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提取罐辅助出液装置,可有效解决中药提取罐的过滤出液时间长,过滤速度慢,导致药品质量低下,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包括提取罐,提取罐由罐体和罐体底部的罐盖经连接臂连接在一起构成,罐盖的上表面为过滤网,过滤网下面有固定在罐盖内周壁上的孔板,罐盖的底部有出液口,罐体内装有上端封闭的过滤管,过滤管的下端穿过过滤网固定在孔板上,和出液口相连通或过滤管固定在罐体内侧壁上,过滤管的下端连接弯管,弯管外端伸出罐体,过滤管周壁上开有均布的过滤孔,过滤管外表面套装有筛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适合在各种类型的中药提取罐中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药生产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中药提取罐辅助出液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提取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传统的中药丸、散、膏、丹等都是经中药材提取而制成,现代中药制剂片剂和口服液、胶囊剂也无一不是经过中药提取后经过后续加工而成,中药提取罐是中药提取的核心设备,提取罐设计的好坏对中药提取效率、有效成分析出,中药质量、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等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市面上中药提取罐出液主要依靠抽液泵真空抽液或空气加压出液,由于每个提取罐一次投料的中药材品种多、数量大、外观大小性状和所含成分各异,药材堆积高度比较高,而且中药材经过长时间的蒸煮粉质成分形成粘液质,造成一定高度的过滤阻力层,过滤阻力随着过滤时间而逐渐增大,结果导致每次过滤出液时间都比较长,占提取总时间超过50%,除了生产成本无形增加外,过滤时间长相当于药材长时间的高温浸泡,对药品的质量也有不良影响。目前中药提取罐改进研宄都集中在提取罐罐盖筛网,但是增大筛网孔,容易导致提取药液中固体杂质含量升高,对药品成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增加筛网面积需要改变筛网平面布局,而非平面结构不易清洁,最终也导致成品质量差;增加过滤时罐内压力可提高过滤速度,但是需要重新设计、制作提取罐,罐体壁厚需要增加,设备制作与采购成本大幅度提高,后续使用过程增加压力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对原有设备也无法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中药提取罐辅助出液装置,可有效解决中药提取罐的过滤出液时间长,过滤速度慢,导致药品质量低下,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提取罐,提取罐由罐体和罐体底部的罐盖经连接臂连接在一起构成,罐盖的上表面为过滤网,过滤网下面有固定在罐盖内周壁上的孔板,罐盖的底部有出液口,罐体内装有上端封闭的过滤管,过滤管的下端穿过过滤网固定在孔板上,和出液口相连通或过滤管固定在罐体内侧壁上,过滤管的下端连接弯管,弯管外端伸出罐体,过滤管周壁上开有均布的过滤孔,过滤管外表面套装有筛网。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适合在各种类型的中药提取罐中应用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罐盖打开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过滤管和罐盖连接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过滤管和罐盖连接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过滤管为两个时的结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由图1-图5给出,本技术包括提取罐,提取罐由罐体I和罐体底部的罐盖2经连接臂3连接在一起构成,罐盖的上表面为过滤网12,过滤网下面有固定在罐盖内周壁上的孔板11,罐盖的底部有出液口 4,罐体内装有上端封闭的过滤管6,过滤管6的下端穿过过滤网固定在孔板上、和出液口相连通或过滤管6固定在罐体内侧壁上,过滤管的下端连接弯管5,弯管外端伸出罐体;过滤管周壁上开有均布的过滤孔8,过滤管外表面套装有筛网9。所述的筛网9为60目筛制成的网状体,外周套装有用于固定卡紧筛网和过滤管的卡箍10。所述的过滤管6的周壁上均布的过滤孔8的直径为10mm。所述的过滤孔8之间的横向间距为5-10mm。所述的过滤管6的下端当固定在孔板上时,过滤管6经法兰7装在靠近连接臂一侧的过滤网上,过滤管的下端固定在孔板上,过滤管的长度不超过罐体直径的85%,直径不超过罐体直径的10%。所述的过滤管6当固定在罐体内侧壁上时,过滤管的上端经支架13焊接在罐体上,过滤管有2个(如图5所示)或4个,当过滤管有2个时,两个过滤管以罐体中心为中心点相互对称布置,当过滤管有4个时,四个过滤管以罐体中心为中心点相互对称布置,过滤管的长度不超过罐体高度的三分之二,过滤管的下端距离过滤网30-50mm。所述的弯管5上有控制出液的阀门。