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包括由前悬左下支架总成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组成的前悬下支架总成、驾驶室翻转轴总成、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以及由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组成的驾驶室加强梁总成;前悬下支架总成设置于车架上,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前悬左下支架总成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的半圆形槽内并通过盖板总成压合,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的上端分别固定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的立梁的上端、下端分别与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两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更改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降低驾驶室在底盘上的布置高度,从而降低整车高度,使得其可以在特殊情形下使用,有利于重型越野车的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重型越野全轮驱动车受整车接近角、前轮驱动桥、14.00-20斜交轮胎(由于受恶劣路况、山区地形的限制,越野车通常使用14.00-20轮胎以增加整车的越障能力)、发动机及整车传动系统布置要求,整车高度普遍高于3150毫米,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整车的高度需要降低到3000毫米以下,并且整车高度越低整车的质心也就随之越低从而整车的越野性能就会越好。现有的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左侧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前悬减震器总成6通过驾驶室底部连接支架18设置于驶室左立柱16的下端,这样使得驾驶室在底盘上的布置高度较高,导致其无法在特殊情形下使用,极大地影响了重型越野车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来降低驾驶室在底盘上的布置高度从而使得整车高度降低,方便越野车在特殊情形下使用的同时还增强了越野性能。本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包括由前悬左下支架总成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组成的前悬下支架总成、驾驶室翻转轴总成、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以及由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组成的驾驶室加强梁总成;所述前悬下支架总成设置于车架上,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前悬左下支架总成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的半圆形槽内并通过盖板总成压合,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的上端分别固定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的立梁的上端、下端分别与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两端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还包括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的前端固定于前悬右下支架总成上、后端通过油缸连接支架固定于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上。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两端还分别通过驾驶室左翻转轴连接支架和驾驶室右翻转轴连接支架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用螺栓连接。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用到的螺栓为带润滑槽的螺栓,起到润滑螺栓与橡胶衬套的作用。为了避免驾驶室翻转轴总成与前悬左下支架总成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的刚性摩擦,所述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总成。为了缓冲整车在行驶过程中底盘对驾驶室翻转轴总成及驾驶室的冲击,减少对驾驶室的损害,所述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后端两侧圆孔内分别设置有橡胶衬套。根据本技术优选的,前悬左下支架总成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的外侧上端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可以限制前悬减震器总成因无法控制而甩出带来的危险,还可以缓冲对车架的冲击。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的上端分别通过减震器上连接支架固定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的立柱的上端,所述前悬减震器总成与减震器上连接支架之间设置有减震器垫块和衬套II。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的下端分别与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两端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衬套I。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前悬减震器总成为螺旋弹簧减震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整车传动系统、冷却系统、进排气系统、制动控制系统等布置不发生变化,只通过更改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降低驾驶室在底盘上的布置高度,从而降低整车高度,使得其可以在特殊情形下使用,有利于重型越野车的推广。2、由于整车底盘不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因此整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会发生变化,并且可以极大地缩短整车的设计周期和试制成本。3、本技术的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操作简单,且与驾驶室后悬连接装置一起将驾驶室做成四点悬浮状态,有效的降低了整车运动过程中底盘对驾驶室造成的冲击,降低了驾驶员及乘员的疲劳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左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驾驶室前悬左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驾驶室前悬右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驾驶室左、右翻转轴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带润滑槽的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悬下支架总成,1.1、前悬左下支架总成,1.2、前悬右下支架总成,2、盖板总成,3、驾驶室翻转轴总成,4、轴承总成,5、限位块总成,6、前悬减震器总成,7、减震器垫块,8、驾驶室加强梁总成,8.1、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8.2、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9、衬套I,10、衬套II,11、螺栓,12、橡胶衬套,13、举升油缸,14、油缸连接支架,15.1、驾驶室左翻转轴连接支架,15.2、驾驶室右翻转轴连接支架,16、减震器上连接支架,17、驾驶室左立柱,18、驾驶室左纵梁,19、驾驶室底部连接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2-5所示,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包括由前悬左下支架总成1.1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1.2组成的前悬下支架总成1、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6、由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8.1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8.2组成的驾驶室加强梁总成8以及举升油缸13。所述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的左、右翻转摆臂为对称铸造件,中间的翻转轴为冷拉圆钢加工所得,左、右翻转摆臂与翻转轴两端焊接为一体,焊接后左、右翻转摆臂为同轴结构;左、右翻转摆臂的前端和后端均有圆孔。所述前悬减震器总成6为螺旋弹簧减震器。所述驾驶室加强梁总成8为其内焊接有L形连接支架的L形槽型结构,而如图1所示现有的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左侧结构示意图中,驾驶室左立柱17和驾驶室左纵梁18呈分开的结构,驾驶室前端的压力只能分担到驾驶室左、右立柱上,而本实施例中驾驶室加强梁总成8是驾驶室立柱和驾驶室纵梁焊接为一体的结构,这样就可以将驾驶室前端的压力有一部分能分担到驾驶室左、右纵梁上,使得驾驶室加强梁总成8的刚度大幅度增强。所述前悬下支架总成1设置于车架上,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的前端两侧穿入轴承总成4、后端两侧圆孔内分别穿入橡胶衬套12。所述轴承总成4为尼龙衬套与钢套结构的结合体,尼龙衬套过盈在钢套里面,这样通过轴承总成4的过渡就避免了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与前悬左下支架总成1.1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1.2的刚性摩擦,减少了金属件之间的磨损,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寿命。所述橡胶衬套12可以缓冲整车在行驶过程中底盘对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及驾驶室的冲击,减少对驾驶室的损害。所述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前悬左下支架总成1.1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1.2的半圆形槽内并通过盖板总成2压合;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的两端还分别通过驾驶室左翻转轴连接支架15.1和驾驶室右翻转轴连接支架15.2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8.1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8.2用带润滑槽的螺栓11连接。所述带润滑槽的螺栓11,如图6所示,中间配钻油道,在螺栓的周圈设有润滑槽,在螺栓外端部位增设滑脂嘴装置,将带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悬左下支架总成(1.1)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1.2)组成的前悬下支架总成(1)、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6)以及由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8.1)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8.2)组成的驾驶室加强梁总成(8);所述前悬下支架总成(1)设置于车架上,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前悬左下支架总成(1.1)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1.2)的半圆形槽内并通过盖板总成(2)压合,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6)的上端分别固定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8.1)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8.2)的立梁的上端、下端分别与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的两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悬左下支架总成(1.1)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1.2)组成的前悬下支架总成(1)、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6)以及由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8.1)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8.2)组成的驾驶室加强梁总成(8);所述前悬下支架总成(1)设置于车架上,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前悬左下支架总成(1.1)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1.2)的半圆形槽内并通过盖板总成(2)压合,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6)的上端分别固定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8.1)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8.2)的立梁的上端、下端分别与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的两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举升油缸(13),所述举升油缸的前端固定于前悬右下支架总成(1.2)上、后端通过油缸连接支架(14)固定于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8.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翻转轴总成(3)的两端还分别通过驾驶室左翻转轴连接支架(15.1)和驾驶室右翻转轴连接支架(15.2)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8.1)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8.2)用螺栓(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亭,王永强,朱乾志,黄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