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轨道释放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释放装置、一滑轮、一拉紧装置,一绕过滑轮连接释放装置的第一钢丝绳,该钢丝绳的重物端直接/间接连接拉紧装置,拉紧装置中的第二钢丝绳连接地面锚点。释放装置的制动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或手动解锁控制软轨道释放;限速机构能够控制释放装置的第一钢丝绳的释放速度;待释放装置操作完成后,在地面上通过拉紧装置拉紧地面锚点之间的第二钢丝绳;通过拉紧装置内的限力装置,控制两连接成一体的钢丝绳所受外力在设定的范围内,且防止与地面锚点之间的第二钢丝绳泄力松弛;确保软轨道释放拉紧系统的第二钢丝绳处于拉紧状态,保证穿设在两侧软轨道中间的轿厢往复直线运行,防止漂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空缓降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软轨道释放拉紧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高空缓降系统装置的软轨道释放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释放手轮,同时要求操作人员手动控制其下落速度。软轨道拉紧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反向转动手轮,并固定手轮用来拉紧软轨道。需要操作人员在设备的安装地点(一般为楼顶)对系统装置进行操作,操作过程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且操作过程繁琐、花费时间较长。作为救援类设备必备装置,其处理方法及系统应该满足简单、便捷、快速、安全的使用要求;但是现行的软轨道使用方法和系统装置不能满足救援类设备特点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手动控制释放且在地面进行拉紧操作的软轨道释放拉紧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软轨道释放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释放装置、一滑轮、一绕过所述滑轮连接释放装置的第一钢丝绳和一直接/间接连接该钢丝绳重物端的拉紧装置,以及拉紧装置中连接地面锚点的第二钢丝绳;所述释放装置包括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侧通过轴承共同连接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一手轮;所述转动轴的中部固定连接一绳轮盘;所述支撑架内一侧设置一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离心盘,所述离心盘的周向间隔滑动设置多个柱销,所述离心盘周向有间隙地设置一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摩擦圈;所述支撑架内的另一侧设置一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上方连接一解锁把手;所述拉紧装置包括两固定板,两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连轴连接成一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一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一扭力限制器,所述扭力限制器的周向有间隙地设置一中部具有一凸缘的绳轮盘,所述凸缘通过所述扭力限制器的两摩擦片紧固;一侧所述固定板外侧的绳轮盘伸出端上固定连接一防退棘轮,与其对应的一防退棘爪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一连轴端部;所述拉紧装置的另一侧固定板外侧的转轴上通过螺纹连接一截面呈L形的制动器座,所述制动器座的水平段套设有两摩擦环,两所述摩擦环之间设置一制动棘轮,两所述摩擦环外侧设置一通过螺纹连接转轴的制动套,所述制动套外径通过螺纹连接一把手,所述制动套内径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制动棘轮对应,在所述固定板上通过一棘爪轴转动连接一制动棘爪,所述制动棘爪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一扭簧。所述支撑架的底板上设置一感应器,与其对应所述绳轮盘上设置一传感器。所述释放装置的离心盘一侧的支撑架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设置一隔套;所述解锁把手一侧呈一平面,另一侧呈凸轮状,所述解锁把手与固定在支撑架上的一挡块贴合。所述释放装置中的制动装置采用手自一体的制动器或电磁锁销装置实现电动控制和手动控制。所述拉紧装置的一框架的连轴中部设置一扶手。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方法由于设置了一对由释放装置和拉紧装置之间的钢丝绳组成的软轨道,同时在每一拉紧装置和地面锚点之间设置另一钢丝绳,通过在地面上拉紧连接在拉紧装置和地面锚点之间另一钢丝绳,使两软轨道处于拉紧的稳定状态,因此当轿厢的两侧穿设在两软轨道上沿直线往复运动时,可以有效地避免了轿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漂移,特别符合对救援类设备的要求。2、本技术由于在释放装置内设置一限速机构,因此当释放装置的钢丝绳释放下降速度过快时,在限速结构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地控制该钢丝绳在释放过程中的下降速度在设计的安全速度范围内,从而更有效地确保安全。3、本技术由于在释放装置的制动装置上设置了一手动的解锁把手,因此本技术不但可以通过电控信号设施驱动软轨道释放,还可以在无电控信号的情况下采用手动控制解锁,实现了手动和自动同体控制功能。