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成旗专利>正文

双凹型单簧减振自行车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96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车座。由座面、内管、外管、销子、销孔、销子和弹簧部件构成的双凹型单簧减振自行车座;座面与内管上端连接,内管下端与弹簧接触,外管中间有一滑道,销子穿进内管销孔中,弹簧放置外管底部,外管固定在自行车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改传统车座的两簧或三簧结构,使减振功能由一根弹簧来完成,它将支撑人体与减振合二为一,既实现了支撑人体的作用,又达到了减振的目的,减少了以往车座的许多零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加工和安装。(*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车座。目前市售的自行车车座大约由20个零部件组成,由于零部件多,安装过程复杂,加大了生产和组装的难度,尤其是固定座下的两个或三个弹簧时,更是费时又费力,成本较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双凹型单簧减振自行车座,本技术是按照人体生物工程学原理设计而成,它完全符合人体臀部骨骼形状,并考虑到胯骨的运动轨迹,减少阻力,在座面上最大限度地增加与人体臀部的接触面,缩小了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减少臀部的疲劳感,增加了舒适度,延缓了人体疲劳期的生成。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便于生产加工和安装。本技术包括车座座面、内管、外管、销子、销孔和弹簧等部件构成,本技术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双凹型单簧减振自行车座局部剖面整体示意图;图2是车座座面示意图;图3是外管剖视图;图4是内管剖视图;图5是弹簧剖视图。如图所示,1是座面,2是内管,3是外管,4是销孔,5是滑道,6是弹簧;7是销子;呈双凹形的座面1直接与内管2上端相连接,内管2下端直接与弹簧6接触,当遇到振动时,内管2压迫弹簧6,达到缓冲,减振的目的。外管3壁中间偏下部位有一滑道5,锁定内管只做上下运动,外管3与自行车主体架相固定,它可根据骑车者的身高上下调节;销子7穿进内管下端销孔4中,其作用是限制车座上下运动的最大限度,并且保持车座不左右转动;放置在外管3底部的弹簧6提供减振功能;外管3底部呈内收形状,节省物料,加工方便,其作用是支撑弹簧向下的压力。本技术最大限度地增加与人体臀部的接触面,缩小了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减少臀部的疲劳感,增加了舒适度。本技术一改传统车座的两簧或三簧结构,使减振功能由一根弹簧来完成,它将支撑人体与减振合二为一,既实现了支撑人体的作用,又达到了减振的目的,减少了以往车座的许多零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加工和安装。权利要求1.一种双凹型单簧减振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座面、内管、外管、销子、销孔、销子和弹簧部件构成;座面直接与内管上端相连接,内管下端直接与弹簧接触;外管壁中间偏下部位有一滑道以锁定内管只做上下运动,外管与自行车主体架相固定;销子穿进内管下端销孔中用于限制车座上下运动并且保持车座不左右转动;弹簧放置在底部呈内收形状的外管底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车座。由座面、内管、外管、销子、销孔、销子和弹簧部件构成的双凹型单簧减振自行车座;座面与内管上端连接,内管下端与弹簧接触,外管中间有一滑道,销子穿进内管销孔中,弹簧放置外管底部,外管固定在自行车架上。本技术一改传统车座的两簧或三簧结构,使减振功能由一根弹簧来完成,它将支撑人体与减振合二为一,既实现了支撑人体的作用,又达到了减振的目的,减少了以往车座的许多零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加工和安装。文档编号B62J1/02GK2350276SQ9824059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2日专利技术者吴成旗 申请人:吴成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凹型单簧减振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座面、内管、外管、销子、销孔、销子和弹簧部件构成;座面直接与内管上端相连接,内管下端直接与弹簧接触;外管壁中间偏下部位有一滑道以锁定内管只做上下运动,外管与自行车主体架相固定;销子穿进内管下端销孔中用于限制车座上下运动并且保持车座不左右转动;弹簧放置在底部呈内收形状的外管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旗
申请(专利权)人:吴成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