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喷涂工装,解决原有车型的车门喷涂工装不适用于新车型,导致新车型的涂装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喷涂工装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以及第一固定结构,固定杆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车门内板连接;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侧壁连接;立柱,立柱的第一端与连接杆的侧壁连接,且立柱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固定杆和连接杆形成的平面;旋转杆,旋转杆的第一端与立柱的第二端连接,旋转杆可绕立柱旋转,且旋转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与B柱连接的第二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车身门框、车门内板以及门边的油漆涂层,从而保证了新车型涂装工作的顺利进行。(*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加工用工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喷涂工装。
技术介绍
为了有效地保护车身门框、车门内板及门边油漆涂层及保障车身外部喷涂仿形一致性,需要用专用工装将车门进行固定,但新车型的结构与共线的其他车型结构不同,原有车型的工装不能适用于新车型,导致新车型的涂装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喷涂工装,用以解决原有车型的车门喷涂工装不适用于新车型,导致新车型的涂装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喷涂工装,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以及第一固定结构,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车门内板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的侧壁连接;立柱,所述立柱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立柱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连接杆形成的平面;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旋转杆可绕所述立柱旋转,且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与B柱连接的第二固定结构。其中,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固定夹、弹簧以及弹簧吊耳;其中,所述两个所述固定夹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两端的侧壁上,弹簧吊耳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夹之间的固定杆的侧壁上;所述弹簧的两端设置有弹性卡勾,一个所述弹性卡勾与所述弹簧吊耳连接,另一个所述弹性卡勾与车门内板的孔连接。其中,所述固定夹呈U型结构。其中,所述立柱的第二端设置有U型凹槽及旋转轴,所述U型凹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U型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齐,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并通过定位销进行固定。其中,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具体为B柱U型固定夹。其中,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固定夹以及弹簧吊耳通过0)2保护焊进行连接;所述旋转杆与所述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结构通过CO2保护焊进行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喷涂工装,先将固定杆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车门内板上,然后将旋转杆板起使其处于竖直方向;再拉开车门对门框、门边及门内板等部位进行喷涂,喷涂完毕后,关上车门使其与车身成一定的角度,并放下旋转杆使B柱U型固定夹卡住B柱,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门边及门框的油漆涂层相互磕碰,保证了车身外部油漆涂层的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喷涂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喷涂工装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喷涂工装与车门内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固定杆,12-固定夹,13-弹簧,14-弹簧吊耳,2-连接杆,3-立柱,4-旋转杆,5-第二固定结构,6-旋转轴,7-定位销,8-车门内板,81-车门内板的孔,9-B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解决原有车型的车门喷涂工装不适用于新车型,导致新车型的涂装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喷涂工装,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11以及第一固定结构,所述固定杆1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车门内板8连接;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11的侧壁连接;立柱3,所述立柱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立柱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固定杆11和所述连接杆2形成的平面;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旋转杆4可绕所述立柱3旋转,且所述旋转杆4的第二端设置有与B柱9连接的第二固定结构5。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喷涂工装,有效地防止了门边及门框的油漆涂层相互磕碰,保证了车身外部油漆涂层的一致性。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固定夹12、弹簧13以及弹簧吊耳14;其中,所述两个所述固定夹12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杆11两端的侧壁上,所述固定夹12呈U型结构,且所述固定夹12与固定杆11之间通过0)2保护焊进行连接;所述弹簧吊耳14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夹12之间的固定杆11的侧壁上,所述弹簧吊耳14呈U型结构,且弹簧吊耳14与固定杆11之间通过0)2保护焊进行连接;所述弹簧13的两端设置有弹性卡勾,一个所述弹性卡勾与所述弹簧吊耳14连接,另一个所述弹性卡勾与车门内板的孔81连接,具体的,所述弹簧13为S型弹簧。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立柱3的第二端设置有U型凹槽及旋转轴6,所述U型凹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旋转杆4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旋转杆4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U型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齐,所述旋转轴6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并通过定位销7进行固定。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杆4与所述连接杆2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结构5通过0)2保护焊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结构5具体为B柱U型固定夹。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喷涂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保证车门与门框间隙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地保护车身门框、车门内板及门边的油漆涂层。下面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实现过程。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先将固定夹12固定在车门内板的上端面,然后用力拉弹簧13使其下面的弹性卡勾卡在车门内板的孔81中;将旋转杆4板起,使其处于竖直状态(Z轴方向),拉开车门对门框、门边及门内板进行喷涂;喷涂完毕后,关上车门使车门与车身成一定的角度,放下旋转杆4,并将B柱U型固定夹卡柱B柱的边缘,防止车门晃动,有效地保护了门边、门框及车门内板的油漆涂层。拆卸时,先用力向下拉弹簧13,使其与车门内板的孔脱钩,然后使本技术的车门喷涂工装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使得固定夹12与车门内板8脱离,从而完成拆卸工装。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喷涂工装,有效地防止了门边及门框的油漆涂层相互磕碰,保证了车身外部油漆涂层的一致性,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车门喷涂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11)以及第一固定结构,所述固定杆(1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车门内板(8)连接; 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11)的侧壁连接; 立柱(3),所述立柱(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立柱(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固定杆(11)和所述连接杆(2)形成的平面; 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旋转杆(4)可绕所述立柱(3)旋转,且所述旋转杆(4)的第二端设置有与B柱(9)连接的第二固定结构(5)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喷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固定夹(12)、弹簧(13)以及弹簧吊耳(14); 其中,所述两个所述固定夹(12)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杆(11)两端的侧壁上,所述弹簧吊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喷涂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11)以及第一固定结构,所述固定杆(1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车门内板(8)连接;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11)的侧壁连接;立柱(3),所述立柱(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立柱(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固定杆(11)和所述连接杆(2)形成的平面;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旋转杆(4)可绕所述立柱(3)旋转,且所述旋转杆(4)的第二端设置有与B柱(9)连接的第二固定结构(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兵,李富强,李丹彤,袁江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