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平衡式共轨喷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2858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平衡式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电磁阀、电磁阀弹簧、控制阀偶件、油嘴偶件及护帽,油嘴偶件包括针阀体及针阀,控制阀偶件包括衔铁及控制阀杆,喷油器体与针阀体之间设有中间块,还包括主进油道,中间块上设有孔座,控制阀偶件安装在孔座内,控制阀杆与中间块之间设有蓄压室,蓄压室的底部与中间块之间形成密封面,中间块上设有回油道,回油道与密封面下方的孔座连通,针阀的顶部设有压力控制室,压力控制室内设有调压弹簧,压力控制室通过进油通道与主进油道连通,压力控制室通过出油通道与蓄压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更方便,有效降低喷油器压力延迟,有效提高了针阀响应速度,改善了系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共轨喷油器,尤其涉及一种压力平衡式共轨喷油器,属于高压共轨燃油系统

技术介绍
高压共轨系统的核心也是最精密部件是共轨喷油器,通过设定不同的共轨压力和电磁阀脉宽来实现定时、定量喷油。常见的电磁阀式共轨喷油器结构千差万别,但其工作原理基本一致:高压油进入喷油器体后分为两路,一路通往针阀体承压腔内,作用到针阀上;另一路通往控制活塞顶部,通过改变两路压力的平衡状态,控制针阀的升降,实现定时喷油功能。此类喷油器为电磁阀上置式喷油器。电磁阀上置式喷油器的缺点就是系统运动件数量多,运动惯量大,系统响应性差;同时零件数量多,系统燃油泄漏量加大。此外,传统电磁阀上置式喷油器的高压密封由电磁阀弹簧预紧力实现,当电磁阀通电时,需要较大的电磁力才能克服电磁阀弹簧预紧力,轨压越大,需要的电磁力就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系统响应速度更高的压力平衡式共轨喷油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力平衡式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电磁阀、电磁阀弹簧、控制阀偶件、油嘴偶件及护帽,所述油嘴偶件包括针阀体及针阀,所述控制阀偶件包括衔铁及控制阀杆,所述喷油器体与针阀体之间设有中间块,还包括贯穿所述喷油器体、中间块及针阀体的主进油道,所述中间块上设有孔座,所述控制阀偶件安装在所述孔座内,所述控制阀杆与中间块之间设有蓄压室,蓄压室为由控制阀杆的外周与中间块之间形成的环腔,所述控制阀杆在所述蓄压室的底部与所述中间块之间形成密封面,所述中间块上设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与所述密封面下方的孔座连通,所述针阀的顶部设有压力控制室,所述压力控制室为由所述针阀的顶部与所述中间块形成腔室,所述压力控制室内设有调压弹簧,所述压力控制室通过进油通道与所述主进油道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室通过出油通道与所述蓄压室连通,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出油通道不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体的下部,缩短了控制阀杆与液压伺服系统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针阀的响应速度。所述进油通道包括进油道、进油量孔及进油球槽,所述进油量孔的一端通过所述进油道与所述主进油道之间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油球槽与所述压力控制室连通。所述出油通道包括出油道、出油量孔及出油球槽,所述出油量孔一端通过所述出油道与所述蓄压室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油球槽与所述压力控制室连通。可对进油量孔、出油量孔的大小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压力控制室的压力变化率。所述密封面为锥面密封。该锥面密封仅靠电磁阀弹簧的预紧力进行密封即可,密封效果好。蓄压室为由控制阀杆的外周与中间块之间形成的环腔,蓄压室内的高压燃油作用在控制阀杆的上、下承压面上,上、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控制阀杆并会受到来自高压燃油的轴向力,使得控制阀杆与中间块形成平衡阀结构,密封面只需靠电磁阀弹簧的预紧力来高压密封,不需要克服燃油液力,电磁阀弹簧的预紧力可以设置很小,相应的电磁阀外形可以做的很小,使得喷油器有更广的适应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喷油器体与针阀体之间仅仅设置了供控制阀杆作用的中间块,显著的减小了二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了控制阀杆与压力控制室的距离,有效降低喷油器压力延迟,有效提高了针阀响应速度,改善了系统性能;而压力控制室为由油嘴偶件针阀的上表面与中间块下表面所构成的腔室,不但减少了密封面的数量,降低了燃油泄漏量,减少了机械运动延迟;而且因为压力控制室位于针阀体内,缩短了与油嘴偶件密封面的距离,高压油路缩短,可有效降低喷油器液力延迟;而控制阀偶件与中间块形成的平衡阀结构,不需要较大的电磁阀弹簧预紧力来实现燃油密封,电磁阀电磁力可设计的较小,电磁阀体积相应的变小,有利于喷油器在紧凑的发动机缸盖中实现灵活布置,同时电磁力减小后,电磁阀负荷减小、能耗降低并有效提升系统可靠性。