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6959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4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其车载泵和工程机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包括风扇和散热器总成,散热器总成包括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在风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以分别用于对液压油和发动机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液压油散热系统与发动机散热系统并联集成为一体,使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液压油散热系统与发动机散热系统的风道不完全隔离造成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吸风风扇为散热器总成提供冷空气、中冷器和水散热器并联等进一步改善了动力舱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泵动力舱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车载泵动力舱一般包括发动机散热系统和液压油散热系统,目前发动机散热系统和液压油散热系统通常分别单独布置,发动机散热系统采用发动机直驱吹风风扇吹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方式,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包括水散热器、中冷器和导风罩等;而液压油散热系统采用吸风风扇与液压油散热器串联结构。由于车载泵动力舱内部空间有限,目前车载泵动力舱散热系统主要有如下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车载泵动力舱散热系统,吸风风扇、液压油散热器、发动机直驱吹风风扇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等部件横向布置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虽然结构紧凑,利于液压油散热,但由于经过液压油散热器的热风全部都被吹进了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导致发动机散热系统的进风温度比环境温度升高十几度甚至几十度,大大降低了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第二种车载泵动力舱散热系统,液压油散热系统和发动机散热系统布置在车架两侧并前后交错,液压油散热系统的吸风风扇由马达驱动,发动机散热系统的吹风风扇由发动机驱动,且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水散热器和中冷器串联布置,液压油箱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侧面、且位于液压油散热系统的同侧。工作时,液压油散热系统的马达为吸风风扇提供动力,吸风风扇从外界大气中吸入冷风,冷风与液压油散热器进行热量交换,热风经过导风罩排到后面的大气中去;而发动机散热系统,吹风风扇在发动机所提供动力的驱动下,将风从动力舱吹进导风罩,风与发动机散热器总成交换热量,热风最终被排入大气中。这种结构形式的车载泵动力舱散热系统存在以下缺点:(1)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分别布置在车架两侧并前后交错,虽然相较于第一种结构形式,风道有部分错开,对于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进出风风道并不是完全隔离的,液压油散热系统产生的大部分热风仍然会在吹风风扇的作用下进入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导致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进风温度仍然会有较大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2)发动机散热系统采用吹风风扇,导致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出风风速不均匀,中间部分会有无风区甚至负压区,造成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较低,并且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进风温度经过发动机加热,不利于散热;(3)发动机散热器总成采用串联结构,风阻较大,导致风量较小,不利于散热;(4)液压油箱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侧面,液压油箱的热辐射对发动机散热器总成的进风温度也有一定的加热作用,同样会影响发动机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5)发动机散热器总成没有加防回风挡板,出风面存在热风回流现象,不利于散热;(6)吹风串联式散热器,灰尘在内侧,并且动力舱的风经过加热会经常有油气,易导致散热器散热片堵塞,难以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动力舱散热系统结构不利于散热,散热效果较差,散热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及具有该动力舱散热系统的车载泵和工程机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其包括风扇和散热器总成,散热器总成包括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在风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以分别用于对液压油和发动机进行散热。可选地,上述风扇为吸风风扇,该吸风风扇设置在散热器总成和发动机之间。可选地,上述风扇为吹风风扇,该吹风风扇设置在散热器总成和发动机之间。可选地,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包括中冷器和水散热器,中冷器和水散热器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可选地,液压油箱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散热器总成的下游。可选地,出风口与进风口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相对设置。可选地,散热器总成周围设置有防回风挡板以避免热风回流。可选地,动力舱散热系统还包括防尘网,防尘网沿空气流动方向可拆卸地设置在散热器总成的上游。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泵,其动力舱设置有以上任一动力舱散热系统。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其包括上述车载泵。基于上述各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将液压油散热系统与发动机散热系统并联集成为一体,使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液压油散热系统与发动机散热系统的风道不完全隔离造成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2)散热系统采用吸风风扇,能够避免散热器总成出风风速不均匀的现象,减少无风区及负压区,提高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3)散热器总成采用并联结构,风阻较小,能够增大风量,从而改善散热效果;(4)将液压油箱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散热器总成的下游,减轻了液压油箱热辐射对散热器总成进风温度的加热作用,从而改善散热效果;(5)增设防回风挡板,能够减少热风回流现象,有利于散热;(6)出风口与进风口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相对设置,最大程度地考虑了流体流动的方向,可及时有效的把热风排出动力舱。(7)增加可拆卸地防尘网,有利于保持散热器的清洁,便于清洗;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本技术动力舱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散热器总成的并联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风格栅;2、散热器总成;3、吸风风扇;4、发动机;5、液压油箱;6、出风格栅;8、吹风风扇;9、马达;201、水散热器;202、中冷器;203、液压油散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和散热器总成(2),所述散热器总成(2)包括液压油散热器(203)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所述液压油散热器(203)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在风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以分别用于对液压油和发动机(4)进行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和散热器总成
(2),所述散热器总成(2)包括液压油散热器(203)和发动机散热
器总成,所述液压油散热器(203)和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在风流动方向
上并联设置以分别用于对液压油和发动机(4)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风扇为吸风风扇(3),所述吸风风扇(3)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总成(2)
和所述发动机(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风扇为吹风风扇,所述吹风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总成(2)和所述发
动机(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动力舱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散热器总成包括中冷器(202)和水散热器(201),所述
中冷器(202)和所述水散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燕李军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