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雌雄两性果蝇和瓜实蝇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剂为苹果酯和/或丁酸异戊酯。较好的,所述引诱剂为苹果酯和丁酸异戊酯的混合物,所述苹果酯与所述丁酸异戊酯的重量比为1~2:1。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并鉴定了果蝇和瓜实蝇化学信息素引诱物为丁酸异戊酯和苹果酯,使用剂量在0.1~10g时对果蝇和瓜实蝇的雌雄蝇有诱杀作用,而且诱捕到的雌性成虫高于雄性。因此,在测报和防治上更有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雌雄两性果蝇和瓜实蝇的引诱剂。
技术介绍
由于我国植物检疫执法不严,一些外来果实蝇迅速进入我国,加之近10多年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和品种种类发展迅速,一些重要果实蝇如黑腹果蝇、桔小实蝇、大实蝇、瓜实蝇等的危害迅速扩大和加重。果实蝇已经成为我国南方水果和一些蔬菜的特别重大害虫,一些地区由于果实蝇的危害,给当地果蔬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损失。果实蝇为害有如下特点。1)为害严重,且难防治,2)世代历期短、繁殖速度快;3)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强;4)专为害成熟果实,而且是在不能施用化学农药的阶段为害严重,并影响产后储运和保鲜。5)果蝇为害的植物种类及寄主繁多,分布范围广,转主危害频繁;6)发育温度低。特别是果蝇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气温超过10℃时,就可见到果蝇成虫的活动。在气温21~25℃、湿度75%~85%条件下,一个世代历期仅4~7天。在田间世代重叠,不易划分代数,各虫态同时并存。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扩散能力强,广泛分布于非洲、中东、印度、南亚、西太平洋岛群以及美国的夏威夷等热带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属二类检疫害虫,主要分布于江苏、福建、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台湾等南方地区。瓜实蝇能够为害的寄主多达100种以上,主要是葫芦科和茄科植物,如甜瓜、南瓜、辣椒、苦瓜、西瓜、无花果、番石榴、桃、菜豆和番茄等蔬菜及芒果、木瓜等水果。瓜实蝇的为害主要是通过雌虫产卵于幼嫩瓜果内,幼虫取食瓜果、茎和花,钻蛀造成直接的破损,或由带入的微生物引起严重腐烂和落果,对瓜果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应用于监测和防治的诱蝇酮[4-(对-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最早由Beroza等于1960年从有机合成的一系列4-苯基-2-丁酮异构体中被发现,其不仅有引诱刚羽化的瓜实蝇作用,更可以提高雄实蝇性交配行为的活力,因此,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引诱瓜实蝇的类信息素(para-pheromone)。同时,其对昆士兰果实蝇Bactrocera tryoni(Froggatt),小南瓜实蝇(Dacus ciliatus Low)等56个近缘种也有一定的引诱活性,故被国际认可作为重要的实蝇监测引诱物。但类信息素4-(对-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诱捕到的极大部分是雄性果蝇,雌性瓜实蝇很少,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防治的效果和意义,所以,一般4-(对-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基本仅局限应用于瓜实蝇的检测。目前在田间应用的是蛋白水解物,其缺陷是扩散范围小,持效期更短,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在化学农药对人类健康、环境、生态所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国际各国科学家和政府都十分提倡采取害虫综合治理(IPM)的害虫防治策略。IPM的关键点是通过各种物理、生态、行为调控和生物方法等非化学农药防治技术,以害虫生活史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为突破口,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其唯一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为此,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制定规划逐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如美国政府早在1993年就要求在2000年前达到农药的使用量降低50%的目标,并且强调采用IPM技术要占整个害虫防治75%的比例。1996年又通过食品保护法案限制一些广谱性农药在蔬菜中的使用。