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类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3307 阅读:6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6 18:19
一种D类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包括有PWM输入和负载,还包括有功放驱动模块、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和比较模块,所述功放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PWM输入相连,所述的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的输入端与功放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所述的比较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和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功放驱动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D类功率放大器的大功率驱动使用中,保护效果尤为显著。当功放输出过功率,结温超过额定值时,保护电路立即能动作,使功放驱动模块的电路快速关闭,功放功率输出降为零,达到快速、实时保护功放的目的。且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D类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功率放大器中的D类放大器,因其输出级场效应管(功率MOSFET)大部分时间处于饱和导通和截止状态,故功率损耗比较小,且效率可达90%以上,不存在交越失真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随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越来越大,其中的功率MOSFET也朝着大功率方向发展。但功率MOSFET的功率做得越大,整个器件的发热密度越高。在较高耗散功率作用下,若功率MOSFET的散热能力有限,就会使功率MOSFET内部芯片因结温升高,漏极电流增大,超过其最大额定功率,而造成损坏现象,故对功率放大器中的功率MOSFET保护至关重要。现有的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有下面几种:过压、过流、过温、保险丝熔断等,但这些保护措施都存在反应不及时,保护电路动作慢等问题。由于保护动作时间上的差异,反而达不到保护功率MOSFET不被烧毁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动作慢的问题,提供一种D类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D类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包括有PWM输入和负载,还包括有功放驱动模块、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和比较模块,所述功放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PWM输入相连,所述的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的输入端与功放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所述的比较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和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功放驱动模块相连。其中经调制后的PWM输入信号从功放驱动模块输入,经功放驱动模块分离输出PWM1、PWM2驱动信号,该二个信号驱动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中的功率M0SFET,使功率MOSFET导通后输出功率。功率MOSFET处在导通状态时,漏极电流Id在漏源极间的导通电阻Rds(m)上产生漏极电压V ds;当功放功率连续输出后,功率MOSFET结温T j将持续上升,则其相应的导通电阻Rds(m)也随之增大,且导通电阻与功率MOSFET的结温T j之间呈线性关系;由取样电路通过在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上将超过结温的电压U进行取样,该取样电压U输入比较模块电路的同相输入端,再由比较模块电路将取样电压与基准电压(结温允许范围内)进行比较,其结果输出作为控制信号SD,通过反馈网络控制功放驱动模块电路的使能端SD,关闭驱动电路输出信号,使功放输出功率MOSFET截止,功放功率输出下降至零,从而达到快速保护功率放大器的目的。所述功放驱动模块电路由74HC00型高速与非门芯片U7、功率MOSFET专用IR2113S型驱动芯片U9、二极管D4、电阻R11、电容C17、C24、C25组成;其中PWM输入的信号从高速与非门芯片U7的74HC00型高速与非门芯片U712脚输入,13脚与12脚相短接,同时12脚通过电阻Rll上拉至+5V的工作电源上,74HC00型高速与非门芯片U7输出引脚11同时与74HC00型高速与非门芯片U7的1、2脚和IR2113S型驱动芯片U9的14脚相连,其中74HC00型高速与非门芯片U7的I与2引脚互连;74HC00型高速与非门芯片U7的3脚接至IR2113S型驱动芯片U9的12脚。IR2113S型驱动芯片U9的12脚为高输入端HIN, 14脚为低输入端LIN,I脚为低输出端L0,输出PWM2驱动信号,2脚为接地端,3脚为桥式输出功率MOSFET的下臂栅极偏置电压,为+12V ;6脚为输出功率MOSFET的浮地端,7为桥式输出功率MOSFET的上臂栅极偏置电压,8脚为高输出端HO,输出PWMl驱动信号,11脚为IR2113S型驱动芯片U9的工作电源+5V,15脚为接地端,13为IR2113S型驱动芯片U9的使能端(接控制信号SD),控制驱动芯片信号输出的关闭或打开。当该使能端输入高电平时,驱动器即关闭,驱动器的高、低输出端均为零(即无驱动信号输出);电容C17、C25为滤波电容,其中电容C17 —端接地,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而电容C25 —端接地,另一端接IR2113S型驱动芯片U9的3脚+12V,二极管D4的正端接IR2113S的3脚,其负极和电容C24的一端同时接IR2113S型驱动芯片U9的7脚,为桥式输出功率MOSFET的上臂栅极提供偏置电压。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C24为自举电容。所述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由IRFB4019PBF功率MOSFET的Q4、Q5,电阻R21、R22,电容C23、C26组成。由功放驱动模块输出的PWM驱动信号,分离为PWMl输入和PWM2输入二路,分别接至桥式功放电路中的功率M0SFETQ4、Q5的栅极,Q4的漏极接+48V电源,其源极接浮地端。Q5的漏极接浮地端,其源极接地端。电阻R21的一端接Q4的源极S,另一端与电容C23相连,电容C23的另一端接+48V电源;电阻R22的一端接Q5的漏极D,另一端与电容C26相连,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桥式驱动电路以相反的相位驱动两个功率M0SFET,控制其以相应的频率饱和导通或截止,使功率MOSFET—个导通时另一个截止。采用PWM方式驱动是为了使功率MOSFET尽可能地改变工作状态,减少其处于线性放大区的时间,从而减少热损耗,提高效率;取样电路从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的电路上的Q5功率MOFET漏源极间进行电压取样。将过温功率MOSFET的导通电阻Rds(m)等效为R ds+ Λ R,其中Rds为功率MOSFET允许结温时的导通电阻,而AR为超过允许结温的导通电阻增量。功率MOSFET器件的散热能力通常用热阻来表示,热阻越小,则散热能力越好;热阻越大,则表示热传导越困难,功率MOSFET上所产生的热量就越高,所以可以根据热阻值的大小来判断功率MOSFET的发热状态;因功耗是产生热量的直接原因,功耗大的功率MOSFET芯片,发热量也一定大;因此,在功放输出端的Q5导通,功放功率正常输出时,Q5的漏源极间电阻Rds(m)上流过额定电流Id,同时产生漏极电压Vds;当功放功率连续输出后,其结温T 升至超过额定值时,导通电阻Rds(m)与漏极电流也同时增大(R I <!成为R ds+ Δ R和I/ ),导致功耗大大增加,Q5的漏极电压Vds也增大至Vds'。故将该漏极电压Vds'进行取样,作为保护功放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比较模块的电路由运算放大器LM324、电阻Rl、R2、R3、电容Cl组成。运算放大器LM324的4脚接电源+12V,同时接电容Cl,Ul的11脚接地,反相输入端2脚接电阻R2,R2的另一脚接基准电压Vds,运算放大器LM324的同相输入端3脚经电阻Rl接取样电压Vdsr,U1的输出端I脚经电阻R3接控制信号SD,电容Cl的另一脚接地。将功率MOSFET上超过结温状态的导通电阻Rdsten)上电压Vds'作为取样信号,输入至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由比较器将该电压与功率MOSFET上结温正常控制范围内的漏极电压(作为基准电压)Vds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输出作为功放电路保护的控制信号SD。如功率MOSFET过热(超过了结温),则比较模块的电路输出高电平,控制功放驱动模块的IR2113S型驱动芯片U9使能端(SD),将功放驱动器关闭,使功放输出级的功率MOSFET截止,功放输出降至零,达到了快速保护功率放大器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D类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包括有PWM输入和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功放驱动模块、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和比较模块,所述功放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PWM输入相连,所述的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的输入端与功放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所述的比较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和功率输出与取样模块、功放驱动模块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徐铭马海锋范锡汶王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明科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