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洋专利>正文

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2973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和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显示驱动模块、调试模块、电源模块和投切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显示驱动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连接,所述采集模块包括: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放大集成电路,该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不仅具有同步开关投切技术,还采用了无线通讯技术,使得该产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投切的可靠性,简化了电容器间的连接方式,更具有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由于绝大多数的用电设备都是感性负荷,运行时功率因数明显小于1,需要从电力系统中取用大量的无功功率,因此为了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就需要对电网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从而稳定电网端电压,提高供电质量;提高系统及负载的功率因数,降低容量和设备投资;减少线损,提高电网有功功率传输能力;平衡电网三相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降低变压器损耗,提高变压器利用率等。由此可见,无功补偿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现在的无功补偿技术中,对电容器的投切方式中,普遍采用复合开关的投切方式,由于复合开关中采用了晶闸管,所以由于投切时的瞬时电压,很容易把晶闸管击穿,导致模块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生产;其次现在的电容器通讯都采用网线连接的方式进行联机通讯,来进行无功补偿,但是网线的质量和损耗给电容器的联机通讯带来一定影响,对配电网会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具有同步开关投切技术,还采用了无线通讯技术的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和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显示驱动模块、调试模块、电源模块和投切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显示驱动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晶振、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四电感和第一电阻,所述集成电路的DVDD端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DVDD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DCOUPL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XOSC_1端通过第四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XOSC_2端通过第五电容接地,所述晶振两端分别与集成电路的XOSC_1端和XOSC_2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九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端通过第六电容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通过第十一电容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十五端通过第十二电容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DGUARD端通过第十三电容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RBIAS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GND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RF_P端通过第四电感和第七电容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RF_N端通过第八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RF_P端通过第三电感和第九电容的串联电路与集成电路的RF_N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和第九电容的连接处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二电感、第一电感和第十电容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电感和第一电感的连接处通过第十五电容接地,所述第一电感和第十电容的连接处通过第十四电容接地;所述采集模块包括: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放大集成电路,所述放大集成电路的反相输入端与依次串联的第二电阻和第十六电容电路连接,所述放大集成电路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接地,且放大集成电路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放大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第十七电容连接,所述放大集成电路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与放大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集成电路的电源端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且通过第十八电容接地,所述放大集成电路的接地端接地。具体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CC1100集成电路。具体地,所述信号采集模块采用LMV324运算放大器,所述投切模块采用同步开关投切方式。具体地,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GD32F103R8T6集成电路。具体地,所述显示驱动模块采用HT1621集成电路,所述液晶显示模块采用液晶JY11347。具体地,所述调试模块采用SW调试模式,所述电源模块采用SPX1117M3电源芯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不仅具有同步开关投切技术,还采用了无线通讯技术,使得该产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投切的可靠性,简化了电容器间的连接方式,更具有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中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中信号采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中显示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无线通信模块,2.信号采集模块,3.中央处理器,4.显示驱动模块,5.液晶显示模块,6.调试模块,7.电源模块,8.投切模块,U14.集成电路,C49.第一电容,C50.第二电容,C53.第三电容,C54.第四电容,C55.第五电容,C51.第六电容,C52.第七电容,C47.第八电容,C48.第九电容,C42.第十电容,C46.第十一电容,C45.第十二电容,C41.第十三电容,C43.第十四电容,C44.第十五电容,C35.第十六电容,C37.第十七电容,C38.第十八电容,X1.晶振,L3.第一电感,L4.第二电感,L5.第三电感,L6.第四电感,R48.第一电阻,R41.第二电阻,R43.第三电阻,R45.第四电阻,R31.第五电阻,U13.放大集成电路。