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器用自锁型拉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44922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8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用自锁型拉钩装置,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塑件和第二塑件,第一塑件内壁上设有拉钩,第二塑件上设有与拉钩相互配合的限位槽。拉钩和限位槽均为L型。拉钩包括与第一塑件内壁相连的拉钩连接部和垂直固设在拉钩连接部下方的拉钩限位部。限位槽包括固定槽和垂直固设在固定槽上方的轨道槽。拉钩连接部位于固定槽中,拉钩限位部位于固定槽内侧且与固定槽内壁紧密配合。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面积塑件的贴合装配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后产品牢固可靠、不会对塑件造成任何损伤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贴合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用自锁型拉钩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电器类产品两片较大面积塑件的贴合装配工艺,尤其是两个框形塑件的贴合装配,考虑到外观面不能有螺钉等装配痕迹,传统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内嵌式螺钉固定,二是普通卡扣固定。但此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内嵌式螺钉固定方式由于需要防止贴合面积大而造成翘曲必须设置多处螺钉,这样装配工作量增大,装配效率降低,并且相应的塑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注塑工艺性差;普通卡扣固定方式装配难度较大,生产效率低,野蛮操作形成卡扣错位,然后扣合,这样容易造成塑件损伤,并且装配缝隙不易控制,装配后易晃动。另外,上述两种方式后续的维修拆卸都十分不便,拆卸过程中还可能对部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电器自锁性拉钩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面积塑件的贴合装配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两个框形大面积塑件贴合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后产品牢固可靠、不会对塑件造成任何损伤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电器用自锁型拉钩装置,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塑件和第二塑件,第一塑件内壁上设有拉钩,第二塑件上设有与拉钩相互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的拉钩和限位槽均为L型。所述的拉钩包括与第一塑件内壁相连的拉钩连接部和垂直固设在拉钩连接部下方的拉钩限位部。所述的限位槽包括固定槽和垂直固设在固定槽上方的轨道槽。所述的拉钩连接部位于固定槽中,拉钩限位部位于固定槽内侧且与固定槽内壁紧密配合。所述的第一塑件与第二塑件,先通过拉钩与限位槽将第一塑件内壁与第二塑件外壁紧密贴合,再通过螺钉将二者连接为一体。所述的拉钩连接部的上下底面均为具有一定斜度的斜面。所述的拉钩与限位槽的数量相等,均为至少I个。所述的第一塑件和第二塑件均为框形。所述的第一塑件上设有螺钉安装孔,第二塑件上设有与螺钉安装孔相互配合的螺钉固定孔;所述的螺钉安装在第一塑件与第二塑件的内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大面积塑件贴合装配过程中的不足,尤其是针对两个框形的大面积塑件贴合装配,不仅保证了产品外观面的美观简约,不留装配痕迹,还具有结构工艺性好,开发成本低,装配简单,生产效率高,装配后缝隙严整,无晃动和翘曲,结构强度高,牢固可靠等特点。(2)本技术只需下按、前推和打螺钉三步步骤即能完成安装,装配过程无需蛮力,不会对框形塑件造成损伤,且装配效率高。且后续维修拆卸也很简单,只需按装配方式逆行即可,不会对框形塑件造成任何损伤。(3)本技术的拉钩连接部的上下底面均为具有一定斜度的斜面,在沿固定槽向前推的过程中,拉钩与限位槽会形成自锁。本技术的两片框形塑件之间的装配间隙较小,装配后不会造成晃动,整机强度好。(4)本技术通过采用若干组相互配合使用的拉钩与限位槽,对大小面积塑件具有矫形功能,装配后产品外观缝隙严整,无翘曲。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强,易于模具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装配好的第一塑件和第二塑件;图4是框形的第一塑件和第二塑件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装配好的框形的第一塑件和第二塑件。