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金属薄膜层电容器,包括卷芯、引脚、内包封蜡层、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外包封蜡层和外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卷芯外表面浸润一层石蜡作为内包封蜡层;内包封蜡层外表面设有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表面浸润石蜡作为外包封蜡层,外包封蜡层表面设有外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卷芯中加厚部填充在相对的中间留边内,保证压制后电容器的内部紧密贴合,减少内部空气的残留,以降低高压状态下产生空气击穿的概率;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包封和外包封,形成两个物理隔音区,这样隔离下来芯子内部的噪音很难传出去,由此减少电容器在交变电场下芯子噪音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制造
,具体为一种双金属薄膜层电容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电子器元件高性能、高寿命、低成本、低噪音、特别是应用在家电产品上的电子器件,由于电容器噪音给各个低噪音应用中带来很多技术上的困扰,例如音响、PC电源、LED照明、直发器、感应开关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容器在工作中发出的噪声越来越得到重视。按传统的工艺例如在卷绕芯子的松紧度调整、热压参数(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热处理时间及温度上的调整在噪音方面虽有一定的降低,但对超低噪音的特殊领域还是满足不了其要求。产生噪音的根源: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膜层之间产生振动,振动弧度越大,其噪音越大。在相同交变电场下,膜层之间振动弧度随膜层间间隙的大小不同而不同,膜层间间隙越大,其振动弧度越大,膜层间间隙越小,振动弧度越小。对此,不同的生产厂家已经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降低电容器的噪音。传统包封方式只有一层内包封,其流程为先预热芯组a,内包封,再进行粉末环氧包封b (如图1所示)。但这种电容器远远没有达到薄膜电容器的超低噪音的要求,而且传统电容金属电极间隔设置,致使相邻金属电极之间完全隔开,因此相邻金属电极之间留有空隙,将卷绕的金属化薄膜压扁后,不能保证金属电极间紧密贴合,残留空气多,同时真空油浸后无法完全排除空气,在高压状态下产生空气击穿的概率较大;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金属薄膜层电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双金属薄膜层电容器,包括卷芯、引脚、内包封蜡层、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外包封蜡层和外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所述卷芯包括若干层金属化薄膜,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介质层,薄膜介质层的表面上设有间隔排布的金属电极,相邻金属电极之间形成有中间留边,金属电极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的加厚部,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中,金属电极的加厚部与另一层金属化薄膜上的中间留边相对应,金属化薄膜卷绕压制后,加厚部嵌入在相对的中间留边内;卷芯外表面浸润一层石蜡作为内包封蜡层;内包封蜡层外表面设有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表面浸润石蜡作为外包封蜡层,外包封蜡层表面设有外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进一步的,所述加厚部为设置在基体顶面的增厚部分,加厚部一体成型于基体的中央部位;加厚部的尺寸与中间留边的尺寸对应一致,两者在高度和宽度方向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薄膜介质层一端突出于该端上的金属电极从而产生边上留边,薄膜介质层另一端上金属电极的第一加厚部的厚度大于该薄膜介质层上其余金属电极的加厚部。优选的,该第一加厚部的厚度是其余加厚部的厚度的两倍。进一步的,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中,位于所述薄膜介质层端部的第一加厚部与另一层薄膜介质层上设置边上留边一端位于同一侧,并且两层薄膜介质层之间形成了错边,位于薄膜介质层端部的第一加厚部用于填补错边和边上留边形成的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卷芯中加厚部填充在相对的中间留边内,保证压制后电容器的内部紧密贴合,减少内部空气的残留,以降低高压状态下产生空气击穿的概率;而且本技术通过内包封和外包封,形成两个物理隔音区,这样隔离下来芯子内部的噪音很难传出去,由此减少电容器在交变电场下芯子噪音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金属薄膜层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金属薄膜层电容器中卷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卷芯,11-第一加厚部,12-中间留边,13-加厚部,14-基体,15-金属电极,16-薄膜介质层,17-上留边,18-错边,2-内包封蜡层,3-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4-外包封蜡层,5-外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6-引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2?3,一种双金属薄膜层电容器,包括卷芯1、引脚6、内包封蜡层2、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3、外包封蜡层4和外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5 ;所述卷芯I包括若干层金属化薄膜,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介质层16,薄膜介质层16的表面上设有间隔排布的金属电极15,相邻金属电极15之间形成有中间留边12,金属电极15包括基体14和设于基体上的加厚部13,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中,金属电极的加厚部13与另一层金属化薄膜上的中间留边12相对应,金属化薄膜卷绕压制后,加厚部13嵌入在相对的中间留边12内,因此加厚部13可贴紧在相邻基体14之间;卷芯I外表面浸润一层石蜡作为内包封蜡层2,其中石蜡在高温融化后粘度远小于环氧树脂,故在包封时真空包封小,粘度越小对喷金层和芯子错边处的空隙填充越充分,由此使用石蜡作为内包封材料可以降低电容器噪音。内包封蜡层2外表面设有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3,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表面浸润石蜡作为外包封蜡层4,外包封蜡层4表面设有外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5。通过内包封和外包封,形成两个物理隔音区,这样隔离下来芯子内部的噪音很难传出去,由此减少电容器在交变电场下芯子噪音对环境的污染;具体的,加厚部13为设置在基体14顶面的增厚部分,加厚部13 —体成型于基体14的中央部位;加厚部13的尺寸与中间留边12的尺寸对应一致,两者在高度和宽度方向相对应,加厚部13正好填补在中间留边12内。并且薄膜介质层16 —端突出于该端上的金属电极15从而产生边上留边17,薄膜介质层16另一端上金属电极的第一加厚部11的厚度大于该薄膜介质层上其余金属电极的加厚部。优选的,该第一加厚部11的厚度是其余加厚部的厚度的两倍。因此电容器在与外部雾状喷金材料结合时,该第一加厚部11能起过流的作用。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中,位于薄膜介质层端部的第一加厚部11与另一层薄膜介质层上设置边上留边17 —端位于同一侧,并且两层薄膜介质层之间形成了错边18,位于薄膜介质层端部的第一加厚部11用于填补错边18和边上留边17形成的空隙,因此该第一加厚部11的宽度需要小于或是等于错边18和边上留边17的宽度之和;本技术中,在薄膜介质层16上相邻基体14的相对面上设有斜坡,因此中间留边12形成梯形间隙,加厚部13为与梯形间隙相对应的梯形加厚部。梯形加厚部上的斜面与金属电极的斜坡相配合,在金属化薄膜压制过程中,梯形加厚部可顺利进入梯形间隙内。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双金属薄膜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卷芯、引脚、内包封蜡层、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外包封蜡层和外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所述卷芯包括若干层金属化薄膜,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介质层,薄膜介质层的表面上设有间隔排布的金属电极,相邻金属电极之间形成有中间留边,金属电极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的加厚部,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中,金属电极的加厚部与另一层金属化薄膜上的中间留边相对应,金属化薄膜卷绕压制后,加厚部嵌入在相对的中间留边内;卷芯外表面浸润一层石蜡作为内包封蜡层;内包封蜡层外表面设有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表面浸润石蜡作为外包封蜡层,外包封蜡层表面设有外阻燃粉末环氧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金属薄膜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卷芯、引脚、内包封蜡层、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外包封蜡层和外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所述卷芯包括若干层金属化薄膜,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介质层,薄膜介质层的表面上设有间隔排布的金属电极,相邻金属电极之间形成有中间留边,金属电极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的加厚部,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中,金属电极的加厚部与另一层金属化薄膜上的中间留边相对应,金属化薄膜卷绕压制后,加厚部嵌入在相对的中间留边内;卷芯外表面浸润一层石蜡作为内包封蜡层;内包封蜡层外表面设有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内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表面浸润石蜡作为外包封蜡层,外包封蜡层表面设有外阻燃粉末环氧树脂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春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