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庞立升专利>正文

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402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9:24
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水平的上联箱(2)、一件水平的下联箱(3)、一件水平的集液管(4),上联箱(2)留有蒸汽出口(2.1),集液管(4)留有液体进口(4.1)。所述蒸发管(1)下端均与下联箱(3)连通;蒸发管(1)上段贯穿集液管(4),蒸发管(1)上端伸进上联箱(2)内腔;蒸发管(1)的上段管壁上设有进液孔(1.1),蒸发管(1)的进液孔(1.1)位于集液管(4)内,所有蒸发管(1)的进液孔(1.1)处于同一水平面,并靠近集液管(4)的内腔底部;关键在于集液管(4)的上壁和上联箱(2)的下壁间用导气管(5)连通,以便集液管(4)内产生的蒸汽进入上联箱(2),集液管(4)的内腔不会聚集蒸汽,保证分离热管可以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
技术介绍
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由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蒸发器、冷凝器之间的蒸汽上升管和液体回流管连接。现有技术情况,据检索,申请号200520088296.3的专利提出的技术方案也是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但存在缺陷:运行过程中,所述“集液腔”内的饱和状态液体工质会汽化成饱和状态下的蒸汽,蒸汽会聚在集液腔内,小部分蒸汽从所述“分液通道(2E)”进入“导管”内。县然,“分液通道(2E)”太小,蒸汽会大量滞留在集液腔内,以致所述“回液管”内的液体不能进入“集液腔”,分离式热管不能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能及时地将“集液腔”内的“蒸汽”排走,保证分离热管正常运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之蒸发器,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水平的上联箱(2)、一件水平的下联箱(3)、一件水平的集液管(4),上联箱(2)留有蒸汽出口(2.1),集液管(4)留有液体进口(4.1)。所述蒸发管(1)下端均与下联箱(3)连通;蒸发管(1)上段贯穿集液管(4),蒸发管(1)上端伸进上联箱(2)内腔;蒸发管(1)的上段管壁上设有进液孔(1.1),蒸发管(1)的进液孔(1.1)位于集液管(4)内,所有蒸发管(1)的进液孔(1.1)处于同一水平面,并靠近集液管(4)的内腔底部;关键在于集液管(4)的上壁和上联箱(2)的下壁间用导气管(5)连通,以便集液管(4)内产生的蒸汽进入上联箱(2)。本蒸发器与已有技术比较的有益效果:本蒸发器用导气管(5)将集液管(4)内产生的蒸汽导入上联箱(2),集液管(4)的内腔不会聚集蒸汽,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分离热管可以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消除了200520088296.3专利存在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分离热管系统原理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分离热管系统原理图。图中,1.蒸发管,1.1,蒸发管进液孔,2.上联箱,2.1.蒸发器蒸汽出口,3.下联箱,4.集液管,4.1.蒸发器进液口,5.导气管,6.蒸汽上升管,7.液体回流管,8.冷凝器。箭头表示液体和气体的流向。下面,对照附图说明实施例。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用于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的原理。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8)、蒸汽上升管(6)、液体回流管(7)。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和热管系统的蒸汽上升管(6)连通,蒸发器的液体进口(4.1)和热管系统的液体回流管(7)连通,冷凝器(8)分别与蒸汽上升管(6)和液体回流管(7)连通。关键在于集液管(4)的上壁和上联箱(2)的下壁间连通导气管(5),导气管(5)布置在蒸发管(1)的中间。