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及其护苗罩技术

技术编号:11728141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及其护苗罩,通过用育苗袋进行灌木育苗,得到灌木幼苗;然后根据灌木布置设计要求及育苗袋尺寸在边坡坡面上进行钻孔,将灌木幼苗连同育苗袋整体移入孔洞中,并填充固定,育苗袋植入孔洞后露出坡面≥10cm,再在育苗袋及灌木幼苗上安装护苗罩,最后对边坡坡面进行基材喷射,喷射完成后拿走护苗罩,对边坡坡面进行养护,完成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所用的护苗罩包括中部的圆筒,圆筒的上方连接有底部与之等直径的圆锥,圆锥的上方安装有把手,圆筒的下方安装有多根固定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在坡面钻孔增加了灌木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并使基材层和坡面形成抗滑桩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基材层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领域,特别是高陡岩质开挖边坡,具体涉及一种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以及在该方法中用到的护苗罩。
技术介绍
  在公路、铁路、水利、矿山等基础设施的施工过程中,开挖、填筑、弃土石等留下大量的裸露边坡,并伴随着明显的水土流失和小滑坡等。坡面上生长植物的方法在加强边坡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景观效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要达到永久的边坡生态恢复效果,应该结合植物本身优势,灌木与草本植物搭配建植,才能在较好的稳定边坡、兼顾生态景观效应的同时,促使植物群落正向演替而不需要人为的干预。喷混植生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多,并且公认效果较好的边坡防护与生态恢复方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由于灌木种子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实性,在适当的水热条件下长期处于坚硬、致密的状态,不吸水、不膨胀、不萌发,虽然经过处理的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但远无法达到比较高的发芽率。同时某些施工中为提高基材强度而加入的水泥对灌木种子的萌发及初期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边坡生态恢复中的灌木建植往往采用在施工中直接和草本植物种子混播、在施工后的坡面上插条和移栽灌木幼苗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灌木成活率极低。虽然利用植生袋等技术对灌木在边坡上的萌发和生长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种子不发芽、尤其是在遇到恶劣天气时有发芽率下降的不足。第二,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混播出苗后,灌木植物由于本身生长缓慢,在生长初期和草本植物的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往往表现为长势差、生长慢、易死亡。第三,在高陡岩石边坡上用喷射基材的方法恢复后,坡面之间的摩阻力不大,基材层和坡面的黏结力不够,二者并没有融为一体,连雨天气时可能会发生基材层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及其护苗罩,能够提高灌木植物的成活率,同时能够加强基材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具体步骤为:1)用育苗袋进行灌木育苗,得到灌木幼苗;2)根据灌木布置设计要求及育苗袋尺寸在边坡坡面上进行钻孔,然后将灌木幼苗连同育苗袋整体移入孔洞中,并填充固定,育苗袋植入孔洞后露出坡面≥10cm,再在育苗袋及灌木幼苗上安装护苗罩,最后对边坡坡面进行基材喷射,喷射完成后拿走护苗罩,对边坡坡面进行养护;通过上述施工,完成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可降解育苗袋内育苗,待灌木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在基材喷射前,将幼苗连同育苗袋一同移植到坡面上的孔洞中填充固定,用护苗罩保护起来,再喷射基材,使灌木类植物能在边坡上正常生长,实现了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混合同步建植的植被护坡模式。所述育苗袋为可降解育苗袋,透气透水,造价低廉,可在土中自行降解且对环境无害;育苗袋的大小根据所培育的灌木植物物种根系的发育程度确定,但其长度不小于30cm;育苗袋装土后呈圆柱状;植入钻孔时至少露出坡面10cm。在边坡坡面进行钻孔时,孔洞深度略小于育苗袋高度,但不小于20cm;孔洞直径略大于育苗袋直径,且孔洞与上坡面夹角≥90度。在边坡坡面进行钻孔时,优先选择坡面存在裂隙的地方,有助于灌木根系在裂缝中生长。在对边坡坡面进行基材喷射时,先喷射8-9cm的基材层,再在基材层上喷射1-2cm的含有草本植物种子的面层,可实现灌木与草本植物的同步建植。所述灌木幼苗在高度达到10-30cm时进行钻孔移栽,此时幼苗的存活率较高。