所述的过滤管6的上端封闭有壁厚2mm的不锈钢板。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仅是给出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情况,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等效或等同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在本质上与本申请相同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是在现有中药提取罐的基础上的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在原提取罐的内部增加了过滤管,并在过滤管的外表裹以60目的筛网(不锈钢筛网),于过滤管两端和中部用三个不锈钢的卡箍固定筛网,具体实施时,过滤管的下端装在孔板上或将过滤管固定在罐体的内壁上,当过滤管的下端装在孔板上时,过滤管的下端是和孔板上的孔相连通,孔板上的孔和罐盖上的出液口相连通,因此,此时,过滤管的滤液依然是经现有提取罐的罐盖上的出液口出液;当过滤管固定在罐体的内壁上时,由于过滤管的下端经弯管伸出罐体,因此,当药材煎煮过程,关闭弯管上的阀门,常压过滤时,打开弯管上的阀门进行出液,加压过滤时,打开该阀门和罐盖上的出液口同时出液,待液位低于本技术的过滤管上端时,关闭该阀门继续用罐盖上的出液口出液。经反复测试,本技术的一根过滤管即可增加过滤面积30%以上,过滤时间至少降低了 50%,在罐体内壁上安装多根过滤管可增大过滤面积降低过滤时间,该改进使提取工艺时间显著缩短,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提高了 30%以上,降低提取工序的设备投入,减少提取工序的生产成本,不但有效解决了现有中药提取罐的过滤出液时间长,过滤速度慢,导致药品质量低下,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还提高了药品质量,使提取药液中固体杂质显著降低,保证了药品成品的质量,是中药提取设备上了一大创造,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权项】1.一种中药提取罐辅助出液装置,包括提取罐,提取罐由罐体(I)和罐体底部的罐盖(2)经连接臂(3)连接在一起构成,罐盖的上表面为过滤网(12),过滤网下面有固定在罐盖内周壁上的孔板(11),罐盖的底部有出液口( 4 ),其特征在于,罐体内装有上端封闭的过滤管(6),过滤管(6)的下端穿过过滤网固定在孔板上,和出液口相连通或过滤管(6)固定在罐体内侧壁上,过滤管的下端连接弯管(5),弯管外端伸出罐体,过滤管周壁上开有均布的过滤孔(8 ),过滤管外表面套装有筛网(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罐辅助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网(9)为60目筛制成的网状体,外周套装有用于固定卡紧筛网和过滤管的卡箍(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罐辅助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管(6)的周壁上均布的过滤孔(8)的直径为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罐辅助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孔(8)之间的横向间距为5-10mmo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罐辅助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管(6)的下端当固定在孔板上时,过滤管(6)经法兰(7)装在靠近连接臂一侧的过滤网上,过滤管的下端固定在孔板上,过滤管的长度不超过罐体直径的85%,直径不超过罐体直径的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罐辅助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管(6)当固定在罐体内侧壁上时,过滤管的上端经支架(13)焊接在罐体上,过滤管有2个或4个,当过滤管有2个时,两个过滤管以罐体中心为中心点相互对称布置,当过滤管有4个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提取罐辅助出液装置,包括提取罐,提取罐由罐体(1)和罐体底部的罐盖(2)经连接臂(3)连接在一起构成,罐盖的上表面为过滤网(12),过滤网下面有固定在罐盖内周壁上的孔板(11),罐盖的底部有出液口(4),其特征在于,罐体内装有上端封闭的过滤管(6),过滤管(6)的下端穿过过滤网固定在孔板上,和出液口相连通或过滤管(6)固定在罐体内侧壁上,过滤管的下端连接弯管(5),弯管外端伸出罐体,过滤管周壁上开有均布的过滤孔(8),过滤管外表面套装有筛网(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芳,戚世娟,薛良督,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奥林特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