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值守全自动电磁探测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3949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无人值守全自动电磁探测装置与方法。装置中有一个中心伸缩支撑杆,支撑杆前后分别有两个轴承,它们一起构成前后两个固定盘。轴承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筒状结构,电磁探测装置主机及电机就置于这个筒状结构中。前后盘都装有伸缩支撑杆,末端安装有滚轮。中心支撑杆上安装有四根可伸缩杆,这四根伸缩杆的一端与支撑杆相连;支撑杆末端有卡扣。电磁探测装置上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摄像头、音频模块和喇叭。探测方法包括:人机交互步骤;控制命令下发步骤;数据采集步骤;数据处理步骤;数据存储步骤,可以控制电磁探测装置实现前进、后退、打开线圈、拍照、数据上传、发送报警信息、收起线圈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巷道或者工程隧道全自动电磁探测装置及相关技术。
技术介绍
电磁探测装置是功能强大的地质探测仪器,用于周围地质构造勘探、富水构造勘探和地面工程勘探。电磁探测以地壳中岩、矿石的导电性、导磁性和介电性为主要物性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电磁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来寻找地下有用矿产资源和解决地质、环境工程等问题的一种物探仪器。对地质环境深入的了解,可以发现地质的变化和工程环境的优劣,使一些地质灾难可以预料,提高了整个矿井的安全性,对煤矿安全就显得十分有意义。电磁探测的原理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即在发送回线上供一个电流脉冲方波,一般利用方波电流关闭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地下传播的一次磁场。在一次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共同作用)。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能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衰减)过程。该过渡又产生一个衰减的二磁场向地表传播,由地面的接收回线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下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目前的电磁探测装置都是手持式的,需要人调整位置进行测量,但有些位置比较狭小且危险,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手持遥控器或者在井上远程操作控制支撑杆的旋转,调整线圈的角度,前轮的前进、后退来控制线圈的位置等,使得电磁探测过程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自动完成,操作人员无需在现场,尤其在煤矿井下应用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以上使用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加便捷,移动方便,角度可调,可伸缩全自动电磁探测装置。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全自动电磁探测装置,其整体呈现筒形结构,其主要包括前后轴承盘,通过中心支撑杆固定,并且前盘支撑杆稍微伸出前轴承,便于旋转的驱动;前盘轴承外壁向外延伸形成一个筒状,可以将电机内置其中;前后圆盘设有支撑装置,末端有滚轮;中心支撑杆上附有四边形骨架。四边形骨架有四根一端于支撑杆相连的在同一平面内的可伸缩杆组成,另一端有固定线圈的卡扣,方便装卸发射和接收线圈,并在支开时,用圆形锁环卡死,使支架更加稳定。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和骨架杆均可以自由伸缩,根据探测线圈的大小来调整,杆上都有卡槽,固定更加牢固;前盘八字伸缩支撑杆和后盘支撑杆末端都有滚轮,通过遥控装置调整支撑杆的旋转,以及前轮的滚动,方便电磁探测的测量。所述前盘筒状结构内有电机,遥控可以驱动前轮的运动,也可以驱动中心支撑杆和前盘支撑杆的旋转,通过这样的可以调整电磁探测的位置和角度。电磁探测装置上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摄像头、音频模块和喇叭,可以接收来自其他设备发来的控制信息,也可以将探测信息发送给其他设备。所述探测方法包括人机交互步骤;控制命令下发步骤;数据采集步骤;数据处理步骤;数据存储步骤,可以控制电磁探测装置实现前进、后退、打开线圈、拍照、数据上传、发送报警信息、收起线圈等功能,实现数据的定时自动采集与存储,当处理数据后发现有危险存在时,自动发送预警信息,并通过喇叭报警。专利技术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使用非常易于操作。使用前,根据实际工作状况和测量的参数,调整支撑杆的长度,以不影响线圈的自由运动为准,然后控制电机推出骨架杆,将线圈自动撑开固定于四边形的骨架上,遥控驱动轮子的方向和运动,达到工作地点;然后转动中心支撑杆,使四边形的骨架面正对工作面,进行相应的测量,需要的角度和位置都可以通过遥控远距离控制。