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研磨装置,包括进料口、研磨部分、出料口和支座,所述研磨部分上方设置有进料口,其下方设置有出料口和支座,所述研磨部分包括由软管连接的一次研磨体和二次研磨体,所述一次研磨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通过同心轴连接的上研磨轮、固定轮和下研磨轮,所述三者内部均匀设置有圆孔,所述上研磨轮和下研磨轮的圆周表面均设置为齿条结构,所述二次研磨体由研磨腔和振动电机组成,所述振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研磨腔的上方,所述研磨腔内部设置有研磨棒,所述支座设置为带有球形软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研磨球形度高、粒度均匀、研磨效率高、有效提高石墨利用率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石墨加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石墨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球形石墨具有优质天然鳞片石墨的性能,在高温下具有特殊的抗氧化性、自润滑性和可塑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热性和附着性,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能和太阳能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对作为其重要核心材料的球形石墨粉产生巨大需求。但是,新材料新能源要求石墨粉颗粒的粒度范围窄,振实密度大。因此,对石墨粉加工技术设备要求很高。目前,通常采用的气流粉碎或振动研磨等设备处理的石墨粉,产品通常是碎石状结构,颗粒大小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现急需研制一种适应市场需求,研磨球形度高,粒度均匀,研磨效率高,有效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石墨研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研磨球形度高、粒度均匀、研磨效率高、有效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石墨研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研磨装置,包括进料口、研磨部分、出料口和支座,所述研磨部分上方设置有进料口,其下方设置有出料口和支座,所述研磨部分包括由软管连接的一次研磨体和二次研磨体,所述一次研磨体设置在二次研磨体上方,所述一次研磨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通过同心轴连接的上研磨轮、固定轮和下研磨轮,所述三者内部均匀设置有圆孔,所述上研磨轮和下研磨轮的圆周表面均设置为齿条结构,所述二次研磨体由研磨腔和振动电机组成,所述振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研磨腔的上方,所述研磨腔内部设置有研磨棒,所述支座设置为带有球形软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上研磨轮和下研磨轮的不同侧面分别设置有电动机一控制的齿轮一和电动机二控制的齿轮二,所述齿轮一、齿轮二分别与所述上研磨轮、下研磨轮的齿条结构相啮合。进一步,所述上研磨轮、固定轮和下研磨轮的半径相同,所述上研磨轮、下研磨轮与所述同心轴的连接方式设置为活动连接。进一步,所述上研磨轮、固定轮和下研磨轮内部的圆孔间距均为2.5-3.5cm,直径均为 1.0-2.0cm。进一步,所述研磨棒的数量为8-10根,直径为5-8 Cm。进一步,所述研磨棒沿着所述研磨腔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进一步,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密封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具有研磨球形度高、粒度均匀的特点;2、本技术具有有效提高石墨利用率、减少损耗的特点;3、本技术具有研磨效率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一种石墨研磨装置,包括进料口、研磨部分、出料口和支座,所述研磨部分上方设置有进料口,其下方设置有出料口和支座,所述研磨部分包括由软管连接的一次研磨体和二次研磨体,所述一次研磨体设置在二次研磨体上方,所述一次研磨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通过同心轴连接的上研磨轮、固定轮和下研磨轮,所述三者内部均匀设置有圆孔,所述上研磨轮和下研磨轮的圆周表面均设置为齿条结构,所述二次研磨体由研磨腔和振动电机组成,所述振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研磨腔的上方,所述研磨腔内部设置有研磨棒,所述支座设置为带有球形软连接结构。