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结构及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147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结构及散热模块,该散热模块包括一热管结构、多个散热鳍片及一风扇,该热管结构具有一第一端及第二端与一中段部;其中该第一端及第二端均为吸热部(区)、而该中段部则为一散热部(区),该散热部从该第一端向外大致呈圆状弯绕延接相对的第二端,且其上得设有所述散热鳍片,该风扇对应设置于该热管的散热部,且相对所述散热鳍片;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这种设计,可有效达到节省成本及大幅提升热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兼具有达到节省成本及提升散热效率的热管结构及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消费性电子产品内设有热管以及散热模块,热管用来将消费性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元件于运转时,将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模块的散热鳍片上,接着通过散热模块的风扇主动得便可将外界空气吹送至上述的散热鳍片,借以将传导至散热鳍片的热量利用热对流效应将热量散逸至周围环境。然而目前散热模块的热管与散热鳍片的配置往往受到外型的限制,导致热管接触散热鳍片的区域过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是将散热鳍片以斜线的方式与热管一端搭接,但在增加了热管与散热鳍片的传导面积后,却造成风扇扇叶与散热鳍片的间距不一,如此一来便会造成空气于流动时产生紊流,因而发出较大的噪音而影响产品质量,以及风阻高。另外,由于一般习知散热模块的热管的尾端(冷凝区)是搭接在散热鳍片上,其头端(蒸发区)则向外延伸与一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器或绘图芯片)相贴设或接触,所以当热管的头端吸附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后,会将热量传送给该热管的尾端,该热管的尾端则会将接收的热量传导到其上所设的散热鳍片,并借由散热鳍片向外扩散散热,虽现有具热管的散热模块可达到散热的效果,但其整体散热效果明显不彰,因为该热管的尾端为热传效率最差的部位,由于该热管因先天结构设计上的因素,其内部的工作流体于汽液相变化时容易滞留于热管的最尾端处形成散热的无效端(部)(即该热量无法传递至热管最尾端或冷却的工作流体停滞该处不回流至蒸发端(头端),致形成无效端),所以实际上热管的尾端(冷凝区)并无法很有效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故导致热传效率低,且散热效能实亦不佳。此外,若所述热管呈非水平放置,使该热管的末(尾)端位于下方,其前(头)端位于上方,使得会让滞留于热管的末(尾)端内的工作流体受到重力方向的关系,而造成无法回流到热管的前(头)端(即蒸发区)。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1.无法降低风阻,而导致无法降低噪音。2.成本提高。3.热管末端会形成所谓的无效端,而导致热传效率不佳及散热效果不佳。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专利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升热传效率,进而得改善热管的无效端无传热效能的热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节省成本的热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大幅提升热传效率,进而得改善热管的无效端产生的散热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节省成本及散热效果佳的散热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鳍片能轻易搭配风扇的出风角度,以有效达到最低风阻,进而有效提升风扇的出风量及降低噪音的效果的散热模块。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管结构,包括一管体,该管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中段部,该第一端系相邻对应的第二端,且该第一、二端为一吸热部,该中段部为一散热部,且其是从该第一端向外大致呈圆状弯绕延接相对的第二端,并界定一容置空间。通过本专利技术此热管结构的设计,得有效达到节省成本及提升热传效率,进而还有效达到零无效端的效果。该管体的中段部上设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紧贴设在相对该中段部的一侧上,且其彼此之间界定一散热通道。该中段部的一侧上90度~360度连续排列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该吸热部系直接紧贴设在对应的一发热元件上。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一热管结构,包含一管体,该管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中段部,该第一端相邻对应的第二端,且该第一、二端为一吸热部,该中段部为一散热部,且其从该第一端向外大致呈圆状弯绕延接相对的第二端,并界定一容置空间;多个散热鳍片,设于该管体之中段部上,且所述散热鳍片彼此之间界定一散热通道;及一风扇,对应设置于该管体散热端,且其具有至少一入风侧及一出风侧,该出风侧相对所述散热通道。通过本专利技术此设计,得有效降低热管无效端的产生以提升热传效率及节省成本,进而还可有效提升风扇的出风量及降低噪音的效果。