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增肥效果的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秸秆腐解菌剂,它的活性成分是由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鲜绿青霉、解木聚糖梭菌、枯草芽胞杆菌和圆褐固氮菌组成。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秸秆腐熟菌剂对玉米秸秆和油菜秸秆有快速分解效果,可使玉米秸秆的总分解率达62.1%,可使油菜秸秆的总分解率达58.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秸秆腐熟菌剂还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土壤中,可使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率为53.3%,在油菜秸秆还田的土壤中,可使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率为46.7%。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秸秆腐熟菌剂对农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可使玉米增产为25.1%,可使水稻增产18.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领域中一种具有增肥效果的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秸秆还田作为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我国受到普遍重视,既能有效防止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增肥增产,还能节水和降低耕作成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秸秆还田有多种方式,其中各地大力推广、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是指将收获作物籽粒后的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能缩短倒茬的周期,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也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结构致密,在自然状态下较难分解。因此,有针对性地强化破坏秸秆中的结构,才能实现秸秆的快速分解。目前大多数农作物秸秆还田腐解菌剂存在微生物代谢类型和功能单一、针对性不强和复配比例不当等问题,无法达到快速高效的秸秆腐解效果,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同时,绝大部分秸秆的碳氮比高达75:1,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适宜碳氮比为(25-30):1,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中的碳素物质陡增,秸秆腐解时由于碳氮比失衡,微生物就必须从土壤中吸取氮素以补不足,从而造成微生物与作物共同争氮的现象,因此,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既能加速秸秆的快速腐解,又能保证作物生长对氮肥的需求。但如果秸秆还田时深施速效氮肥,这样不仅会增加种植成本,而且会因水土流失而造成水域污染。如何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有效处理,既强调秸秆腐解的效果,保证作物生长对氮肥的需求,又经济和环保,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分解秸秆、增加土壤肥力和/或增加作物产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增肥效果的秸秆腐解菌剂,该秸秆腐解菌剂可作为秸秆直接还田的菌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秸秆腐解菌剂,它的活性成分是由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鲜绿青霉、解木聚糖梭菌、枯草芽胞杆菌、圆褐固氮菌组成。上述秸秆腐解菌剂中,所述黑曲霉具体可为黑曲霉ZM-8,黑曲霉ZM-8(Aspergillus niger ZM-8)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编号为CCTCC NO:M209125;所述拟康氏木霉具体可为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编号为CGMCC NO.3.6608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所述鲜绿青霉具体可为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编号为CGMCC NO.3.5933的鲜绿青霉(Penicillium visidicatum);所述解木聚糖梭菌具体可为在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编号为DSM No.6555的解木聚糖梭菌(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所述枯草芽胞杆菌具体可为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的编号为ACCC No.03189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所述圆褐固氮菌具体可为两种,一种为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编号为CGMCC NO.1.2391的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在本申请中简称圆褐固氮菌-1;另一种为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编号为CGMCC NO.1.0142的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在本申请中简称圆褐固氮菌-2。上述秸秆腐解菌剂中,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中,所述黑曲霉、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圆褐固氮菌-1和所述圆褐固氮菌-2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可为(2-3):(2-3):(2-3):(3-4):(3-4):(3-4):(3-4),如1:(1-1.5):(1-1.5):(1.5-2):(1.5-2):(1.5-2):(1.5-2)或1:1:1:1.5:1.5:2:2。上述秸秆腐解菌剂中,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可为所述黑曲霉、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圆褐固氮菌-1和所述圆褐固氮菌-2经发酵培养后,或直接使用或浓缩使用或经载体吸附而制成的活菌制品。上述秸秆腐解菌剂中,所述菌剂的剂型可为多种剂型,如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上述秸秆腐解菌剂还可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固体载体和/或液体载体。所述固体载体为矿物材料、生物材料和/或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矿物材料可为粘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白碳、沸石、硅石、草炭土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生物材料为各类作物的秸秆、松壳、稻草、花生壳、玉米粉、豆粉、淀粉、草炭和动物的粪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化合物为聚乙烯醇和/或聚二醇。所述液体载体可为有机溶剂、植物油、矿物油或水;所述有机溶剂为癸烷和/或十二烷。所述粘土具体可为凹凸棒粘土。所述凹凸棒粘土是一种以凹凸棒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矿物,主要化学成分是水合镁铝硅酸盐,含有K、Na、Ca、Fe、Al、Mg、Mn、Ti等元素,具有独特的分散能力和吸附能力。上述秸秆腐解菌剂中,所述载体具体可由凹凸棒粘土和食用菌渣按照2:3的质量比(干重)混合而成。其中,食用菌渣为用农作物秸秆、木屑等作为代料栽培原料制成培养基,待食用菌收获后培养基的剩余物。上述秸秆腐解菌剂中,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107cfu-1×108cfu/g菌剂,如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108cfu/g菌剂。上述秸秆腐解菌剂中,所述菌剂的微生物可以以活细胞的发酵液、被培养的活细胞、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滤液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黑曲霉、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圆褐固氮菌-1和所述圆褐固氮菌-2可以以活细胞的发酵液、被培养的活细胞、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滤液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所述秸秆腐解菌剂具体可为下述至少一种菌剂:1)秸秆直接还田的菌剂;2)增加作物产量的菌剂:3)增加土壤肥力的菌剂;4)提高秸秆分解率的菌剂。所述增加土壤肥力可体现在土壤氮素的增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菌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上述黑曲霉、上述拟康氏木霉、上述鲜绿青霉、上述解木聚糖梭菌、上述枯草芽胞杆菌、上述圆褐固氮菌-1和上述圆褐固氮菌-2按照所述比例混合,得到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上述制备菌剂的方法中,还包括将吸附载体和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混合,得到所述菌剂的步骤;所述菌剂中总菌体含量为1×107cfu-1×108cfu/g,如1×108cfu/g。上述制备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菌剂,它的活性成分是由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鲜绿青霉、解木聚糖梭菌、枯草芽胞杆菌和圆褐固氮菌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菌剂,它的活性成分是由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鲜绿青霉、解木聚糖梭菌、枯
草芽胞杆菌和圆褐固氮菌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曲霉为黑曲霉ZM-8
(Aspergillus niger ZM-8)CCTCC NO:M209125、所述拟康氏木霉为拟康氏木霉
(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 i)CGMCC NO.3.6608、所述鲜绿青霉为鲜绿青霉
(Penicillium visidicatum)CGMCC NO.3.5933、所述解木聚糖梭菌为解木聚糖梭菌
(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DSM No.6555、所述枯草芽胞杆菌为枯草芽胞杆菌
(Bacillus subtilis)ACCC No.03189、所述圆褐固氮菌为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CGMCC NO.1.2391和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CGMCC
NO.1.014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中,所述
黑曲霉、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枯草芽胞杆菌、
所述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CGMCC NO.1.2391和所述圆褐固氮菌
(Azotobacter chroococcum)CGMCC NO.1.0142的菌落形成单位数目比为(2-3):(2-3):
(2-3):(3-4):(3-4):(3-4):(3-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中,
所述黑曲霉、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枯草芽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滔,唐琼,马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