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体极转动惯量卧式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6491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3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体极转动惯量卧式测试方法,在卧式极转动惯量测试时,回转体由钢环抱紧;在平衡状态时,如对钢环施加一瞬时驱动力矩,产品便会沿其回转轴方向自由扭振。通过测量其扭振周期,可计算出产品沿回转轴线的转动惯量即极转动惯量的大小。该方法能有效地测试回转体极转动惯量,测试方便,测试误差小,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转动惯量测试

技术介绍
在一个物体的两端假设两个点,而两点连成一线穿过物体,物体以此线为旋转中 心,在旋转时它的每个部分旋转到固定一个位置时都是一样的形状,此为标准回转体。目 前,针对回转体的转动惯量测试需要予以改进,以获得精度更高的测试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便更好地测试转 体极转动惯量;在平衡状态时,如对钢环施加一瞬时驱动力矩,产品便会沿其回转轴方向自 由扭振。通过测量其扭振周期,可计算出产品沿回转轴线的转动惯量(即极转动惯量)的 大小。极转动惯量测量仪采用横滚方式测量极转动惯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卧式极转动惯量测试时,回转体由钢环 抱紧;在平衡状态时,如对钢环施加一瞬时驱动力矩,产品便会沿其回转轴方向自由扭振。 通过测量其扭振周期,可计算出产品沿回转轴线的转动惯量即极转动惯量的大小; 根据转动定律,工装、转轴和待测物体所成的系统运动方程为: JV +K Φ +M = 0 (1) 式中,J为转动惯量;K为拉簧的拉伸系数;M为阻尼力矩;Φ为角位移。若忽略阻 尼的影响有:【主权项】1. 一种回转体极转动惯量邱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邱式极转动惯量测试时,回 转体由钢环抱紧;在平衡状态时,如对钢环施加一瞬时驱动力矩,产品便会沿其回转轴方向 自由扭振;通过测量其扭振周期,可计算出产品沿回转轴线的转动惯量即极转动惯量的大 小; 根据转动定律,工装、转轴和待测物体所成的系统运动方程为: J<1) '+K<1)+M= 0 (1); 式中,J为转动惯量;K为拉黃的拉伸系数;M为阻巧力矩;4为角位移;若忽略阻巧的 影响有:其中J: J=J〇+Jd=at2 (3) J。为扭摆系统本身的转动惯量Jd为待测物体转动惯量;T为托盘和待测物的摆动周 期,所从式做可写为:式中;^ = ^,它是一个常数,由扭杆弹黃所决定的; 4死 式(4)就是测量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由式(4)可知,如果A和J。给定,只要测出托盘 加待测物后的摆动周期T,就可W算出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九;下面讨论如何测定A和J。; 首先,测试设备上放置第一标准体,第一标准体测量摆动周期Tbi,根据上式有:然后,测试设备上放置第二标准体,第二标准体测量摆动周期Tb2,根据上式有:由妨和做两式可得:式中;Jbi为第一标准体转动惯量的理论值;Jb2为第二标准体转动惯量的理论值;Tbi为 加第一标准体后扭摆摆动周期;Tb2为加第二标准体后扭摆摆动周期。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体极转动惯量邱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周 期测试是利用光电传感器实现的,它w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 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周期通过采样时间序 列进行测量,采用光电计时系统,用高速单周期C8051F系列单片机定时器组成计时电路; 光电禪合器是一种把红外光发射器件和红外光接受器件W及信号处理电路等封装在同一 管座内的器件;当输入电信号加到输入端发光器件L邸上,L邸发光,光接受器件接受光信 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直接输出,或者将电信号放大处理成标准数字电平输出, 实现"电一光一电"的转换及传输;周期测试装置主要由光电传感器及摆针构成,安装在基 座内部,光电对射击式传感器与外部接线插口,通过电缆可与工控机连接;为了避免环境光 干扰,采用光电禪合器完成周期采集,在信号处理中,需要对定时器开始定时的时刻进行准 确的测量,电路中为了抗干扰,采用了具有一定口限的电平参考和一定延时的展宽整形电 路,但此时定时开始时刻必定有一个随机误差,同理在下一个计数脉冲到达时也必然在准 确时刻上存在一个随机误差,作为一个完整周期的测量用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来表征周期 量显然不可能达到要求,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该误差,根据摆动周期基本不变的条件,测量 多个周期并取平均数作为周期的测得值;在此时,若振动连续,则每个周期摆端将两次经过 反射点,在一个周期内形成两个计数脉冲,可W知道每相邻=个脉冲之间的时间应为一个 周期,即相邻两个时间段之和为一个周期;最终的处理方法是;去掉最初始有外力扰动的 几个周期,采用每相邻的两个时间段为一个周期数,从有效计数脉冲开始计时,每两个计数 脉冲为一次周期数据,并用总的计时时间去除得到的完整周期数(每两个脉冲)进而得到 该时刻的周期值;由于系统仅对第一个脉冲的准确时刻敏感,之后的脉冲仅与计周期个数 相关,对具体到达时刻不敏感,该样多次平均之后将获得较为准确的周期值。【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卧式极转动惯量测试时,回转体由钢环抱紧;在平衡状态时,如对钢环施加一瞬时驱动力矩,产品便会沿其回转轴方向自由扭振。通过测量其扭振周期,可计算出产品沿回转轴线的转动惯量即极转动惯量的大小。该方法能有效地测试回转体极转动惯量,测试方便,测试误差小,精度高。【IPC分类】G01M1-10【公开号】CN104792460【申请号】CN201510183860【专利技术人】李俊烨, 史国权, 张心明, 王德民, 刘建河, 戴正国, 房洪蛟 【申请人】长春理工大学【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5年4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体极转动惯量卧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卧式极转动惯量测试时,回转体由钢环抱紧;在平衡状态时,如对钢环施加一瞬时驱动力矩,产品便会沿其回转轴方向自由扭振;通过测量其扭振周期,可计算出产品沿回转轴线的转动惯量即极转动惯量的大小;根据转动定律,工装、转轴和待测物体所成的系统运动方程为:Jφ′+Kφ+M=0   (1);式中,J为转动惯量;K为拉簧的拉伸系数;M为阻尼力矩;φ为角位移;若忽略阻尼的影响有:φ′+ω2φ=0   (2)式中:ω2=KJ;]]>因为:ω2=(2πT)=KJ;]]>所以得:J=K4π2T2]]>其中J:J=J0+Jd=AT2   (3)J0为扭摆系统本身的转动惯量;Jd为待测物体转动惯量;T为托盘和待测物的摆动周期,所以,式(3)可写为:Jd=K4π2T2-J0=AT2-J0---(4)]]>式中:它是一个常数,由扭杆弹簧所决定的;式(4)就是测量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由式(4)可知,如果A和J0给定,只要测出托盘加待测物后的摆动周期T,就可以算出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Jd;下面讨论如何测定A和J0;首先,测试设备上放置第一标准体,第一标准体测量摆动周期Tb1,根据上式有:Jb1=ATb12-J0---(5)]]>然后,测试设备上放置第二标准体,第二标准体测量摆动周期Tb2,根据上式有:Jb2=ATb22-J0---(6)]]>由(5)和(6)两式可得:A=Jb1-Jb2Tb12-Tb22---(7)]]>J0=Jb1-Jb2Tb12-Tb22Tb22-Jb1---(8)]]>式中:Jb1为第一标准体转动惯量的理论值;Jb2为第二标准体转动惯量的理论值;Tb1为加第一标准体后扭摆摆动周期;Tb2为加第二标准体后扭摆摆动周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烨史国权张心明王德民刘建河戴正国房洪蛟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