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大凯专利>正文

可叠式自行车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75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叠式自行车鞍座。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技术特征为:依靠有反抗叠合能力的合页。支承在鞍座底和鞍座面之间。在骑行中使其失去支承能力后。鞍座面就叠到底上。处于低位,二脚能够踏地;若骑车人的臀部抬离低位时的鞍座面后。弹簧又把它送回高位。如图1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巧妙的构造使安全骑车得到可靠保障,除避免跌倒外,还免除因经常的临时停车所引起的麻烦。同时它的减震幅度大,使骑车人感到舒服方便,故有宽广的用途。(*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叠式自行车鞍座,适用在做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上。现有的自行车鞍座有二种一种是鞍座面通过减震用的弹簧一“鞍座大簧”连接到鞍座底再把鞍座底用卡子拧牢在鞍座支柱上,这种鞍座骑车人在行车时不能控制升降,骑车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并且它的减震幅度也不大。另一种鞍座是一九八六年中国专利局批准的,专利号为8522196、8的“自行车升降式座位”技术专利,这种专利未见使用,从其内容上看,骑车人在行车时可以控制升降,增加了骑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但是它的升降不是通过鞍座内部的改造来实现。而是依靠与鞍座固接的鞍座支柱的升降来实现。-用一把特殊的锁把支柱锁在高位。“开启”锁后,鞍座上的压力把鞍座和支柱一起压到低位。压力离开鞍座后由一个回位弹簧将它们送回高位。特殊的锁自动将鞍座支柱锁住,但是鞍座本身还是与第一种一样,它本身占去了一个可观的高度,所以要把它使用到车体高的自行车上,(如用28型车轮的自行车),为了达到有一个满意的减震幅度,必须改装自行车的横梁,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另外鞍座支柱上的导向槽与导向键的两侧总是会有间隙,因此会造成鞍座的不稳定(在它自己的位置上左右摆动),使骑车人感到不便,又因为第二种鞍座本身与第一种相同,所以在减震方面没有改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叠式自行车鞍座,它不但能够控制自行车鞍座的升降,给骑车人提供安全行车的保障,而且减震性能得到改善,对骑行人增加了舒适感,为部分老幼及腿部有疾病的人提供了骑自行车的方便。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见附图说明图1,它是处在高位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其构造及连接形式是这样的可叠式自行车鞍座由鞍座支柱(1),鞍座底(2),升降柱(3),螺栓(4)、(16),拉钩(5),固定销(6),合页轴(7)、(9)、(17)、(19)、(21)、(24)、(29)、合页8)、(18)、(20)、(23)、(27)、(28)、鞍座面(10),撞板(11),拉簧(12),升降板(13),拉钩拉簧(14),减震拉簧臂(15),减震拉簧(22),升降板回位弹簧(25),拉杆(26)构成。1.鞍座的下部-底座部份。鞍座支柱(1)和鞍座底(2),共同组成了鞍座的底座。鞍座支柱(1)为一钢管,它插在中间有一个孔的钢板-鞍座底(2)的里面,并且将它们焊牢(焊接角度等于自行车的横梁与竖梁间的角度)。鞍座支柱(1)是用来插到自行车的竖梁里面,被固定在竖梁上的。鞍座底(2)的右端(指图中方向,以下同)。做出用来插入合页轴的卷孔,籍以与其它另件作铰链联接。2.中部-可叠部分。本部的主体是升降柱(3)和升降板(13)。它们是焊在一起的一个整体。焊接角度同前。升降柱(3)为一钢管,外径略小于鞍座支柱(1)的内径,它松动地套在鞍座支柱(1)的里面。升降板(13)是一块钢板,它的左右两端都有合页卷孔,以便与其它另件作铰链联接。侧边的中部。焊有螺栓(16)与固定销(6)(一小段铁焊)。升降板(13)与鞍座底(2)是由合页(20)、(23)(它们的二端都有合页卷孔、通过合页轴(19)、(21)、(24)把它们联接起来的,升降板(13)可叠到鞍座底(2)上,升降柱(3)与升降板(13)是相固接的整体,由合页(20)、(23)通过合页轴(19)、(21)、(24)与鞍座底(2)相连接。鞍座(10)可定向升降移动;升降柱(3)只能在鞍座支柱(1)里面上下移动。