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停止时,工质液体聚在下联箱(3)和蒸发管(1)的底部,启动时,工质液体在底部进行池式蒸发,工质气化上升,从蒸发管上端开口汇集到上联箱(2),再从上联箱的蒸汽出口(2.1)进入热管系统的蒸汽上升管(6),再到热管系统的冷凝器(8)将热量传递给蓄热媒质,蒸汽工质液化;液化的工质在重力作用下,由热管系统的液体回流管(7)往下流动,从集液管(4)进液口(4.1)进入集液管(4),先聚集在集液管(4)底部,当液位达到蒸发管的进液孔(1.1)时,液体工质由进液孔(1.1)进入蒸发管,由上往下冲淋蒸发管管壁,形成重力作用下的流动薄膜蒸发。运行过程中,集液管(4)内的饱和状态液态工质也会汽化,但工质汽化后由导气管(5)进入上联箱(2),工质蒸汽不会滞留在集液管(4)内腔,液体回流管(7)内的液体工质很容易进入集液管(4),分离热管可正常运行。显然,当液位达到蒸发管(1)上端管口时,蒸发管(1)的进液孔(1.1)的质量流量达到最大值。此时,蒸发管若在最大热负荷下,从进液孔(1.1)进入的液体工质全部蒸发成蒸汽。另外,本蒸发器安装时,即有小的误差造成集液管(4)不水平,也能保证所有蒸发管的进液几乎均匀,并形成重力作用下的薄膜蒸发。分析如下(假设每根蒸发管被施加的热负荷相同,而且是最大热负荷):正常情况下,集液管(4)安装水平,而所有蒸发管的进液孔(1.1)大小一致,所有蒸发管(1)的进液孔(1.1)处于同一水平面,那么液体工质进入所有蒸发管的质量流量相等。如果集液管(4)不水平,那么液体工质进入不同蒸发管的质量流量有差别,其差别取决于液位高度的差别。假设最高侧蒸发管的进液孔(1.1)的液位高度为h1,最低侧蒸发管的进液孔(1.1)的液位高度为h2。根据流体力学理论,[最高侧蒸发管的进液孔(1.1)的质量流量]/[最低侧蒸发管的进液孔(1.1)的质量流量]=(h1/h2)0.5如h1=40毫米,h2=50mm,(40/50)0.5=0.894运行达到稳定时,进入最高侧蒸发管进液孔(1.1)的工质质量流量,不足以带走全部热量,液体在蒸发管上部就全部蒸发,最高侧蒸发管的底部还有蒸发,即最高侧蒸发管的总蒸发量质量流量大于进入其进液孔(1.1)的工质质量流量;进入最低侧蒸发管进液孔(1.1)的液体工质全部蒸发,但还有液体工质从最低侧蒸发管的管口泻入蒸发管并进入下联箱(3)再进入最高侧蒸发管的下端吸热蒸发。显然,最高侧蒸发管的蒸发的质量流量/最低侧蒸发管蒸发的质量流量>0.894。在工程上是允许的。导气管(5)的数量可据需要设计。实施例二图2为本蒸发器用于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的原理。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8)、蒸汽上升管(6)、液体回流管(7)。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和热管系统的蒸汽上升管(6)连通,蒸发器的液体进口(4.1)和热管系统的液体回流管(7)连通,冷凝器(8)分别与蒸汽上升管(6)和液体回流管(7)连通。关键在于集液管(4)的上壁和上联箱(2)的下壁之间连通导气管(5),并且导气管(5)的直径比蒸发管(1)的直径大,导气管(5)套在蒸发管(1)的外面。本实施例应用于分离热管系统,同样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运行过程中,本蒸发器之集液管(4)内的饱和状态液态工质也会汽化,但工质汽化后由导气管(5)与蒸发管(1)之间的环形通道进入上联箱(2),工质蒸汽不会滞留在集液管(4)内腔,液体回流管(7)内的液体工质很容易进入集液管(4),分离热管可正常运行。同理,本蒸发器安装时,即有小的误差造成集液管(4)不水平,也能保证所所有蒸发管的进液几乎均匀,形成重力作用下的薄膜蒸发。分析同实施例一。同理,导气管(5)的数量可据需要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水平的上联箱(2)、一件水平的下联箱(3)、一件水平的集液管(4),上联箱(2)留有蒸汽出口(2.1),集液管(4)留有液体进口(4.1),所述蒸发管(1)下端均与下联箱(3)连通,所述蒸发管(1)上段贯穿集液管(4),蒸发管(1)上端伸进上联箱(2)内腔,蒸发管(1)的上段管壁上设有进液孔(1.1),蒸发管(1)的进液孔(1.1)位于集液管(4)内,所有蒸发管(1)的进液孔(1.1)处于同一水平面,并靠近集液管(4)的内腔底部,其特征在于集液管(4)的上壁和上联箱(2)的下壁间用导气管(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水平的上联箱
(2)、一件水平的下联箱(3)、一件水平的集液管(4),上联箱(2)留有蒸汽出口(2.1),
集液管(4)留有液体进口(4.1),所述蒸发管(1)下端均与下联箱(3)连通,所述蒸发管
(1)上段贯穿集液管(4),蒸发管(1)上端伸进上联箱(2)内腔,蒸发管(1)的上段管壁上设
有进液孔(1.1),蒸发管(1)的进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立升
申请(专利权)人:庞立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