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摩电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41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摩电灯,包括在转动轴上装有摩擦轮[3]的发电机、灯罩[1]、装在灯罩内腔中的与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接的电珠[8]、将发电机和灯罩[1]连为一体的支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6]在发电机侧设有支架转动机构,在该支架转动机构中,所述的支架[6]装在固定于发电机侧的定位片[16]上的滑道[21]内,所述的支架[6]上套有扭簧[17],操作杆[5]的端部挡片[19]挡在支架[6]上的凸块[18]上。(*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上使用的摩电灯。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摩电灯包括在转动轴上装有摩擦轮的发电机、灯罩、装在灯罩内腔中的与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接的电珠、将发电机和灯罩连为一体的支架。自行车摩电灯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摩擦轮与自行车车轮直接接触并随车轮旋转,发电机处于发电状态使电珠亮;另一种是摩擦轮与自行车车轮呈脱离状态,电珠不亮。现有技术中的这两种状态的转换依靠整个自行车摩电灯的倾倒或复位来实现摩擦轮与自行车车轮接触或脱离,这样使得摩电灯的固定比较困难。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电灯的灯罩固定而发电机部分可随支架转动的自行车摩电灯,从而使发电机上的摩擦轮与自行车车轮接触或脱离两种状态可方便地转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在转动轴上装有摩擦轮的发电机、灯罩、装在灯罩内腔中的与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接的电珠、将发电机和灯罩连为一体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在发电机侧设有支架转动机构,在该支架转动机构中,所述的支架装在固定于发电机侧的定位片上的滑道内,所述的支架上套有扭簧,操作杆的端部挡片挡在支架上的凸块上。所述的定位片上的滑道为圆弧状,所述的支架插在该滑道内的转轴也为圆弧形,且所述的滑道的圆弧长度长于转轴的圆弧长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包括灯罩和电珠的车灯部分固定不动,固定容易,仅发电机作位置变换,故摩擦或接触两种状态转换调节方便。(2).发电机作水平方向的平移,依靠扭簧的作用使之进行两种状态的变换,故结构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灯壳部分被剖视后);附图3为附图1的发电机部分剖视后的主视图;附图4为附图3中的支架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图(放大后);其中.灯罩;.导线;.摩擦轮;.挡泥罩;.操作杆;.支架;.反射镜;.电珠;.托架;.灯座;.轴;.发电机壳;.铁芯;.磁钢;.线圈;.定位片;.扭簧;.凸块;.挡片;.转轴;.滑道。实施例自行车摩电灯,包括在转动轴上装有摩擦轮的发电机、灯罩、装在灯罩内腔中的与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接的电珠、将发电机和灯罩连为一体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在发电机侧设有支架转动机构,在该支架转动机构中,所述的支架装在固定于发电机侧的定位片上的滑道内,所述的支架上套有扭簧,操作杆的端部挡片挡在支架上的凸块上。所述的定位片上的滑道为圆弧状,所述的支架插在该滑道内的转轴也为圆弧形,且所述的滑道的圆弧长度长于转轴的圆弧长度,使转轴可沿滑道作圆周滑动。所述的扭簧的一端固定于操作杆上,另一端呈半圆状套在转轴上,转动转轴后扭簧随转轴扭紧。当按下操作杆后,操作杆另一端的挡片翘起,使支架上的凸块与挡片相脱离,依靠扭簧的作用,转轴沿弧形滑道滑动,使摩擦轮与车轮相接触,本技术处于发电状态。扭转发电机部分,使凸块越过挡片而被挡片挡住,则摩擦轮与车轮处于脱离状态,本技术不处于发电状态,电珠不亮。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摩电灯,包括在转动轴上装有摩擦轮的发电机、灯罩、装在灯罩内腔中的与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接的电珠、将发电机和灯罩连为一体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在发电机侧设有支架转动机构,在该支架转动机构中,所述的支架装在固定于发电机侧的定位片上的滑道内,所述的支架上套有扭簧,操作杆的端部挡片挡在支架上的凸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摩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片上的滑道为圆弧状,所述的支架插在该滑道内的转轴也为圆弧形,且所述的滑道的圆弧长度长于转轴的圆弧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摩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簧的一端固定于操作杆上,另一端呈半圆状套在转轴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摩电灯,包括在转动轴上装有摩擦轮(3)的发电机、灯罩(1)、电珠(8)、将发电机和灯罩(1)连为一体的支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6)在发电机侧设有支架转动机构,在该支架转动机构中,所述的支架(6)装在固定于发电机侧的定位片(16)上的滑道(21)内,所述的支架(6)上套有扭簧(17),操作杆(5)的端部挡片(19)挡在支架(6)上的凸块(18)上。具有车灯固定不变而发电机水平滑动变换状态的优点。文档编号B62J6/02GK2228441SQ9423955公开日1996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大西锈 申请人:中外合资苏州三洋机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锈
申请(专利权)人:中外合资苏州三洋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