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013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八电阻、第一三极管至第五三极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位器和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正极电压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当其输出电压因某种原因升高时,第五三极管的偏压就会增加,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增大,光电耦合器中的光敏晶体管的电压减小,第一三极管的基准电压下降,从而使原来升高的输出电压降低,达到了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反应灵敏,稳压效果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稳压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人们极大的享受着电子设备带来的便利,但是任何电子设备都必须在电源的支持下才能正常工作,由于电子技术的特性,电子设备对电源电路的要求就是能够提供持续稳定、满足负载要求的电能,而且通常情况下都要求提供稳定的直流电能,提供这种稳定的直流电能的电源就是直流稳压电源;计算机作为一种较为精密的电子设备,其工作电压更应该得到保证,如果不能保证稳定的电压,则可能造成内部电子的元件的损坏或者数据的丢失,部分直流稳压电路结构复杂,稳压效果不佳,容易造成计算机的数据丢失与死机重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八电阻、第一三极管至第五三极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位器和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正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集电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射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正极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为外接电压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为负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为负极电压输出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当其输出电压因某种原因升高时,第五三极管的偏压就会增加,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增大,光电耦合器中的光敏晶体管的电压减小,第一三极管的基准电压下降,从而使原来升高的输出电压降低,达到了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反应灵敏,稳压效果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至第八电阻R8、第一三极管T1至第五三极管T5、二极管D、稳压二极管DZ、电位器RP和光电耦合器OC,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为正极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第三三极管T3的集电极和光电耦合器OC的集电极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光电耦合器OC的发射极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为正极电压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位器RP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OC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和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为外接电压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和稳压二极管DZ的负极连接,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五三极管T5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OC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五三极管T5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三极管T5的基极与电位器RP的滑动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Z的正极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为负极电压输入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二极管D的负极为负极电压输出端。本技术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因某种原因升高时,第五三极管T5的偏压就会增加,光电耦合器OC中的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增大,光电耦合器OC中的光敏晶体管的电压减小,第一三极管T1的基准电压下降,从而使原来升高的输出电压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八电阻、第一三极管至第五三极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位器和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正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集电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射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正极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为外接电压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为负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为负极电压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耦的直流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八电阻、
第一三极管至第五三极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位器和光电耦合器,所述
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
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正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
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光电耦合器的集电
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
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
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
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光电耦合
器的发射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正极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五
电阻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野夏梅宸刘志才祝昌宇卢力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英力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