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宝川专利>正文

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及其灯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340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及其灯体,灯体包括一导光棒,导光棒末端内的发光组件与发电装置通电,导光棒外围具有多个凹凸部分。发电装置于第二盖体内面轴伸一中柱,内缘面有一第二凹沟及一内螺纹;磁铁环套于中柱;具轴孔的第一盖体外缘有第一凹沟,其内嵌内径大于磁铁外径的线圈与磁极组,并置入第二盖体内,使第一、二凹沟间嵌设一具设多个滚珠的滚珠隔片;一外围具外螺纹的滚珠矫正片螺设于第一、二盖体间的第二盖体内螺纹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及其灯体。一般藉由车轮轮轴转动的动力所设计的自动发电装置,经发电后所产生的电力可驱动发光组件,此种构造装置虽可达到藉由轮轴而自动发电以驱动发光组件发亮的功能,然由于自动发电装置本身均无法小型、轻型化、且均必须另外使用培林,且被使用于该自动发电装置上的灯体构造均过于复杂且光线过暗而造成效果不佳,且均具有组装上颇为不便与成本偏高的缺陷。更何况,由于其均另外使用培林,故其整体的体积乃无法缩至最适合的大小,造成车轮轮轴处往往有一过大物体存在,而有不雅观、突兀之感,早为骑乘者所不愿已久。基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轮自动发电装置的灯体构造,其藉由将一末端内部设有发光组件的导光棒,与一装设于车轮以藉该车轮的转动而自动发电的自动发电装置相接组,自动发电装置乃得以将电源供应予该发光组件,导光棒与该自动发电装置间再设一可供防水防尘的透明套管;且该导光棒的外围表面形成有数个凹环或削部或凸部或毛燥面等可使光线折、反射的凹凸形成部分,藉由光于两不同介质接口的反射及折射作用,使单光源产生多光点效果,其光线在该凹凸形状部分处所呈现的亮度较未具有该部分的导光棒更亮,骑乘时更可产生整个轮面皆亮的视觉效果,使骑乘上的安全性更为增加且灯体的结构不复杂。另一目的提供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藉由其本身即具类似培林的结构,且在第二盖体固定不动情况下而转动部仍能顺利转动的滚珠,被定位于一环片状的滚珠隔片,另藉一可螺接于第二盖体的滚珠矫正片,而使滚珠不致任意移动,除可自动发电以供应发光组件电力外,并可以最少数的滚珠即可达到与填满相同的效果,进而使其本身的重量减轻及整体结构可小型化及轻型化;另外可无须再另外使用培林、组装上极为方便,成本大为降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中于其内部安装有可产生电源的线圈与磁极组,其中一第二盖体的封闭侧内面轴伸一具有中心孔的中柱,且其内缘面的约于中段处及近开口缘处分别设一圈第二凹沟及内螺纹,中柱外围环套一磁铁;于一第一盖体的封闭侧表面有一孔和两对称而设的固定架、活动架及一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与所述的线圈与磁极组的电源连接,且第一盖体的外缘面具有一圈相对于第二凹沟的第一凹沟;一于内部嵌固有线圈与磁极组的第一盖体,置入于第二盖体内,使线圈以略有间隙的方式环绕于磁铁外围,且使第一、二凹沟互呈相对;于第一、二凹沟间另嵌设一具有数个孔的滚珠隔片,这些孔内各设一均恰位于该两相对凹沟间的滚珠;一外围具有外螺纹的滚珠矫正片,螺设于第一、二盖体间的第二盖体内螺纹处;车轮的轮轴系轴伸于第一盖体的轴孔及第二盖体中柱的中心孔内,轮轴系轴固于第二盖体,而由该已知线圈与磁极组及第一盖体所组成的转动部,则因第一盖体的固定架与活动架系卡接于车轮钢丝而被带动旋转,藉该相对的圆周运动而与磁铁感应,而磁场在第一、二磁极上产生变化进而产生电力,以驱动发光组件。一种用于车轮自动发电装置的灯体,其中一末端内设有发光组件的导光棒,与一装设于车轮以藉该车轮的转动而自动发电的自动发电装置相接组,自动发电装置乃将电源供应予该发光组件;该导光棒的外围表面形成有数个凹环或削部或凸部或毛燥面等可使光线折射、反射的凹凸形状部分,藉由光于两不同介质接口的反射及折射作用,使单光源产生多光点效果。上述的用于车轮自动发电装置的灯体,其中导光棒末端与一凸出于自动发电装置的套体相接组,该套体系为贯通状以使自动发电装置可藉此而将其电源线与发光组件连接。上述的用于车轮自动发电装置的灯体,其中导光棒可进一步套接一具防水防尘的透明套管,并使该明套管的末端可套接于该导光棒与自动发电装置间的接组处。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数项特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发电装置其本身即具有类似培林的结构,故其在组装时必然不会因为要另外使用一培林而有组装颇为不便的缺点。2.由于其设置滚珠的结构系为第一盖体的第一凹沟、第二盖体的第二凹沟及设于该两凹沟间的滚珠隔片,而使其仅需数颗滚珠即可达到与填满该两凹沟圆周长相同的可顺利转动目的,在滚珠使用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相对亦使其本身的重量减轻不少,更使其结构趋于简化,再者,可使其装置本身更趋于小型化而绝对适用于车轮轮轴处。