总之,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更方便,有效降低喷油器压力延迟,有效提高了针阀响应速度,改善了系统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喷油器体;2、电磁阀;3、电磁阀弹簧;4、控制阀偶件;5、中间块;6、调压弹簧;7、油嘴偶件;8、护帽;9、主进油道;10、进油道;11、出油道;12、出油量孔;13、进油量孔;14、进油球槽;15、出油球槽;16、衔铁;17、控制阀杆;18、蓄压室;19、密封面;20、回油道;21、压力控制室;22、针阀体;23、针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压力平衡式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1、电磁阀2、电磁阀弹簧3、控制阀偶件4、油嘴偶件7及护帽8,所述油嘴偶件7包括针阀体22及针阀23,所述控制阀偶件4包括衔铁16及控制阀杆17,所述喷油器体1与针阀体之间设有中间块5,还包括贯穿所述喷油器体1、中间块5及针阀体23的主进油道9,所述中间块5上设有孔座,所述控制阀偶件4安装在所述孔座内,所述控制阀杆17与中间块5之间设有蓄压室18,蓄压室18为由控制阀杆的外周与中间块之间形成的环腔,所述控制阀杆在所述蓄压室18的底部与所述中间块之间形成密封面19,所述中间块5上设有回油道20,所述回油道20与所述密封面19下方的孔座连通,所述针阀的顶部设有压力控制室21,所述压力控制室21为由所述针阀的顶部与所述中间块形成腔室,所述压力控制室21内设有调压弹簧6,所述压力控制室21通过进油通道与所述主进油道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室21通过出油通道与所述蓄压室18连通,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出油通道不在同一平面内。压力控制室的进油通道与出油通道位于不同平面,为便于说明原理,图中将两者汇总于同一平面内,虚线所示。所述电磁阀2安装在所述喷油器体1的下部,缩短了控制阀杆与液压伺服系统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针阀的响应速度。所述进油通道包括进油道10、进油量孔13及进油球槽14,所述进油量孔的一端通过所述进油道与所述主进油道之间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油球槽与所述压力控制室连通。所述出油通道包括出油道11、出油量孔12及出油球槽15,所述出油量孔一端通过所述出油道与所述蓄压室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油球槽与所述压力控制室连通。出油道的下端开口由中间块与油嘴偶件形成的密封面封死,可对进油量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平衡式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电磁阀、电磁阀弹簧、控制阀偶件、油嘴偶件及护帽,所述油嘴偶件包括针阀体及针阀,所述控制阀偶件包括衔铁及控制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体与针阀体之间设有中间块,还包括贯穿所述喷油器体、中间块及针阀体的主进油道,所述中间块上设有孔座,所述控制阀偶件安装在所述孔座内,所述控制阀杆与中间块之间设有蓄压室,蓄压室为由控制阀杆的外周与中间块之间形成的环腔,所述控制阀杆在所述蓄压室的底部与所述中间块之间形成密封面,所述中间块上设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与所述密封面下方的孔座连通,所述针阀的顶部设有压力控制室,所述压力控制室为由所述针阀的顶部与所述中间块形成腔室,所述压力控制室内设有调压弹簧,所述压力控制室通过进油通道与所述主进油道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室通过出油通道与所述蓄压室连通,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出油通道不在同一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平衡式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电磁阀、电磁阀弹簧、
控制阀偶件、油嘴偶件及护帽,所述油嘴偶件包括针阀体及针阀,所述控制
阀偶件包括衔铁及控制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体与针阀体之间设有
中间块,还包括贯穿所述喷油器体、中间块及针阀体的主进油道,所述中间
块上设有孔座,所述控制阀偶件安装在所述孔座内,所述控制阀杆与中间块
之间设有蓄压室,蓄压室为由控制阀杆的外周与中间块之间形成的环腔,所
述控制阀杆在所述蓄压室的底部与所述中间块之间形成密封面,所述中间块
上设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与所述密封面下方的孔座连通,所述针阀的顶部
设有压力控制室,所述压力控制室为由所述针阀的顶部与所述中间块形成腔
室,所述压力控制室内设有调压弹簧,所述压力控制室通过进油通道与所述
主进油道连通,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兴栾德杰郭长久韩春莲王妍栾亨东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