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用动刀及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869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用动刀及缝纫机,动刀包括动刀本体、形成在所述的动刀本体的上表面上的刀部、形成在所述的动刀本体的与所述的上表面相邻的侧面上的底线钩部和面线钩部,所述的底线钩部的中心和所述的刀部的中心形成第一连线,所述的面线钩部的中心和所述的刀部的中心形成第二连线,所述的第一连线和所述的第二连线的夹角大于等于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的夹角,使得底线和面线的距离变大,面线被拉出时,不会带动底线一起被拉出,从而不影响下一次的缝纫,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纫机用动刀及缝纫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缝纫机
,具体涉及一种缝纫机用动刀及缝纫机。
技术介绍
目前,双针缝纫机的剪线刀具大都由动刀和定刀2组成(如图1至3所示),定刀2的刀刃朝下固定在针板上,动刀的刀刃朝上固定在旋梭架的上侧,定刀2与动刀形成剪刀式剪线刀具,动刀上形成有用于钩住面线7的面线钩部1-b和用于钩住底线8的底线钩部1-a。使用时,面线7和底线8分别被面线钩部1-b和底线钩部1-a钩住,剪线时,动刀刀部1-d和定刀2配合将面线7和底线8同时剪断,然后夹线片3将底线8和面线7夹住。但是,由于目前的底线钩部1-a的中心、面线钩部1-b的中心和刀部1-d的中心基本上在同一直线上,导致夹线片3夹住的底线8和面线7靠的很近,把缝纫面料从缝纫机取出时,因为面线7是通过缝纫面料的,因此,面线7会随着缝纫面料的取出而从夹线片3中拉出,由于底线8和面线7靠的很近,在面线7被拉出的同时,底线8会被从夹线片3中拉出,从而造成缝纫下个产品时底线8带不上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面线被拉出时不会带出底线的缝纫机用动刀。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动刀的缝纫机。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缝纫机用动刀,包括动刀本体、形成在所述的动刀本体的上表面上的刀部、形成在所述的动刀本体的与所述的上表面相邻的侧面上的底线钩部和面线钩部,所述的底线钩部的中心和所述的刀部的中心形成第一连线,所述的面线钩部的中心和所述的刀部的中心形成第二连线,所述的第一连线和所述的第二连线的夹角大于等于5°。具体地,所述的第一连线和所述的第二连线的夹角为5°~20°。具体地,所述的底线钩部的底面和所述的面线钩部的底面均呈圆弧形。具体地,所述的刀部为圆形孔。具体地,所述的动刀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的动刀本体的下表面上便于抽出面线的凹部。更具体地,所述的凹部的前侧面和所述的凹部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更具体地,所述的凹部的前侧面和所述的凹部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5°~20°。更具体地,所述的面线钩部位于所述的凹部的前侧部。更具体地,所述的凹部的前侧面和所述的凹部的底面的相交线自所述的面线钩部所在侧向前向远离所述的面线钩部的一侧倾斜。更具体地,所述的凹部的前侧面和所述的凹部的底面的相交线与所述的第二连线的夹角为40°~50°。一种缝纫机,包括上述缝纫机用动刀。具体地,所述的缝纫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的动刀的上方且与所述的动刀的刀部配合切断面线和底线的定刀、位于所述的动刀的下方用于压住底线的夹线片。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的夹角,使得底线和面线的距离变大,面线被拉出时,不会带动底线一起被拉出,从而不影响下一次的缝纫,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为现有技术的俯视图;附图3为现有技术中夹线片和动刀的配合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底视图;其中:1、动刀本体;2、定刀;3、夹线片;7、面线;8、底线;1-a、底线钩部;1-a-s、底线钩部的中心;1-b、面线钩部;1-b-s、面线钩部的中心;1-c、凹部;1-c-1、凹部的前侧面和凹部的底面的相交线;1-d、刀部;1-d-s、刀部的中心;9-a、第一连线;9-b、第二连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一种缝纫机,包括动刀、位于动刀的上方的定刀2、位于动刀的下方用于压住底线8的夹线片3。