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自行车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441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3 14:55
一种越野自行车轮胎,包括前轮、后轮,所述前轮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四个前轮通过连接架进行连接,所述后轮包括轮胎、齿轮,所属齿轮位于所述轮胎的左右两侧,所述齿轮连接有履带。其有益效果是:更加适应山地路况,提高越野自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自行车轮胎。
技术介绍
自行车根据不同的路面需要有不同的分类,其中越野自行车也叫山地自行车,与公路自行车行对应,其结构设计主要为了适应不平坦的路面状况。为了应对山地路况,越野自行车上加装了减震体、变速器等组件,而且加宽了车把宽度和轮胎宽度。但是在陡坡、深坑等崎岖地形行驶时,现有越野自行车仍然不能使用其路况,尤其是在轮胎方面。一是轮胎车圈的刚性不够,经常由于颠簸出现弯曲变形的情况;二是轮胎外胎的厚度不够,很容易爆胎或被石子割破;三是转向角度不够,在左右倾斜的路面上,不能保持平衡,沿直线前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越野自行车轮胎。具体设计方案为:一种越野自行车轮胎,包括前轮、后轮,所述前轮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四个前轮通过连接架进行连接,所述后轮包括轮胎、齿轮,所属齿轮位于所述轮胎的左右两侧,所述齿轮连接有履带。所述履带的数量为两条,且所述两条履带分别位于所述轮胎的前后两侧。所述履带包括主轮,所述主轮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副轮,所述主轮与副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呈“L”形结构,且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有滚轮。所述连接架包括主架、支架,所述主架的底端连接有两个支架,所述支架为“C”形结构,所述支架的末端连接有前轮。所述主轮的上端与所述履带接触,所述副轮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履带接触,所述滚轮的底端与所述履带接触。所述主轮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主架通过万向节与所述支架连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设计方案得到的越野自行车胎,其有益效果是:前轮增加为4个,行驶更加安全;前轮的轮胎宽度和厚度明显增加,防止爆胎等情况发生;前轮通过可自由旋转方向的支架连接,行驶更加平稳;后轮通过履带驱动,增加与地面摩擦力,提高行驶效率;更加适应山地路况,提高越野自行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前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后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轮;2、后轮;21、轮胎;22、齿轮;3 ;连接架;31、主架;32、支架;4、履带;41、主轮;42、副轮;43、连接杆;44、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前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后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越野自行车轮胎,包括前轮1、后轮2,所述前轮I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四个前轮I通过连接架3进行连接,所述后轮2包括轮胎21、齿轮22,所属齿轮22位于所述轮胎21的左右两侧,所述齿轮22连接有履带4。所述履带4的数量为两条,且所述两条履带4分别位于所述轮胎21的前后两侧。所述履带4包括主轮41,所述主轮4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副轮42,所述主轮41与副轮42之间通过连接杆43连接,所述连接杆43呈“L”形结构,且所述连接杆43的中部设有滚轮44。所述连接架3包括主架31、支架32,所述主架31的底端连接有两个支架32,所述支架32为“C”形结构,所述支架32的末端连接有前轮I。所述主轮41的上端与所述履带4接触,所述副轮42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履带4接触,所述滚轮44的底端与所述履带4接触。所述主轮41与所述齿轮22啮合连接。所述主架31通过万向节与所述支架32连接。行驶时,所述4个前轮I可以根据地面情况任意起伏,以保证车辆行驶时的平稳,所述后轮2通过履带加大车辆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车辆在颠簸路面也能够正常行驶。所述前轮1、后轮2均较重,而且结构较复杂,在行驶时需要的动力也比普通自行车大,所以需要在拼装时添加轮径差较大的变速齿轮。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
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越野自行车轮胎,包括前轮(1)、后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I)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四个前轮(I)通过连接架(3)进行连接,所述后轮(2)包括轮胎(21)、齿轮(22),所属齿轮(22)位于所述轮胎(21)的左右两侧,所述齿轮(22)连接有履带(4)。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越野自行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4)的数量为两条,且所述两条履带(4)分别位于所述轮胎(21)的前后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越野自行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4)包括主轮(41),所述主轮(4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副轮(42),所述主轮(41)与副轮(42)之间通过连接杆(43)连接,所述连接杆(43)呈“L”形结构,且所述连接杆(43)的中部设有滚轮(44)。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越野自行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包括主架(31)、支架(32),所述主架(31)的底端连接有两个支架(32),所述支架(32)为“C”形结构,所述支架(32)的末端连接有前轮(I)。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越野自行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41)的上端与所述履带(4)接触,所述副轮(42)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履带(4)接触,所述滚轮(44)的底端与所述履带(4)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越野自行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41)与所述齿轮(22)啮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越野自行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31)通过万向节与所述支架(32)连接。【专利摘要】一种越野自行车轮胎,包括前轮、后轮,所述前轮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四个前轮通过连接架进行连接,所述后轮包括轮胎、齿轮,所属齿轮位于所述轮胎的左右两侧,所述齿轮连接有履带。其有益效果是:更加适应山地路况,提高越野自行车安全性。【IPC分类】B62K5-00【公开号】CN104787174【申请号】CN201510106917【专利技术人】杨茂秀 【申请人】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5年3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越野自行车轮胎,包括前轮(1)、后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1)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四个前轮(1)通过连接架(3)进行连接,所述后轮(2)包括轮胎(21)、齿轮(22),所属齿轮(22)位于所述轮胎(21)的左右两侧,所述齿轮(22)连接有履带(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秀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