将所述石墨自物料进口投入所述研磨装置,所述石墨首先进入一次研磨体,经过所述上研磨轮、固定轮和下研磨轮的研磨作用后,经所述软管到达所述二次研磨体,在所述研磨腔内经过研磨棒的研磨作用后,最终经过所述物料出口排出。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石墨研磨装置,包括进料口 1、一次研磨体2、上研磨轮21、上研磨轮的齿条结构211、齿轮一 22、电动机一 23、固定轮24、下研磨轮25、下研磨轮的齿条结构251、齿轮二 26、电动机二 27、同心轴28、圆孔29、二次研磨体3、振动电机31、研磨腔32、研磨棒33、出料口 4、支座5、软管6、密封门7。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所述一次研磨体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研磨轮21、固定轮24和下研磨轮25,所述三者的半径相同并且内部均匀设置有间距均为2.5-3.5cm,直径均为1.0-2.0cm的圆孔29,所述三者通过同心轴28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研磨轮21、下研磨轮25与所述同心轴28的连接方式设置为活动连接,因此,所述上研磨轮21和下研磨轮25可以围绕所述同心轴28旋转,可以有效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发生偏移,造成原材料损耗,有助于提尚所述石墨的利用率。所述上研磨轮21、固定轮24和下研磨轮25内部均匀设置有圆孔29,所述石墨经过圆孔29可以滑落至一次研磨体2的不同位置,所述上研磨轮21和下研磨轮25的不同侧面分别设置有电动机一 23控制的齿轮一 22和电动机二 27控制的齿轮二 26,所述齿轮一22、齿轮二 26分别与所述上研磨轮21、下研磨轮25圆周表面的齿条结构211和齿条结构251相啮合,启动所述电动机一 23和电动机二 27,带动所述齿轮一 22、上研磨轮21,齿轮二26和下研磨轮25开始转动,分别对位于不同研磨面的石墨进行研磨。所述电动机23、电动机27设置在所述研磨装置的不同侧,促使所述上研磨轮21和下研磨轮25的转向不同,有效防止所述石墨未经一次研磨工序,直接穿过所述圆孔29,到达设置在一次研磨体2下方的二次研磨体3处,影响所述石墨的球形度和颗粒均匀度。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所述二次研磨体3由研磨腔32和振动电机31组成,所述振动电机31设置在所述研磨腔32的上方,所述研磨腔32在所述振动电机31的作用下,始终处于震动状态,所述研磨腔32内部设置有研磨棒33,从而带动所述研磨棒33不断震动,所述研磨棒33沿着所述研磨腔32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通过所述研磨棒33相互间的摩擦作用,对所述石墨进行二次研磨,所述研磨棒33的数量为8-10根,直径为5-8 cm,有效提高石墨的研磨效率和研磨球形度,所述研磨腔32的上方连接有软管6,其下方连结带有球形软连接的支座5,所述支座5内充有气体,在所述研磨腔32的震动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实施例三:如图1-2所示,具体工作时,启动所述电动机一 23、电动机二 27和振动电机31,带动所述上研磨轮21和下研磨轮25开始转动,带动所述研磨腔32处于震动状态,将所述石墨自研磨部分上方的物料进口I投入所述研磨装置中。所述石墨首先到达一次研磨体2处,经所述上研磨轮21、固定轮24和下研磨轮25的相互研磨作用后,颗粒细的石墨穿过所述圆孔29经所述软管6下滑至二次研磨体3处,颗粒粗的石墨仍然处于一次研磨体2中研磨,直至可以穿过所述圆孔29为止,到达所述研磨腔32内的石墨,经过所述研磨棒33相互间的摩擦作用,进行二次研磨。所述石墨经过两次研磨工序,有效提高研磨效率,石墨的球形度高,粒度均匀,所述二次研磨体3下方设置有出料口 4,所述出料口 4处设置有密封门7,只需将所述密封门7打开,所述石墨经所述出料口 4排出,整个研磨过程操作简单。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研磨装置,包括进料口、研磨部分、出料口和支座,所述研磨部分上方设置有进料口,其下方设置有出料口和支座,所述研磨部分包括由软管连接的一次研磨体和二次研磨体,所述一次研磨体设置在二次研磨体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研磨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通过同心轴连接的上研磨轮、固定轮和下研磨轮,所述三者内部均匀设置有圆孔,所述上研磨轮和下研磨轮的圆周表面均设置为齿条结构,所述二次研磨体由研磨腔和振动电机组成,所述振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研磨腔的上方,所述研磨腔内部设置有研磨棒,所述支座设置为带有球形软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恒胜石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