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物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302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物架装置,其使后把手和侧把手与载物架形成为一体,在覆盖车体的护罩部件侧不形成侧把手用凹凸部。使载物架(24)和后把手(26)及侧把手(27)形成为一体,使侧把手位于双人座席(12)的后部左右。安装覆盖形成于侧把手及载物架的下方和后罩板(23)的上端之间的空间,并且侧视呈大致三角形的尾部罩板(25)。尾部罩板的后端部通过螺栓(58)安装在撑条(59)上。撑条安装在车架后半部(8)上,并被焊接在支撑载物架的支架(51)上。尾部罩板的前端部位于侧把手的前部侧安装部附近。尾部罩板的左右宽度小于侧把手,在尾部罩板的上端部和侧把手的下端之间形成把手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自动二轮车等的载物架(carrier)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载物架,有另外设置后把手或侧把手的。另外,将载物架、侧把手设为一体的也已属公知技术。专利文献1特公平7-4185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2-68044号公报分别设置载物架和后把手等的方式,部件数目增多,组装工时增加。另外,将载物架、后把手设为一体的方式,在车体罩板和载物架之间设有空间,期望提高外观性。并且,由于需要侧把手,所以需要侧把手用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载物架装置,具有朝向车体车架的座席后方配置并由车体侧支撑的载物架;在座席后端部附近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后把手;配置在座席的后部左右的侧把手,使这些载物架、后把手、侧把手形成为一体,同时具有覆盖座席下方的后部车体的车体罩板,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载物架、后把手及侧把手和它们的车体安装部形成为一体,在载物架下部和车体罩板之间设置护罩部件,使该护罩部件的宽度小于载物架宽度。根据上述结构,不增加部件数目,即可使包括车体安装部在内的载物架、后把手、侧把手形成为一体,并且利用护罩部件(cover部材)填埋载物架和车体罩板之间的间隙,所以提高外观性。另外,不必重新设置侧把手,把护罩部件设置为提高外观性部件,同时使护罩部件的宽度小于载物架宽度,所以可以把载物架的侧部活用为侧把手,可以进一步削减部件数目。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自动二轮车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表示车体后部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和图3相同部位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3的5-5线的剖面图。图6是从车体的斜后方表示尾部罩板的安装状态的图。符号说明1前轮;8后半部;10后轮;12双人座席;23后部罩板;24载物架;25尾部罩板;26后把手;28燃料箱;50撑条;51支架;52螺栓;58螺栓;60焊接螺母;55撑条;56横板(cross plate)。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首先,根据图1~图2说明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自动二轮车的概况。图1是其整体侧视图,使支撑前轮1的前轮叉2连接由头管3支撑着自由转动的车把轴4,并与设在车把轴4上端的车把杆5的转动联动。吊管6从头管3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从其下端部分成左右的后车架7向后方延伸,在后车架7的车架后半部8支撑着摆动式动力单元9自由摇动,以驱动支撑在其后端上的后轮10。在车架后半部8上支撑着储物箱11,双人座席12自由开闭地覆盖着在储物箱11上方打开的开口部。在双人座席12的后部侧和摆动式动力单元9之间设置后缓冲器13。头管3和吊管6的周围被前罩板14从前方覆盖着并被护腿板15从后方覆盖着。前罩板14从前方下部兼作前整流罩(front cowl),同时在前面中央设置头灯16。在护腿板15及头管3的后方部分设置物品箱(trunk)17,使箱盖18形成为自由开闭状态。车把杆5部分由车把罩20覆盖着,在其前面侧左右设置前转向灯21。在后车架7的前半部上设置前部连接的底板罩板22,后部与后罩板23的前端相连续。后罩板23是覆盖包括储物箱11在内的双人座席12下方的车体后部的部件,设有从双人座席12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载物架24,在该载物架24和后罩板23的后方上部之间设置尾部罩板25。