不能有其它方向的运动,升降板(13)即可以升降,却不会摆动。合页减震拉簧部份由合页轴(19)、(21)、(29)、合页(20)、(23),减震拉簧(22),减震拉簧臂(15),螺栓(4)、(16),拉钩拉簧(14),拉钩(5),固定销(6)等构成,其与升降板回位弹簧(25)并联支承着升降板(13)而获得减震。升降板(13)是由升降板回位弹簧(25)(园锥形螺旋弹簧)和减震拉簧(22)共同支承着处于高位,并赋予(13)有减震作用的弹性。升降板回位弹簧(25)张于鞍座底(2)和升降板(13)之间,直接支承着升降板。减震拉簧(22)通过其他另件,间接支承着升降板。(22)的右端联在合页轴(21)上,而左端挂在减震拉簧臂(15)的下端。(15)是一块铁板。其两端各有一个螺孔,上端的螺孔旋在螺栓(16)上,下端的螺孔通过螺栓(4)与拉钩(5)的右端活络地联接着。拉钩(5)的左端钩住在固定销(16)上。由于拉钩拉簧(14)是张在拉钩(5)与螺栓(16)之间的,所以保证拉钩(5)拉得住固定销(6)。3.上部-操纵部份。本部也是鞍座面的一个独立的升降机构。由鞍座面(10)、合页(8)和(18)、拉簧(12)所组成。鞍座面(10)通过合页(8)和(18)与升降板(13)连接。鞍座面(10)可叠到升降板(13)上。合页(8)和(18)等长,它们的两端都有卷孔。其一端的卷孔,分别通过合页轴(9)和(17)与鞍座面(10)的中部和右端的合页卷孔作铰链联接。另一端的卷孔,通过合页轴(7)和(19),与升降板(13)上的卷孔,作铰链联接。合页(8)和(18),在它们的构造上,还必须做到当它们分别绕合页轴(7)和(19)作逆时针转动时,不可能越过图中所示的位置。鞍座面(10)是骑车人坐的地方。它除了在中部和右端应该做出合页卷孔以便与合页(8)、(18)联接外,在它左部的侧面,还固装着一块向下突出的撞板(11),其的位置应这样确定把(10)向右推动,合页(8)和(18)就绕合页轴(7)和(19)作顺时针转动,因此鞍座面(10)在右移的同时,必然还要贴向升降板(13),当它叠到升降板(13)上面时,鞍座面(10)上与拉钩(5)的头部相对应的地方,就是撞板(11)最恰当的位置。拉簧(12)的两端,分别与合页轴(7)与(17)连接,它使合页(8)及(18)具有力图保持图中位置的趋势。可叠式自行车鞍座有如下优点1.能够适用在各种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上,对车体高的自行车也不需改装其车架。2.本鞍座可以升降,当处在高位时,适宜通常骑行,处在低位时,骑车人的两脚可以踏地,不致跌倒,对骑车的安全提供了保障。3.本鞍座在骑行途中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不必下车,避免了途中反复上、下车的麻烦,为骑车人提供了方便。4.本鞍座的减震机构,可以减轻骑车人的疲劳,增加骑车的舒适感。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图1可叠式自行车鞍座构造示意2用手或脚控制的可叠式自行车鞍座构造示意3专门用于减震的可叠式自行车鞍座构造示意4无升降柱的可叠式自行车鞍座构造示意面说明(1)鞍座支柱,(2)鞍座底,(3)升降柱,(4)、(16)螺栓,(5)拉钩,(6)固定销,(7)、(9)、(17)、(19)、(21)、(24)合页轴,(8)、(18)、(20)、(23)合页,10)鞍座面,(11)撞板,(12)拉簧,(13)升降板,(14)拉钩拉簧,(15)减震拉簧臂,(22)减震拉簧,(25)升降板回位弹簧,(26)拉钩,(27)、(28)合页,(29)合页轴。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可叠式鞍座的鞍座面有二个位置-高位和低位。高位适宜于正常骑行,但是鞍座位置越高越不利于安全行车。当骑车人遇到险情需要低位骑行或必须两脚踏地以免跌倒时,就可以把鞍座转入低位,高低之间的转换是鞍座的主要工作。现将鞍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鞍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可叠式自行车鞍座,其由鞍座支柱(1),鞍座底(2),升降柱(3),螺栓(4)、(16)、拉钩(5)、固定销(6),合页轴(7)、(9)、(17)、(19)、(21)、(24)、(29)、合页(8)、(18)、(20)、(23)、(27)、(28),鞍座面(10)、撞板(11),拉簧(12)、升降板(13)、拉钩拉簧(14),减震拉簧臂(15),减震拉簧(22)、升降板回位弹簧(25),拉杆(26)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大凯韩大欣韩世兰
申请(专利权)人:韩大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