4、本技术由于在释放装置中设置了一感应器和与之对应的传感器,因此可以随时检测释放装置的工作状态,如果释放装置中绳轮盘的自动运行失效,感应器就可以通过外设的警报装置启动报警,符合本技术作为高空救援类设备的安全性要求。5、本技术由于在拉紧装置中设置了限力装置,因此起到了过载保护的作用,能够控制两连接成一体的钢丝绳所受外力在一设定的范围内,且能够防止与地面锚点之间的另一钢丝绳泄力松弛;本技术可以广泛使用于轿厢在高空升降过程中的防漂移导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拉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一释放装置10、一滑轮30、一拉紧装置40,一绕过滑轮30连接释放装置10的钢丝绳70,钢丝绳70的重物端直接/间接连接拉紧装置40,拉紧装置40中的另一钢丝绳80连接地面锚点。如图2所示,本技术释放装置10包括一支撑架11,支撑架11两侧分别设置一轴承座12,设置在两轴承座12中的轴承共同连接一转动轴13,转动轴13的一端固定连接一手轮14。转动轴13的中部固定连接一绳轮盘15,钢丝绳70的一端固定在绳轮盘15上,另一端绕过滑轮30后,用于连接重物。支撑架11内一侧设置一固定连接转动轴13的离心盘16,离心盘16的周向间隔滑动地设置多个柱销17,在离心盘16周向有间隙地设置一摩擦圈18,摩擦圈18与支撑架11固定连接。当离心盘16随转动轴13转动时,柱销17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突出离心盘16与摩擦圈18发生摩擦,进而控制转动轴13的转速,即控制绳轮盘15释放钢丝绳70的速度。支撑架11内的另一侧设置一固定连接转动轴13的制动装置19(已有技术,具体结构不再赘述),在制动装置19上方的支撑架11上设置有一长孔20 ;制动装置19上原有的释放轴21穿过长孔20通过一销轴连接一解锁把手22。通常情况下,设备通电后,制动装置19就可以自动解锁;如果遇到断电,需要手动解锁时,可以顺时针转动解锁把手22,通过释放轴21带动制动装置19解锁。支撑架11的底板上设置一感应器23,与其对应,在绳轮盘15的盘面上设置一传感器24,使绳轮盘15的转动信号可以传输给感应器23。如图3所示,本技术拉紧装置40包括两固定板41、42,两固定板41、42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连轴43固定连接成一框架。框架内设置一转轴44,转轴44上固定连接一扭力限制器45(已有技术,具体结构不再赘述),在扭力限制器45的周向有间隙地设置一绳轮盘46,绳轮盘46上可以固定连接钢丝绳80的一端(图中未示出),钢丝绳80的另一端绕过绳轮盘46后连接地面上设置的一锚点90。绳轮盘46的内径中部具有一圈凸缘47,将凸缘47设置在扭力限制器45上的两摩擦片48之间,并通过扭力限制器45的一螺母将三者拧紧,使绳轮盘47的凸缘47与两摩擦片48之间具有一设定的摩擦力值。在固定板42外侧的绳轮盘46上固定连接一防退棘轮49,与防退棘轮49相对设置一需要时可以手动扳动的防退棘爪50,防退棘爪50转动连接其中一连轴43的伸出端,且在该连轴43的中部固定连接钢丝绳70的一端。如图3所示,在固定板41外侧的转轴44上设置有一圈凸缘,在凸缘外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轨道释放拉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释放装置、一滑轮、一绕过所述滑轮连接释放装置的第一钢丝绳和一直接/间接连接该钢丝绳重物端的拉紧装置,以及拉紧装置中连接地面锚点的第二钢丝绳;所述释放装置包括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侧通过轴承共同连接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一手轮;所述转动轴的中部固定连接一绳轮盘;所述支撑架内一侧设置一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离心盘,所述离心盘的周向间隔滑动设置多个柱销,所述离心盘周向有间隙地设置一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摩擦圈;所述支撑架内的另一侧设置一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上方连接一解锁把手;所述拉紧装置包括两固定板,两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连轴连接成一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一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一扭力限制器,所述扭力限制器的周向有间隙地设置一中部具有一凸缘的绳轮盘,所述凸缘通过所述扭力限制器的两摩擦片紧固;一侧所述固定板外侧的绳轮盘伸出端上固定连接一防退棘轮,与其对应的一防退棘爪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一连轴端部;所述拉紧装置的另一侧固定板外侧的转轴上通过螺纹连接一截面呈L形的制动器座,所述制动器座的水平段套设有两摩擦环,两所述摩擦环之间设置一制动棘轮,两所述摩擦环外侧设置一通过螺纹连接转轴的制动套,所述制动套外径通过螺纹连接一把手,所述制动套内径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制动棘轮对应,在所述固定板上通过一棘爪轴转动连接一制动棘爪,所述制动棘爪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一扭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歧,陶忠勇,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诺安舟应急缓降机械装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