该风扇为一离心式风扇,该风扇对应设于该中段部一侧上,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上方处,且该入风侧开设在该风扇的一上盖的中央处,该出风侧开设在该风扇的一侧边上,且连通相对的散热通道。该风扇为一离心式风扇,该风扇对应设于该中段部一侧上,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上方处,该入风侧开设在该风扇的一上盖的中央处,该另一入风侧则开设在该风扇之一的下盖的中央处,且该入风侧与另一入风侧连通相对的容置空间,并该出风侧开设于该风扇的一侧边上,且连通相对的散热通道。该中段部的一侧上90度~360度连续排列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该中段部的一侧上90度~360度连续排列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该吸热部紧贴设于一导热件的一侧上,该导热件的另一侧则与对应的一发热元件相贴设。该吸热部紧贴设于一导热件的一侧上,该导热件的另一侧则与对应的一发热元件相贴设。该吸热部直接紧贴设在对应的一发热元件上。该吸热部直接紧贴设在对应的一发热元件上。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一热管结构,包含一管体,该管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中段部,该第一端系相邻对应的第二端,且该第一、二端为一吸热部,该中段部为一散热部,且其从该第一端向外大致呈圆状弯绕延接相对的第二端,并界定一容置空间;多个散热鳍片,其彼此之间界定一散热通道;及一风扇,对应设置于该热管的中段部,且其具有至少一入风侧、一出风侧、一上盖及一导热下盖,该导热下盖一侧系贴设于相对该中段部一侧上,且与相对该上盖共同界定一连通该入风侧与出风侧的容设空间,该容设空间内容设有一扇轮及相邻该出风侧处的所述散热鳍片,并该入风侧选择开设于该上盖或该导热下盖的中央处,该出风侧则开设在该风扇的一侧边上,且其对应所述散热通道。通过本专利技术此设计,得有效降低热管无效端的产生,以大幅提升热传效率及节省成本,进而还有效提升风扇的出风量及降低噪音的效果。该导热下盖从该中段部上朝相对该第一、二端向外延伸扩展,且该第一、二端与相对该导热下盖的一侧相贴设。该风扇为一离心式风扇,该入风侧开设在该风扇的上盖的中央处,该另一入风侧则开设在该风扇的导热下盖的中央处,且该入风侧与另一入风侧连通相对的容置空间。于该容设空间内的所述散热鳍片为90度~360度连续排列设置在相邻该出风侧处。于该容设空间内的所述散热鳍片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结构,包括一管体,该管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中段部,该第一端相邻对应的第二端,且该第一、二端为一吸热部,该中段部为一散热部,且其从该第一端向外大致呈圆状弯绕延接相对的第二端,并界定一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结构,包括一管体,该管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中
段部,该第一端相邻对应的第二端,且该第一、二端为一吸热部,该中段部
为一散热部,且其从该第一端向外大致呈圆状弯绕延接相对的第二端,并界
定一容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结构,其中该管体的中段部上设有多个散热
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紧贴设在相对该中段部的一侧上,且其彼此之间界定一
散热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结构,其中该中段部的一侧上90度~360度
连续排列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结构,其中该吸热部直接紧贴设在对应的一
发热元件上。
5.一种散热模块,包括:
一热管结构,包含一管体,该管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中段部,
该第一端相邻对应的第二端,且该第一、二端为一吸热部,该中段部为一散
热部,且其从该第一端向外大致呈圆状弯绕延接相对的第二端,并界定一容
置空间;
多个散热鳍片,设于该管体的中段部位上,且所述散热鳍片彼此之间界
定一散热通道;及
一风扇,对应设置于该管体散热端,且其具有至少一入风侧及一出风侧,
该出风侧是相对所述散热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风扇为一离心式风扇,该风扇
对应设于该中段部一侧上,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上方处,且该入风侧开设在该
风扇的一上盖的中央处,该出风侧开设在该风扇的一侧边上,且连通相对的
散热通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风扇为一离心式风扇,该风扇
对应设于该中段部一侧上,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上方处,该入风侧开设在该风
扇的一上盖的中央处,该另一入风侧则开设在该风扇之一的下盖的中央处,
且该入风侧与另一入风侧连通相对的容置空间,并该出风侧开设于该风扇的
一侧边上,且连通相对的散热通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中段部的一侧上90度~360度
连续排列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中段部的一侧上90度~360度
连续排列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吸热部紧贴设于一导热件的一
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俊铭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