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悬置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后悬置支架总成及后悬置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措施越来越严格,替代燃油发动机汽车的方案也越来越多,其中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最有实用价值并已有商业化运转的模式。在动力系统中,后悬置支架起着连接变速箱的作用。目前,后悬置支架,多是采用两块连接板焊接的结构,在连接板上分别设置固定安装孔,后悬置置于两连接板的弯曲处的空间内并固定在连接板上,从而实现变速箱与后悬置的连接与固定。然而,混合动力汽车的为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驱动,对于尺寸较大的后悬置,需要后悬置支架连接板在弯曲处的角度加大,这种结构不易成型,不易与变速箱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悬置支架总成及后悬置系统,结构灵活且易于实现与变速箱的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后悬置支架总成,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包括连接端和连接面,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端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上对应设置有通孔,变速箱连接套管固定于两通孔内,第一连接板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第一连接板的连接面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面上对应设置有后悬置安装孔。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端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之间的加强筋。可选的,加强筋设置于连接端的通孔的上方。可选的,所述变速箱连接套管焊接于通孔内。可选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还分别包括过渡面,该过渡面连接r>于连接端和连接面之间,且过渡面与连接端和连接面之间具有夹角。可选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后悬置系统,采用上述任一后悬置支架总成,通过变速箱连接套管以及变速箱安装孔将后悬置支架总成与变速箱固定,通过后悬置安装孔将后悬置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支架总成及后悬置系统,通过变速箱连接管套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从而,可以通过管套调节两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为后悬置提供合适的容置空间,且该管套与第一连接板的连接面上设置的变速箱安装孔用于支架总成与变速箱的固定,结构灵活且易于实现与变速箱的固定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悬置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板 11-连接端 12-连接面 2-第二连接板 21-连接端2-第二连接板 22-连接面 111、211-通孔 121、221-后悬置安装孔122-变速箱安装孔 3-套管 4-加强筋 5-变速箱 6-后悬置61-后悬置软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悬置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该后悬置支架总成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包括连接端11、21和连接面12、22,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11、21上对应设置有通孔111、211,变速箱连接套管3固定于通孔111、211内以使得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的连接面12上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122,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连接面上对应设置有后悬置安装孔121、2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连接端11、21上设置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通孔111、211,通孔111、211内套有变速箱连接套管3,该变速箱连接套管3通过焊接与通孔111、211固定,这样,一方面,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连接端11、21通过变速箱连接套管3固定连接,另一方面,该变速箱连接套管3为安装孔,用于与变速箱的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的连接面12上还设置有一个变速箱安装孔122,变速箱安装孔122与变速箱连接套管3一同实现支架总成与变速箱的固定连接。此外,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连接端11、21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4,以提高后悬置支架承受冲击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加强筋4设置有两条,分别设置在连接端11、21的通孔111、211的上方。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设置通孔、连接套管及加强筋、变速箱安装孔的数量,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仅为示例。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连接面21、22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置后悬置,连接面21、22上对应设置变速箱安装孔121、221,以用于固定后悬置。在每个连接端11、12和连接面12、13通过过渡面13、23连接,该过渡面13、23与连接端11、12和连接面12、13具有夹角,即过渡面与连接端和连接面不共面,这样,通过过渡面12、13角度的设置以及变速箱连接套管长度的调节,可以为不同的动力总成提供的支架总成设计,满足不同专用动力系统部件的布置装配需求,设计灵活且开发成本低。此外,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如钣金冲压工艺,提供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结构,制造工艺简单,缩短车辆生产节拍,提高生产产能。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后悬置系统中,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后悬置支架总成,通过变速箱连接套管4以及变速箱安装孔122将后悬置支架总成与变速箱5固定,通过后悬置安装孔121、221将后悬置6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的连接面12、22之间。在具体的连接中,长螺栓穿过变速箱连接套管4固定于变速箱的端面上,另一螺栓通过变速箱安装孔122也固定于变速箱的端面上,从而,实现了后悬置支架总成与变速箱的固定连接,后悬置的后悬置软垫61一端置于两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悬置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包括连接端和连接面,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端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上对应设置有通孔,变速箱连接套管固定于两通孔内,第一连接板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第一连接板的连接面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面上对应设置有后悬置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置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包括连接端和连接面,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端
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上对应设置有通孔,变速箱连接套管固定于两通孔
内,第一连接板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第一连接板的连接面和
第二连接板的连接面上对应设置有后悬置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
连接板的连接端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之间的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加强筋设置于连接
端的通孔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