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37758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能性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共轭亚油酸1-20、亚麻酸5-9、抗氧化剂0.01-0.1、十五烷基酚0.01-0.1、维生素E0.01-0.1以及大豆油70-94,其中十五烷基酚从腰果壳油中提取得到,包含6-8重量份的十五烷基间苯二酚与2-4重量份的十五烷基苯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食用油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添加抗氧化剂、十五烷基酚和维生素E,能够抑制食用油加热时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并诱导反式脂肪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还能促进共轭亚油酸发生热致异构反应,向对人体更加有益的其他共轭异构体的转化,从而大大提高食用油的食用健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油
,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共轭亚油酸,并能在高温条件下抑制反式脂肪酸生成的功能性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食用油的消费大国,其中大豆油的消费量占食用油消费总量的40%。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油脂的要求不仅要风味好,而且要健康和营养。因此适时地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营养保健油脂,既可迎合现代消费需求,也符合当今油脂行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长期以来,我国居民都是消费普通食用油,如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这些植物油中的必需脂肪酸含量及消化率都远高于动物油脂,但其脂肪酸组成不符合人体营养需求的比例,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油对人体健康不利。从营养价值看,食用油中含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均为必需脂肪酸,其在高温烹饪时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导致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引发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糖尿病等疾病,对消费者的营养健康造成严重威害。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高温加热会有极少量的共轭亚油酸生成。大量的科学研宄已证实,共轭亚油酸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低人体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免疫力、提高骨骼密度、防治糖尿病、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目前,人们主要从肉制品、奶制品等营养品中摄取共轭亚油酸,而每天从食用油脂中摄取共轭亚油酸则处于产品空白期。有研宄通过添加或调节亚油酸(ω3)和亚麻酸(ω6)的量来增加油脂的营养性,但是也存在这两种脂肪酸在高温条件下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性食用油,具有较高含量的共轭亚油酸,并能够抑制食用油高温加热时反式脂肪酸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食用油营养价值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食用油加热过程中反式脂肪酸产生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功能性食用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共轭亚油酸1-20、亚麻酸5-9、抗氧化剂0.01-0.1、十五烷基酚0.01-0.1、维生素Ε0.01-0.1以及大豆油70-94 ο优选的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共轭亚油酸1-20、亚麻酸5-9、抗氧化剂0.02、十五烷基酚0.02、维生素E0.02以及大豆油70-94。优选的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中,所述十五烷基酚从腰果壳油中提取得到。优选的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中,所述十五烷基酚为6-8重量份的十五烷基间苯二酚与2-4重量份的十五烷基苯酚的混合物。优选的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中,所述十五烷基酚经多级分子蒸馏工艺分离得到。优选的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中,所述抗氧化剂为叔丁基对苯二酚。优选的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中,所述大豆油也可为菜籽油、葵花籽油、稻米油、花生油或玉米油。一种功能性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先将共轭亚油酸及亚麻酸与大豆油混合均匀,然后分别添加抗氧化剂、十五烷基酚及维生素E,或先将所述抗氧化剂、十五烷基酚及维生素E混合后一同进行添加,并混合均匀,既得所述功能性食用油。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食用油中添加一定量的共轭亚油酸,可提高食用油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弥补植物性食用油中共轭亚油酸含量不足的缺陷,满足人们日常从食用油中对共轭亚油酸的摄入需要,从而利用共轭亚油酸的特性,使所述功能性食用油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低人体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免疫力、提高骨骼密度、防治糖尿病、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经过试验检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可高达5.20g/100g,而普通的大豆油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仅为0.23g/100g,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提高20倍左右。同时,通过添加共轭亚油酸,并添加配方量的亚麻酸,使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适中,能够满足食用油营养均衡的需求,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及免疫功能。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食用油中添加一定配方量的抗氧化剂、十五烷基酚和维生素E,不仅使所述功能性食用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抑制食用油在加热情况下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并诱导食用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在高温时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共轭亚油酸,还能促进所述功能性食用油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热致异构反应,使共轭亚油酸向对人体更加有益的其他共轭异构体的转化,从而大大提高食用油的食用健康性。经过试验测定,常温下普通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为1.93g/100g左右,在180°C加热8h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高达2.llg/100g,超出食用油中对反式脂肪酸的限量标准2g/100g,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而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在常温下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仅为1.27g/100g,在180°C加热8h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仅为1.47g/100g,显著低于普通大豆油,并完全符合食用油中对反式脂肪酸的限量标准,更加有益于人体健康。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色泽好,呈淡黄色,口感好,气味纯正,过氧化值低,且成本低,添加工艺简单,符合大规模生产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宄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大豆油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的气相色谱图;图2为大豆油与本专利技术所述功能性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对比图;图3为大豆油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对比图;图4为大豆油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中亚油酸(ω6)和亚麻酸(ω3)的比例对比图;图5为大豆油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在180°C加热8h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对比图;图6为大豆油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在180°C加热8h后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对比图;图7为大豆油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食用油在180°C加热8h后亚油酸(ω6)和亚麻酸(ω3)的比例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7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一种功能性食用油,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共轭亚油酸1-20、亚麻酸5-9、抗氧化剂0.01-0.1、十五烷基酚0.01-0.1、维生素Ε0.01-0.1以及大豆油70-94。其中大豆油为一级大豆油,作为基础油进行使用,将其他组分添加到大豆油中并充分混合均匀。所添加的共轭亚油酸为淡黄色油状液体,亚麻酸为无色油状液体,购于鹏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余添加剂购于国药集团。所述功能性食用油呈淡黄色,形态稳定。通过添加共轭亚油酸,提高了食用油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弥补植物性食用油中共轭亚油酸含量不足的缺陷,满足人们日常从食用油中对共轭亚油酸的摄入需要。添加亚麻酸,一方面使共轭亚油酸与亚麻酸呈现一定的比例,满足营养均衡的需要,另一方面使这种功能性油脂加热后还有少量的共轭亚麻酸生成,它具有细胞毒性、抑制癌症形成和改变脂代谢等功能,并且其在体内能转化为共轭亚油酸,可对人体进行全面的良性调节。而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十五烷基酚和维生素Ε,不仅使所述功能性食用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抑制食用油在加热情况下反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功能性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能性食用油,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共轭亚油酸1‑20、亚麻酸5‑9、抗氧化剂0.01‑0.1、十五烷基酚0.01‑0.1、维生素E0.01‑0.1以及大豆油70‑9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哈益明郭芹王峰李庆鹏靳婧邓诏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