测量结束后,移出测量工作地点,将线圈收起并缩进骨架杆,缩进支撑杆,整个装置接近圆柱型,更易于携带。整个装置使用了铝制材料和硬塑料,这样既增强了结构的刚性,还避免测量装置自身对电磁探测电磁信号产生干扰。由于采用了可伸缩杆、无线控制模块和电机,并且将电磁探测装置集成在一个设备上,使得电磁探测过程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自动完成,操作人员无需在现场,尤其在煤矿井下应用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 图1:全自动电磁探测结构示意图; 图2:支架使用时状态图; 图3:前盘结构示意图; 图4:圆形锁卡不意图。其中I,中心支撑杆;2,前内置电机仓;3,前盘(前轴承);4,后盘(后轴承);5,前支撑杆;6,滚轮;7,支架杆;8,卡扣;9,圆形锁卡;10,CT线圈;11,支撑旋转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实例: 整个装置呈筒状结构,包括中心支撑杆1,两端分别设有前后两个圆盘3和4。前后都有支撑杆,并且末端有滚轮6。四边形骨架由4根支架,是由一端和中心支撑杆连接并在同一平面内呈发射状的可伸缩杆组成,末端有卡扣,可以方便装卸线圈。所有伸缩杆均有环扣,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工况。先调整好支撑杆的长度和高度,便于线圈的安装;然后拉出支架杆,将圆形锁卡卡住支架杆,更加牢固,达到合适的长度,将线圈卡入卡扣中;固定完毕后,调整前轮的角度,使此装置进入待检测的区域,再通过调整中心支撑杆的角度,朝向待检测面,就可以进行工作了。电磁探测装置上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摄像头、音频模块和喇叭,可以接收来自其他设备发来的控制信息。所述探测方法包括人机交互步骤;控制命令下发步骤;数据采集步骤;数据处理步骤;数据存储步骤,可以控制电磁探测装置实现前进、后退、打开线圈、拍照、数据上传、发送报警信息、收起线圈等功能,实现数据的定时自动采集与存储,当处理数据后发现有危险存在时,自动发送预警信息,并通过喇叭报警。本专利技术可以进行如下操作:使用前,根据实际工作状况和测量的参数,调整支撑杆的长度,以不影响线圈的自由运动为准,然后控制电机推出骨架杆,将线圈自动撑开固定于四边形的骨架上,遥控驱动轮子的方向和运动,达到工作地点;然后转动中心支撑杆,使四边形的骨架面正对工作面,进行相应的测量,需要的角度和位置都可以通过遥控远距离控制。测量结束后,移出测量工作地点,将线圈取下并缩进骨架杆,缩进支撑杆,整个装置接近圆柱型,更易于携带。整个装置使用了铝制材料和硬塑料,这样既增强了结构的刚性,还避免测量装置自身对电磁探测电磁信号产生干扰。由于采用了可伸缩杆、无线控制模块和电机,并且将电磁探测装置集成在一个设备上,使得电磁探测过程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自动完成,操作人员无需在现场,尤其在煤矿井下应用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主权项】1.全自动电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中有一个中心伸缩支撑杆,支撑杆前后分别有两个轴承,它们一起构成前后两个固定盘;轴承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筒状结构,电磁探测装置主机及电机就置于这个筒状结构中;前后盘都装有伸缩支撑杆,末端安装有滚轮;中心支撑杆上安装有四根可伸缩杆,这四根伸缩杆的一端与支撑杆相连,且在同一平面内;支撑杆末端有卡扣,便于安装检测线圈;电磁探测装置上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摄像头、音频模块和喇叭,可以接收来自其他设备发来的控制信息,控制电磁探测装置实现前进、后退、打开线圈、拍照、数据上传、发送报警信息、收起线圈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磁探测装置整体可以伸缩,包括可伸缩的中心支撑杆,两端圆盘的支撑杆以及支架杆;两端分别连接由两个轴承组成的前、后盘,前后盘设有支撑装置,末端有滚轮;前圆盘的圆筒内设电机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支撑杆的旋转和前轮的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横杆都是可伸缩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电磁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中有一个中心伸缩支撑杆,支撑杆前后分别有两个轴承,它们一起构成前后两个固定盘;轴承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筒状结构,电磁探测装置主机及电机就置于这个筒状结构中;前后盘都装有伸缩支撑杆,末端安装有滚轮;中心支撑杆上安装有四根可伸缩杆,这四根伸缩杆的一端与支撑杆相连,且在同一平面内;支撑杆末端有卡扣,便于安装检测线圈;电磁探测装置上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摄像头、音频模块和喇叭,可以接收来自其他设备发来的控制信息,控制电磁探测装置实现前进、后退、打开线圈、拍照、数据上传、发送报警信息、收起线圈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高王建磊王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安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