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量控制构件、发光单元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5529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03:30
提供了一种光通量控制构件、发光单元及显示装置。该光通量控制构件包括:入射表面;第一光学表面,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在光轴的方向上与入射表面分开,并且包括朝着入射表面凹陷的凹入部;以及第二光学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表面形成光通量控制构件的侧表面。第一光学表面包括将凹入部连接至第二光学表面的连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1月1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14-0006274号的优先权 和权益,将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量控制构件、发光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是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利用取决于所施加电压的液晶透过率 的改变将各种装置所生成的各种电信息转变成视觉信息并且传输该视觉信息。液晶显示器 没有发光能力,因而需要背光;但是液晶显示器有小的功耗并且可以以小的重量和小的厚 度来实施。因此,液晶显示器被广泛使用。 液晶显示器没有发光能力,因而具有背光单元(BLU)作为给液晶面板的背表面提 供光的发光单元,在该液晶面板上显示图像。 液晶显示器包括:具有滤色器基板和阵列基板的液晶面板,滤色器基板和阵列基 板通过两者之间的预定间隙彼此分开,并且滤色器基板和阵列基板彼此面对,并且在两者 之间置入有液晶层;以及用光照射液晶面板的背光单元。 根据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可以将液晶显示器中所使用的背光单元分类 成边缘型和直接型。 在边缘型背光单元中,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布置在导光板的侧表面上,并且导 光板利用全反射等将从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施加至液晶面板。 在直接型背光单元中,使用扩散板代替导光板,并且发光二极管布置在液晶面板 的背表面上。因此,发光二极管将光施加至液晶面板的背表面。 另一方面,液晶显示器中的亮度均匀性是确定液晶显示器的质量的重要因素。背 光单元必须将光均匀地施加至液晶面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量控制构件、发光单元以及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通量控制构件,其包括:入射表面;第一光 学表面,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在光轴的方向上与入射表面分开,并且包括朝着入射表面凹陷 的凹入部;以及第二光学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表面形成光通量控制构件的侧表面,其中第一 光学表面包括将凹入部连接至第二光学表面的连接部。 连接部可以包括具有预定宽度的环形形状,该环形形状的内周表面可以连接至凹 入部,并且该环形形状的外周表面可以连接至第二光学表面。 连接部和第二光学表面可以形成边缘。 第二光学表面可以相对于光轴倾斜。 连接部可以具有范围为lum至lOOilm的宽度。 连接部可以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从凹入部的外周延伸。 连接部可以包括平坦部分。 连接部可以包括弯曲部分。 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可以大于或等于连接部的宽度的一半。 光通量控制构件还可以包括凸缘,该凸缘包括连接至第二光学表面的顶表面和连 接至入射表面的底表面。 光通量控制构件还可以包括从凸缘的底表面突出的一个或更多个支承部。 光通量控制构件中的高度与直径之比可以是从0. 5至5的范围,直径可以是在垂 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宽度,并且高度可以是光通量控制构件的光轴尺寸。 第一光学表面可以透射穿过入射表面的一部分入射光,并且可以将剩余的入射光 反射至第二光学表面上,并且第二光学表面可以透射穿过入射表面的一部分入射光,并且 可以将剩余的入射光反射至第一光学表面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单元,其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 光源、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光源上的多个光通量控制构件,其中每个光通量控制构件 包括:入射表面;第一光学表面,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在光轴的方向上与入射表面分开,并且 包括朝着入射表面凹陷的凹入部;以及第二光学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表面形成光通量控制 构件的侧表面,并且其中第一光学表面包括将凹入部连接至第二光学表面的连接部。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背光单元、设置在背光单元 上的液晶面板、以及电连接至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驱动基板、设置 在驱动基板上的多个光源、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光源上的多个光通量控制构件,其中 每个光通量控制构件包括:入射表面;第一光学表面,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在光轴的方向上 与入射表面分开,并且包括朝着入射表面凹陷的凹入部;以及第二光学表面,所述第二光学 表面形成光通量控制构件的侧表面,并且其中第一光学表面包括将凹入部连接至第二光学 表面的连接部。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光通量控制构件中,无论光通量控制构件的尺寸以及与光 源的空气间隙的尺寸如何,可以确保亮度均匀性。 通过在光通量控制构件的边缘中形成保护部分,还可以防止在制造过程期间的光 通量控制构件的边缘变形,以防止斑点(splash)现象并且保证亮度均匀性。【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发光单元的横向截面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通量控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通量控制构件的顶视图; 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通量控制构件的底视图; 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通量控制构件的侧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通量控制构件的横向截面图,其中沿着 光轴方向来切割光通量控制构件; 图7A和图7B为示出由于光通量控制构件的边缘的变形而引起的光斑(light splash)现象的图; 图8为示出根据形成在第一光学表面上的连接部的宽度的光通量控制构件的光 学特性的图; 图9为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通量控制构件中的光路的示例 的图; 图10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11为沿着图10的线A-A'所取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 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以各种形式修改本专利技术,并且将在下面描述并且在附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 性实施方式。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并且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属于 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范围的所有修改方案、等同方案和替代方案。 可以使用包括序数例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元件不受这 些术语限制。术语仅用于使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 况下,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作第一元件,并且第一元件同样也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术语"和 /或"包括多个相关项的组合或多个相关项中的任一项。 仅出于考虑描述便利性,在下面的描述中描述的后缀语例如"模块"和"单元"被 附加至元件名称或者被混用,不具有任何区分意思或作用。 如果提及一个元件"连接至"或"耦接至"另一元件,应该理解为其间还可以置入 另一元件,并且所述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至另一元件。相对地,如果提及一个元件"直 接连接至"或"直接耦接至"另一元件,应该理解为其间没有置入另一元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仅意图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而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 除非另外指出,否则单数表示包括复数表示。术语例如"包括"和"具有"意图示出在下面 的描述中存在的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并且因此应该理解的是,不排 除一个或更多个不同的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存在或附加的可能性。 除非另外指出,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包括技术的或科学的所有术语均具有本领域 技术人员所一般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如在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通量控制构件,包括:入射表面;第一光学表面,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在光轴的方向上与所述入射表面分开,并且包括朝着所述入射表面凹陷的凹入部;以及第二光学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表面形成所述光通量控制构件的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包括将所述凹入部连接至所述第二光学表面的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荣李昌奕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