动刀包括动刀本体1、形成在动刀本体1的上表面上的刀部1-d、形成在动刀本体1的与上表面相邻的侧面上(即动刀本体1的右侧面上)的底线钩部1-a和面线钩部1-b,刀部1-d位于底线钩部1-a的前方,面线钩部1-b位于底线钩部1-a的后方,面线7和底线8分别钩设在面线钩部1-b和底线钩部1-a上且一端位于动刀本体1的上表面、另一端位于动刀本体1的下表面,位于动刀本体1上表面的面线7和底线8在刀部1-d和定刀2的配合下被剪断,位于动刀本体1下表面的底线8被夹线片3夹住。为了防止抽出面线7时底线8被一起拉出,底线钩部1-a的中心1-a-s和刀部1-d的中心1-d-s形成第一连线9-a,面线钩部1-b的中心1-b-s和刀部1-d的中心1-d-s形成第二连线9-b,第一连线9-a和第二连线9-b的夹角α大于等于5°。优选地,第一连线9-a和第二连线9-b的夹角α为5°~20°。为了方便面线7的抽出,动刀还包括形成在动刀本体1的下表面上便于抽出面线7的凹部1-c。凹部1-c的前侧面和凹部1-c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优选地为5°~20°。面线钩部1-b位于凹部1-c的前侧部。凹部1-c的前侧面和凹部1-c的底面的相交线1-c-1自面线钩部1-b所在侧向前向远离面线钩部1-b的一侧(即自动刀的右侧向前向左侧)倾斜。凹部1-c的前侧面和凹部1-c的底面的相交线1-c-1与第二连线9-b的夹角β为40°~50°。这样使得夹线片3与动刀本体1的下表面配合压住底线8时,面线7可以位于夹线片3和凹部1-c形成的通孔之间,方便将面线7抽出。为了防止底线8和面线7因摩擦断裂,底线钩部1-a的底面和面线钩部1-b的底面均呈圆弧形,底线钩部1-a的中心1-a-s和面线钩部1-b的中心1-b-s均为底面所在圆的圆心。本实施例中,刀部1-d为圆形孔,刀部1-d中心为圆形孔所在圆的圆心。上述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均是以图4的方位作定义的。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缝纫机用动刀及缝纫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用动刀,包括动刀本体(1)、形成在所述的动刀本体(1)的上表面上的刀部(1‑d)、形成在所述的动刀本体(1)的与所述的上表面相邻的侧面上的底线钩部(1‑a)和面线钩部(1‑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线钩部(1‑a)的中心(1‑a‑s)和所述的刀部(1‑d)的中心(1‑d‑s)形成第一连线(9‑a),所述的面线钩部(1‑b)的中心(1‑b‑s)和所述的刀部(1‑d)的中心(1‑d‑s)形成第二连线(9‑b),所述的第一连线(9‑a)和所述的第二连线(9‑b)的夹角大于等于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缝纫机用动刀、位于所述的动刀的上方且与所述的动刀的刀部(1-d)配合切断面线(7)和底线(8)的定刀(2)、位于所述的动刀的下方用于压住底线(8)的夹线片(3);所述的动刀包括动刀本体(1)、形成在所述的动刀本体(1)的上表面上的所述的刀部(1-d)、形成在所述的动刀本体(1)的与所述的上表面相邻的侧面上的底线钩部(1-a)和面线钩部(1-b),所述的底线钩部(1-a)的中心(1-a-s)和所述的刀部(1-d)的中心(1-d-s)形成第一连线(9-a),所述的面线钩部(1-b)的中心(1-b-s)和所述的刀部(1-d)的中心(1-d-s)形成第二连线(9-b),所述的第一连线(9-a)和所述的第二连线(9-b)的夹角为5°~20°;所述的动刀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的动刀本体(1)的下表面上便于抽出面线(7)的凹部(1-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彩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蓝鹰缝纫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