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4所示,1、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3和与中央处理器3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1、信号采集模块2、显示驱动模块4、调试模块6、电源模块7和投切模块8,所述中央处理器(3)通过显示驱动模块4与液晶显示模块5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14、第一电容C49、第二电容C50、第三电容C53、第四电容C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3)和与中央处理器(3)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1)、信号采集模块(2)、显示驱动模块(4)、调试模块(6)、电源模块(7)和投切模块(8),所述中央处理器(3)通过显示驱动模块(4)与液晶显示模块(5)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包括集成电路(U14)、第一电容(C49)、第二电容(C50)、第三电容(C53)、第四电容(C54)、第五电容(C55)、第六电容(C51)、第七电容(C52)、第八电容(C47)、第九电容(C48)、第十电容(C42)、第十一电容(C46)、第十二电容(C45)、第十三电容(C41)、第十四电容(C43)、第十五电容(C44)、晶振(X1)、第一电感(L3)、第二电感(L4)、第三电感(L5)、第四电感(L6)和第一电阻(R48),所述集成电路(U14)的DVDD端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4)的DVDD端通过第一电容(C49)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DCOUPL端通过第二电容(C50)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XOSC_1端通过第四电容(C54)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XOSC_2端通过第五电容(C55)接地,所述晶振(X1)两端分别与集成电路(U14)的XOSC_1端和XOSC_2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4)的第九端通过第三电容(C53)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4)的第十一端通过第六电容(C51)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4)的第十四端通过第十一电容(C46)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4)的第十五端通过第十二电容(C45)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4)的DGUARD端通过第十三电容(C41)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4)的RBIAS端通过第一电阻(R48)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GND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RF_P端通过第四电感(L6)和第七电容(C52)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RF_N端通过第八电容(C47)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RF_P端通过第三电感(L5)和第九电容(C48)的串联电路与集成电路(U14)的RF_N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5)和第九电容(C48)的连接处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二电感(L4)、第一电感(L3)和第十电容(C42)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电感(L4)和第一电感(L3)的连接处通过第十五电容(C44)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3)和第十电容(C42)的连接处通过第十四电容(C43)接地;所述信号采集模块(2)包括第十六电容(C35)、第十七电容(C37)、第十八电容(C38)、第二电阻(R41)、第三电阻(R43)、第四电阻(R45)、第五电阻(R31)和放大集成电路(U13),所述放大集成电路(U13)的反相输入端与依次串联的第二电阻(R41)和第十六电容(C35)电路连接,所述放大集成电路(U1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43)接地,且放大集成电路(U13)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5)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放大集成电路(U13)的输出端与第十七电容(C37)连接,所述放大集成电路(U1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31)与放大集成电路(U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集成电路(U13)的电源端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且通过第十八电容(C38)接地,所述放大集成电路(U13)的接地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输电网中的电容补偿柜的无线通讯控制系统,其
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3)和与中央处理器(3)连接的无
线通信模块(1)、信号采集模块(2)、显示驱动模块(4)、调试
模块(6)、电源模块(7)和投切模块(8),所述中央处理器(3)
通过显示驱动模块(4)与液晶显示模块(5)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包括集成电路(U14)、第一电容(C49)、
第二电容(C50)、第三电容(C53)、第四电容(C54)、第五电容
(C55)、第六电容(C51)、第七电容(C52)、第八电容(C47)、
第九电容(C48)、第十电容(C42)、第十一电容(C46)、第十二
电容(C45)、第十三电容(C41)、第十四电容(C43)、第十五电
容(C44)、晶振(X1)、第一电感(L3)、第二电感(L4)、第三电
感(L5)、第四电感(L6)和第一电阻(R48),所述集成电路(U14)
的DVDD端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4)的DVDD
端通过第一电容(C49)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DCOUPL
端通过第二电容(C50)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XOSC_1
端通过第四电容(C54)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XOSC_2
端通过第五电容(C55)接地,所述晶振(X1)两端分别与集成电
路(U14)的XOSC_1端和XOSC_2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4)
的第九端通过第三电容(C53)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
所述集成电路(U14)的第十一端通过第六电容(C51)接地,且
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4)的第十四端通过
第十一电容(C46)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
电路(U14)的第十五端通过第十二电容(C45)接地,且外接3.3V
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4)的DGUARD端通过第十三电
容(C41)接地,且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4)
的RBIAS端通过第一电阻(R48)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
GND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RF_P端通过第四电感(L6)
和第七电容(C52)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RF_N

\t端通过第八电容(C47)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4)的RF_P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刘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