其中:1、第一塑件,2、第二塑件,3、拉钩,31、拉钩连接部,32、拉钩限位部,4、限位槽,41、固定槽,42、轨道槽,5、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家用电器用自锁型拉钩装置。其中,图1为从该装置内侧看过去的、未组装好的第一塑件与第二塑件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从该装置外侧看过去的、未组装好的第一塑件与第二塑件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将第一塑件与第二塑件贴合组装好的结构示意图。该家用电器自锁型拉钩装置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塑件I和第二塑件2,第一塑件I内壁上设有拉钩3,第二塑件2上设有与拉钩3相互配合的限位槽4。如图1所示,所述的拉钩3为L型。所述的拉钩3包括与第一塑件I内壁相连的拉钩连接部31和垂直固设在拉钩连接部31下方的拉钩限位部32。所述的拉钩连接部31的上下底面均为具有一定斜度的斜面。如图2所示,所述的限位槽4为L型。所述的限位槽4包括固定槽41和垂直固设在固定槽41上方的轨道槽42。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塑件I与第二塑件2,先通过拉钩3与限位槽4将第一塑件I内壁与第二塑件2外壁紧密贴合,再通过螺钉5将二者连接为一体。所述的第一塑件I上设有螺钉安装孔,第二塑件2上设有与螺钉安装孔相互配合的螺钉固定孔;所述的螺钉5安装在第一塑件与第二塑件的内侧。第一塑件I所述的拉钩连接部31位于固定槽41中,拉钩限位部32位于固定槽41内侧且与固定槽41内壁紧密配合。所述的第一塑件I和第二塑件2均为框形。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两个框形塑件的贴合装配过程示意图,图5为贴合装配好的两个框形塑件的结构示意图。现有的大面积塑件贴合装配方式,无法满足两个框形塑件的装配工艺要求。而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框形大面积塑件贴合装配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仅保证了产品外观面的美观简约,不留装配痕迹,还具有结构工艺性好,开发成本低,装配简单,生产效率高,装配后缝隙严整,无晃动和翘曲,结构强度高,牢固可靠等特点。当需要将第一塑件与第二塑件大面积贴合为一体时,具体装配过程为:(I)将第一塑件I上的拉钩3与第二塑件2上拉钩所对应的限位槽4对齐。(2)向下按动第一塑件1,使拉钩3进入轨道槽42,此时,拉钩连接部31位于轨道槽42中,拉钩限位部32位于轨道槽42内侧。(3)沿轨道槽42指向固定槽41的方向,向前推动第一塑件1,使拉钩连接部31沿固定槽41移动直至固定槽41的边缘,拉钩限位部32沿限位槽4的内壁移动并且与限位槽4的内壁紧密结合。(4)采用螺钉5将第一塑件I和第二塑件2连接为一体。在上述过程中,设拉钩连接部31与拉钩限位部32连接的一端为A端,另一端为B端;设固定槽41连接轨道槽42的一端为C端,另一端为D端。则由于拉钩连接部31的上下底面均为具有一定斜度的斜面,且拉钩连接部31的厚度从A端到B端,是逐渐减小的。由此可知,拉钩连接部31的纵向剖面是一个梯形。这样,当拉钩连接部31从固定槽41的C端移动到D端时,拉钩连接部31与固定槽41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从而使拉钩3与限位槽4紧密贴合。拉钩限位部32与限位槽4内壁紧密配合,起到扣合的作用,使第一塑件I与第二塑件2紧密贴合。通过螺钉5将此时的第一塑件I与第二塑件2连接为一体,从而使两片塑件更加严密的贴合,两片塑片之间的连接结构牢固可靠。当需要将第一塑件与第二塑件大面积拆开时,具体拆卸过程为:(I)将螺钉5拆卸掉。(2)沿固定槽41靠近轨道槽42的方向,向后推动第一塑件1,使拉钩连接部31沿固定槽41移动直至到达限位槽42的底部边缘,拉钩限位部32沿限位槽4的内壁移动并且与限位槽4的内壁紧密结合。(3)向上提动第一塑件1,使拉钩3完全进入轨道槽42,并逐渐脱离轨道槽42。上述拆卸过程不会对塑件造成损伤。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电器用自锁型拉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塑件和第二塑件,第一塑件内壁上设有拉钩,第二塑件上设有与拉钩相互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的拉钩和限位槽均为L型;所述的拉钩包括与第一塑件内壁相连的拉钩连接部和垂直固设在拉钩连接部下方的拉钩限位部;所述的限位槽包括固定槽和垂直固设在固定槽上方的轨道槽;所述的拉钩连接部位于固定槽中,拉钩限位部位于固定槽内侧且与固定槽内壁紧密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亚魁
申请(专利权)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