道(10)对称;主流胶道(10)右前侧设有与主流胶道(10)右端相连的三号分支(14),三号分支(14)与一号分支(12)关于中心槽(11)中心对称;主流胶道(10)右后侧设有与主流胶道(10)右端相连的四号分支(15),四号分支(15)与三号分支(14)关于主流胶道(10)对称;一号分支(12)包括前端与主流胶道(10)左端相通且前后方向设置的一级支胶道(16)、两个与一级支胶道(16)后端相通且关于一级支胶道(16)对称的二级支胶道(17),两个二级支胶道(17)均左右方向设置,每个二级支胶道(17)的尾端均连有两个前后方向设置且关于该二级支胶道(17)对称的三级支胶道(18);每个三级支胶道(18)末端均连有一个与上模槽(4)相通的注胶孔(9),与同一个二级支胶道(17)相连的两个注胶孔(9)与同一个上模槽(4)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松宝袁建平梅军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