3.当其产生相对的圆周运动时,由于其被使用于车轮,故必然会有因地面的不平或其它震动等因素,而使第一、二盖体用以夹持滚珠的第一、二凹沟间产生相对的瞬间移位,而在该瞬间移位之时,滚珠必然会有移位甚至脱出的可能;此一问题,利用滚珠矫正片即可顺利解决。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依据图1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依据图2的动作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依据图2的另一动作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组装于车架轮轴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组装于车架轮轴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导光棒的第一实施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导光棒的第二实施例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导光棒的第三实施例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及其灯体装置,请参阅图1及3所示,其中包括了一已有技术的“线圈与磁极组”,该线圈与磁极组包括第一磁极41、线圈4及第二磁极42,该第一、二磁极41、42于一圆环状体的内缘分别朝下及朝上凸伸有互为插空隙且相对的数片极片411及421,该线圈4被缠绕于一纵剖概呈工字形的塑料制隔架40上,线圈4侧伸有电源线401供后述的发光组件使用。前述的线圈4(包含隔架40)被设于第一、二磁极41、42之间,使各该极片411及421所构组而成的轴向的内环颈部贴附于线圈4的内缘面,而第一、二磁极41、42的径向的圆环状体则将线圈4夹置于其中。再参看图1及2所示,前述的“线圈与磁极组”被装设于一第一盖体2、一滚珠隔片3、一第二盖体6及一滚珠矫正片1所包覆的空间内。该第二盖体6的封闭的内底侧中央处垂伸一可供纳入轮轴的中心孔601的中柱60,且第二盖体6的内缘壁处,分别于近中段处及近上开口缘处各形成一圈第二凹沟61及一圈内螺纹62;于其中柱60外围则套置一圆环形的磁铁5,再将上述的“线圈与磁极组”套置于磁铁5外围。前述的第一盖体2,其外缘壁面形成有一圈相对于前述第二凹沟61的第一凹沟21,其封闭的顶面除于中央处有一轴孔20外,另于轴孔20的两相对处分别形成一Y形的固定架22及一藉由固定片231而螺锁于该顶面处的Y形活动架23,再于轴孔20的另两相对处分别形成两外凸且内外相通状的套体63,两均为Y形的固定架22及活动架23,可供车轮钢丝91被架于其间而带动第一盖体2旋转(参看图5所示)。将外径小于第二盖体6内径的第一盖体2,套入于第二盖体6的内部,使第一、二凹沟21、61相对形成如图3所示的概略为圆形状,以恰好供容纳装设滚珠31。该滚珠隔片3,为环片状并于其上等距设有多个孔30,于这些孔30内分别设一滚珠31,藉由各孔30而将各滚珠31定位于第一、二凹沟21、61间。该已装设滚珠31的滚珠隔片3被装设于前述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6的两相对第一、二凹沟21、61间(参看图3及4所示,无须将第一、二凹沟21、61填满滚珠31,而仅须数颗(本实施例为均布的六颗,且利用滚珠隔片3而使之不致随意位移)即可达到第一、二盖体2、6可顺利地相对转动的目的。然而,即使如上述般地构组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中于其内部安装有可产生电源的线圈与磁极组,其特征在于: 一第二盖体的封闭侧内面轴伸一具有中心孔的中柱,且其内缘面的约于中段处及近开口缘处分别设一圈第二凹沟及内螺纹,中柱外围环套一磁铁; 于一第一盖体的封闭侧表面有一孔和两对称而设的固定架、活动架及一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与所述的线圈与磁极组的电源连接,且第一盖体的外缘面具有一圈相对于第二凹沟的第一凹沟; 一于内部嵌固有线圈与磁极组的第一盖体,置入于第二盖体内,使线圈以略有间隙的方式环绕于磁铁外围,且使第一、二凹沟互呈相对; 于第一、二凹沟间另嵌设一具有数个孔的滚珠隔片,这些孔内各设一均恰位于该两相对凹沟间的滚珠; 一外围具有外螺纹的滚珠矫正片,螺设于第一、二盖体间的第二盖体内螺纹处; 车轮的轮轴系轴伸于第一盖体的轴孔及第二盖体中柱的中心孔内,轮轴系轴固于第二盖体,而由该已知线圈与磁极组及第一盖体所组成的转动部,则因第一盖体的固定架与活动架卡接于车轮钢丝而被带动旋转,藉该相对的圆周运动而与磁铁感应,而磁场在第一、二磁极上产生变化进而产生电力,以驱动发光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宝川
申请(专利权)人:洪宝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