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祁苏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携带小孩的护脚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269 阅读:3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行车携带小孩的护脚罩,是一种安装在自行车前叉与前轮后部之间,防止所携带的小孩双脚伸入前叉与辐条之间而造成事故的安全保护装置.是一个包括卡脚、护罩及吊耳的整体件或组合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等特点,能适用于一般自行车,对行车也无任何影响.(*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保护由自行车携带的小孩双脚安全的装置。目前,国内有关交通规则规定为解决交通紧张问题,允许在自行车的鞍座前方携带一名儿童,一般即在三角大梁上安置活动小座椅一只,小孩坐在椅内,两脚垂于下方较为舒适。但由于小孩生性好动,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把脚误伸入前叉和正在作相对旋转的前轮辐条之间,造成扭伤、皮肉撕裂或骨折的惨痛事故时有发生。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外型美观、安装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于自行车一般型号的、安装在自行车前叉和前轮后半部的挡泥板之间、不影响行车的护脚装置。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是由两片面积相等的不等边扇形侧面相隔一定距离,呈对称排列,它们的扇形圆边同类似挡泥板的壳状曲面相连接而构成中空结构的马蹄壳体状护罩。在两短边的弧形连接处顶端,设一耳状突片,作为吊耳,并在中间部位开一长槽孔,与自行车前挡泥板吊耳的固定孔相对应。再在两短边的底部前侧分别设立方向相对、大小相等、半圆底环曲面与自行车前叉咬合处曲面相吻合,且开口距略小于前叉咬合处宽度,两环底间距略小于前叉两咬合处外侧间距的两个半圆环状构件组成卡脚。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附图2为本技术在自行车上装配的示意图。图中(1)为卡脚,(2)为护罩,(3)为吊耳。本技术实施例是依据26至28吋自行车的结构规格,设计以前轮挡泥板的吊耳基部下延至前叉与半圆环状卡脚(1)咬合处的间距200毫米为护罩(2)的短边长度,从卡脚(1)水平延长至前挡泥板外圆的间距270毫米为护罩(2)的长边长度。与护罩(2)两侧面的扇形圆边相连接的壳状圆曲面,其内顶圆半径为30毫米,其连接长边和短边的内圆弧半径为400毫米。在两短边的弧形连结处顶端,设一耳状突片,作为吊耳(3),其长度、宽度、厚度大于前挡泥板的吊耳尺寸,并在中间部位开一可对不同型号的自行车略作调整的长槽孔,与前挡泥板紧固孔相对应。再在护罩(2)两短边的底端前侧分别设半圆环状卡脚(1)各一只,它们方向相对,开口处距离为18毫米,开口端厚度为3毫米,向环底逐步增厚至7毫米。环底半径为25毫米,卡脚高度为20毫米,卡脚(1)的两环底间距略小于前叉咬合处的外侧间距。为了减少该护脚罩的材料,并增加美观,其两侧面除四周一定宽度的边沿外,可设计成透孔的网纹图案状。依据以上设计的形状与规格开制模具,采用塑料一次压注而成,也可采用铁皮等金属材料冲压、焊接组装而成。本技术在安装时,先拧下自行车前挡泥板的紧固螺栓,再将护脚罩骑放在前挡泥板上,使卡脚(1)的两只半圆环与前叉相咬合,并借助护罩(2)的弹性和卡脚(1)的半圆环弹性而卡紧,最后取另一加长螺栓,穿过护脚罩吊耳(3)的长槽孔,连同前挡泥板一起拧紧固定即成。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低廉、安装方便等特点,能适用于一般自行车,对行车无任何影响,并可保护由自行车携带的小孩的双脚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保护由自行车携带的小孩双脚安全的自行车护脚罩,其特征在于:两片面积相等的不等边扇形侧面,相隔一定距离,呈对称排列,它们的扇形圆边同类似挡泥板的壳状曲面相连接而形成中空结构的马蹄壳体状护罩(2),在该罩两短边的弧形连接处顶端,设一耳状突片作为吊耳(3),再在两短边的底部前侧分别设立方向相对,大小相等,半圆环底曲面与自行车前叉咬合处曲面相吻合,且开口距略小于前叉咬合处宽度,两环底间距略小于前叉两咬合处外侧间距的两个半圆环状构件组成卡脚(1),上述三个部件共同组成护脚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保护由自行车携带的小孩双脚安全的自行车护脚罩,其特征在于两片面积相等的不等边扇形侧面,相隔一定距离,呈对称排列,它们的扇形圆边同类似挡泥板的壳状曲面相连接而形成中空结构的马蹄壳体状护罩(2),在该罩两短边的弧形连接处顶端,设一耳状突片作为吊耳(3),再在两短边的底部前侧分别设立方向相对,大小相等,半圆环底曲面与自行车前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祁苏
申请(专利权)人:宋祁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