我国因农药研制和农民科技素质的特殊性,农药残留问题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严峻。为此,欧美日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重重障碍。近两年,欧盟和日本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采取了更严厉的绿色贸易壁垒。2006年5月29日实行的日本肯定列表,更是全面限制了化学农药在农产品生产中的使用范围。由于水果成熟期内不宜用化学农药,因此,必须寻求其它防治技术。化学生态防治技术的优势是:高选择性、极度敏感、不直接接触植物或果实、对环境完全无害、无抗药性问题。是低风险的、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的IPM技术,所以利用化学信息素技术监测和防治果实蝇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果实蝇化学生态防治技术应是果蝇IPM防治的基本技术之一。此外,Drosophila与Tephritidae果蝇在生物学、生态和进化上有一定的平衡关系,而且寄主范围重叠,而果蝇容易饲养和生测,因此,对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研究,有助于开发其他果实蝇的引诱剂和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同时诱捕雌雄良性果蝇果蝇和瓜果蝇的引诱剂,尤其是对雌性果蝇和瓜果蝇的诱捕效果更好,从而达到防治果蝇和瓜果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雌雄两性果蝇和瓜实蝇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剂为苹果酯和/或丁酸异戊酯。该引诱剂为苹果酯和丁酸异戊酯的混合物,所述苹果酯与所述丁酸异戊酯的重量比为1~2:1。该引诱剂还包括乙醇和醋酸,所述乙醇的用量为所述引诱剂重量的1~25%的乙醇,所述醋酸的用量为所述引诱剂重量1~25%。所述该引诱剂还包括有占总组分质量4-6%的抗氧化剂和占总组分质量4-6%抗紫外稳定剂。上述方案中的引诱剂可直接滴加到诱芯上形成具有缓释作用的释放器使用;或者,也可以将所述的引诱剂溶解在石蜡油中,制成引诱剂溶液,所述引诱剂与所述石蜡油的重量比为1-10:1;将引诱剂溶液滴加到诱芯上即形成具有缓释作用的释放器。较好的,所述诱芯可以为海绵或纤维板,该结构对引诱剂或引诱剂溶液的吸收以及缓释效果比较理想。为了得到更好的引诱效果,上述各方案中,每个诱芯上所述引诱剂或所述引诱剂溶液的滴加量≥0.1克且≤10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首次发现并鉴定了果蝇和瓜实蝇化学信息素引诱物为丁酸异戊酯和苹果酯,使用剂量在0.1~10g时对果蝇和瓜实蝇的雌雄蝇有诱杀作用,而且诱捕到的雌性成虫高于雄性。丁酸异戊酯在苹果、芒果等一些水果中可以检测到,在市场上很容易购买到,价格便宜。苹果酯不是自然源化合物,但可以通过十一醛和丙酸等原材料合成,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由于诱捕到的雌性比例高,因此,在测报和防治上更有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不同剂量的丁酸异戊酯对雌雄交配和未交配果蝇的引诱效果;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不同剂量的苹果酯对雌雄交配和未交配果蝇的引诱效果;图3、果蝇对丁酸异戊酯和苹果酯的行为反应以及与其它引诱物及其混合物的诱捕效果比较;图4、果蝇对不同剂量的丁酸异戊酯、苹果酯混合物的田间诱捕效果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至实施例9中各诱导剂对果蝇的诱捕效果比较;横坐标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雌雄两性果蝇和瓜实蝇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剂为苹果酯和/或丁酸异戊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雌雄两性果蝇和瓜实蝇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剂为苹果酯和/或丁酸
异戊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雌雄两性果蝇和瓜实蝇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剂
为苹果酯和丁酸异戊酯的混合物,所述苹果酯与所述丁酸异戊酯的重量比为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剂还包括乙醇和醋酸,
所述乙醇的用量为所述引诱剂重量的1~25%的乙醇,所述醋酸的用量为所述引诱剂重量
1~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引诱剂还包括有占总组分质
量4-6%的抗氧化剂和占总组分质量4-6%抗紫外稳定剂。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引诱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引诱剂滴加到
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