载物架24与后把手26及侧把手27形成为一体。在双人座席12的后部下方,在车架后半部8的后部支撑着燃料箱28,在其下方配置着空气滤清器29。从空气滤清器29的后端部通过上面朝向前方设置进气配管30,在其前端前方的后罩板23设置进气口31。并且,设置在底板罩板22和后罩板23的内侧朝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冷却风配管32,其前端朝向前轮1的后方开口,后端朝向摆动式动力单元9的曲柄箱前部附近开口。符号33表示侧支架,符号34表示主支架,支撑着后车架7。图2是俯视图,头灯16设在前罩板14的宽度方向中央。35表示设在车把罩20上面的仪表。物品箱17形成为跨越护腿板15的大致整个车宽方向。36表示脚制动踏板。进气口31是在底板罩板22的后端和后罩板23的前端的连接部朝向前方开口的切槽,接近进气口31的前端开口。后把手26沿着双人座席12的后端部形成,侧把手27沿着双人座席12的后部侧面,分别可以用握持。37表示后转向灯,38表示尾灯。图3表示车体后部的放大侧视图,载物架24是铝等轻合金通过铸造形成的,在双人座席12的后端部朝向左右大致形成半圆形而设置的后把手26、和在双人座席12的后部左右配置在前后方向的侧把手27是一体设置的。在载物架24的中央部还一体形成朝向斜前方向下方突出的撑条50,并用螺栓52安装在支架51上,其下端被焊接在车架后半部8的后端并向上方突出。53表示设在支架51的焊接螺母。朝向左右载物架24的各自前方下部一体设置的安装脚54用螺栓重叠固定在撑条55上。撑条55焊接在横板56的左右两侧部表面上。横板56在燃料箱28上弯曲,连接左右车架后半部8。后罩板23的上端部中截止到侧把手27的部分沿着双人座席12的下部进入侧把手27的内侧,从安装脚54附近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在图示的侧视观看时,在侧把手27和载物架24和后罩板23的后部之间形成大致三角形的空间。该空间由侧视大致呈三角形的尾部罩板25覆盖着。设有设置在尾部罩板25的后端部中央的安装孔57,尾部罩板25在此处利用螺栓58安装在撑条59上。撑条59大致在车体中心上被焊接在支架51的上方后部,后方侧斜向上地向后方延伸,螺栓58被固定在设于后端的焊接螺母(weldnut)60上。尾部罩板25的前端部位于侧把手27的前部侧安装部附近。尾部罩板25的下端部连接后罩板23的上端并且在外观上处于一个平面上,在连接部的适当部位通过爪25a相互接合着。符号61表示与载物架24一体设置的从缘部下面向斜下方突出的挂钩,符号62表示设在后罩板23的后端部的尾灯。符号63表示用于将设在燃料箱28的法兰64的后部夹在其与横板56之间并用螺栓65安装的撑条。并且,在该撑条63的前侧侧面,横板56的下方延长部重叠在外侧上并用螺栓56a从侧方固定着。符号66表示连接左右车架后半部8之间的设在交叉管67(图3)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撑条,在其上支撑着法兰64的前部及座席支撑用撑条68。图4是和图3相同的部位的俯视图,左右车架后半部8在后端部相互连接着,俯视时整体上大致形成U字状,在其前方通过横板56和交叉管67连接着。在横板56的左右,在车架后半部8的大致上方位置设置撑条55。在横板56的中间部设置支撑双人座席12后部的座部71。尾部罩板25俯视时大致呈V字状乃至大致U字状,是覆盖车体后部的空间的部件,用树脂等合适的材料形成。载物架24通过用撑条50支撑中央部,用安装脚54安装左右侧把手27,从而被车体上的三点支撑着。符号70表示载物架24的减轻重量孔,载物架24的后端位置和后罩板23大致相同。图5是沿图3的5-5线的剖面图,安装脚54从侧把手27的内侧下端部朝向车体内方向斜下方延伸,形成朝向车宽方向大致水平地弯曲延伸的安装部72,在此处设置安装孔73。另一方面,撑条55形成上端部朝向外方的安装座74,在此处设置焊接螺母75。安装脚54的安装部72放置在安装座74上,形成通过从其安装孔73插入的螺栓76的安装孔77。因此,使安装部72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物架装置,具有:朝向车体车架的座席后方配置并由车体侧支撑的载物架;在座席后端部附近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后把手;配置在座席的后部左右的侧把手,使所述载物架、后把手、侧把手形成为一体,同时具有覆盖座席下方的后部车体的车体罩板,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载物架、后把手及侧把手和它们的车体安装部形成为一体,在载物架下部和车体罩板之间设置护罩部件,使该护罩部件的宽度小于载物架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桐大坂本和宏友松利晴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