所述护苗罩包括中部的圆筒,圆筒的上方连接有底部与之等直径的圆锥,圆锥的上方安装有把手,圆筒的下方安装有多根固定杆。圆筒的直径介于育苗袋和孔洞之间,在喷射基材时能将幼苗保护在圆筒内的空间中。其圆锥形顶部的设计使得在喷射基材时材料可以喷射到坡面上而不堆积在护苗罩顶。护苗罩的圆筒底部距离坡面≥8cm,便于喷射基材与育苗袋密实粘结成一体。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灌木建植的护苗罩,其包括中部的圆筒,圆筒的上方连接有底部与之等直径的圆锥,圆锥的上方安装有把手,圆筒的下方安装有多根固定杆。所述的圆筒与圆锥一体设置,所述的把手为T字形,便于提起取走。所述固定杆为硬质杆,长度在20-30cm,直径在5-15mm。以使护苗罩在喷射时能稳定在边坡上并承受住基材的冲击。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以直接在平地上的育苗袋内育苗,袋内填充有利于种子萌发生长或插条成活的育苗土,实施简单,管理方便。2、本专利技术直接将灌木幼苗移栽到坡面上,再喷射基材,同时通过护苗罩的应用,实现了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的同步建植,移栽的幼苗能使边坡上的灌木成活率极大提高,很好的解决了在边坡上播种或扦插后种子不发芽和插条霉烂死亡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移栽时连同育苗土一同移入坡面上的孔洞中,避免了常规方法移栽时幼苗因根系损伤和根际微环境变化导致的死苗和病苗现象,用时也避免了喷射后灌木建植对生境基材的扰动损伤。4、本专利技术选取育苗后生长旺盛的灌木幼苗进行移栽,使灌木幼苗期避开了与草本植物的种间竞争,加快了坡面上草-灌植物混合覆盖的进程。5、本专利技术在坡面上钻孔移植灌木使基材层和坡面形成镶嵌,钻孔增加了灌木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并使基材层与坡面形成抗滑桩结构,使边坡生态防护更具有更稳定性。6、本专利技术所用育苗袋由可降解材料制得,造价低廉且对环境无害;所用护苗罩构造简单,容易制造且可重复使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边坡建植灌木时的施工示意图。图中:1为可降解育苗袋,2为育苗土,3为基材层,4为护苗罩,5为坡面,6为灌木幼苗。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护苗罩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和附图,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一种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具体步骤为:1)用育苗袋进行灌木育苗,得到灌木幼苗;2)根据灌木布置设计要求及育苗袋尺寸在边坡坡面上进行钻孔,然后将灌木幼苗连同育苗袋整体移入孔洞中,并填充固定,育苗袋植入孔洞后露出坡面≥10cm,再在育苗袋及灌木幼苗上安装护苗罩,最后对边坡坡面进行基材喷射,喷射完成后拿走护苗罩,对边坡坡面进行养护;通过上述施工,完成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所用的育苗袋为可降解育苗袋,本实施例中采用无纺布制成,一般长度应不小于30cm,本实施例中长度为30cm,育苗袋装土后呈圆柱状。进行灌木育苗时所用的土为混合植生营养土,育苗时,可以将PVC管截成圆筒,直立在地上,把育苗袋撑开放入其中,向育苗袋中填装有利于灌木生长的育苗土进行育苗。一般在灌木幼苗在高度达到10-30cm时进行钻孔移栽。在边坡坡面进行钻孔时,孔洞的深度≥20cm,且孔洞与上坡面夹角≥90度,且在边坡坡面进行钻孔时,优先选择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及其护苗罩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用育苗袋进行灌木育苗,得到灌木幼苗;2)根据灌木布置设计要求及育苗袋尺寸在边坡坡面上进行钻孔,然后将灌木幼苗连同育苗袋整体移入孔洞中,并填充固定,育苗袋植入孔洞后露出坡面≥10cm,再在育苗袋及灌木幼苗上安装护苗罩,最后对边坡坡面进行基材喷射,喷射完成后拿走护苗罩,对边坡坡面进行养护;通过上述施工,完成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用育苗袋进行灌木育苗,得到灌木幼苗;
2)根据灌木布置设计要求及育苗袋尺寸在边坡坡面上进行钻孔,然后将灌木幼苗连同育苗袋整体移入孔洞中,并填充固定,育苗袋植入孔洞后露出坡面≥10cm,再在育苗袋及灌木幼苗上安装护苗罩,最后对边坡坡面进行基材喷射,喷射完成后拿走护苗罩,对边坡坡面进行养护;
通过上述施工,完成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边坡坡面进行基材喷射时,先喷射8-9cm的基材层,再在基材层上喷射1-2cm的含有草本植物种子的面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袋为可降解育苗袋,其长度≥30cm,育苗袋装土后呈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防护中的灌木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边坡坡面进行钻孔时,孔洞的深度≥20cm,且孔洞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年牛鹏辉夏振尧刘大翔梁永哲陈毅张伦胡文静薛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许文年夏振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