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咯血的中药,它是将三七、白芨、川贝母、知母、大黄炭按一定比例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合,有散瘀、消肿生肌、润肺止咳、荡积滞、行瘀血、清热降火的功效,有效治疗咯血,且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咯血的中药。
技术介绍
咯血指喉中觉有血腥,一咯即出血块或鲜血,多因阴虚火旺或燥热,支气管扩张所致的咯血。西药治疗,不但药物价格高,治疗繁琐,且治疗效果不理想,毒副作用大。所以研宄出服用方便,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咯血的中药,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合,有散瘀、消肿生肌、润肺止咳、荡积滞、行瘀血、清热降火的功效,有效治疗咯血,且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配方:一种治疗咯血的中药,包括以下组份:三七20?40份,白芨20?40份,川贝母20?40份。进一步的,三七30份,白芨30份,川贝母30份。进一步的,还包括知母20?40份,大黄炭20?40份。进一步的,知母30份,大黄炭30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配方制作出来的中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合,有散瘀、消肿生肌、润肺止咳、荡积滞、行瘀血、清热降火的功效,有效治疗咯血,且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 三七20份,白芨20份,川贝母20份,知母20份,大黄炭20份。此份量配比疗效较弱,需坚持服用40天,可逐渐消除咯血症状。实施例2 三七30份,白芨30份,川贝母30份,知母30份,大黄炭30份。此份量配比最佳,坚持服用30天,可逐渐消除咯血症状。实施例3 三七40份,白芨40份,川贝母40份,知母40份,大黄炭40份。此份量配比疗效最短,坚持服用20天即可逐渐消除咯血症状,但由于药量过重,不适合年老的患者。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配方制作出来的中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合,有散瘀、消肿生肌、润肺止咳、荡积滞、行瘀血、清热降火的功效,有效治疗咯血,且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治疗咯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份:三七20?40份,白芨20?40份,川贝母20?40份。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咯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三七30份,白芨30份,川贝母30份。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咯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知母20?40份,大黄炭20?40份。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咯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知母30份,大黄炭30份。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份:三七20?40份,白芨20?40份,川贝母20?40份,知母20?40份,大黄炭20?40份,包括以下步骤: (a)将配比份数的三七、白芨、川贝母、知母、大黄炭烘烤至干脆; (b)将烘烤干脆的三七、白芨、川贝母、知母、大黄炭研磨成粉末; (c)将粉末放于玻璃瓶收藏即可,一日三次每次10克,温水送服。【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咯血的中药,它是将三七、白芨、川贝母、知母、大黄炭按一定比例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合,有散瘀、消肿生肌、润肺止咳、荡积滞、行瘀血、清热降火的功效,有效治疗咯血,且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IPC分类】A61K36-898, A61P11-00, A61P7-04【公开号】CN104784498【申请号】CN201510235452【专利技术人】不公告专利技术人 【申请人】李汶峰【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咯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份:三七20~40份,白芨20~40份,川贝母20~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李汶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