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毅聪专利>正文

自行车多用停车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270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用的停车支架,它由固定在自行车平梁上的支腿靠操作杆和手柄通过钢丝绳来带动其收拢和支撑,使支腿上的两个支撑点与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的支撑点都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使骑车人在暂停时,无须下车或用脚尖支地就能使自行车保持平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撑强度大、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方便。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多用停车支架。现在所使用的自行车支架,无论是何种,虽其结构简单,但它们的使用很受局限,功能单一,且支撑强度不大,易变型损坏,人们在拥挤的公路上骑车经常需暂停时,骑车人必须及时用脚尖支地或下车,以保持人、车的稳定状态,否则就易发生翻车撞人等交通事故,尤其每天大量繁锁的、不必要的上下自行车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低估的烦恼。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支撑强度高、结构合理、简单、制作方便、适用性强,用于骑自行车需暂停时,骑车人无须用脚尖支地或下车就能保持稳定地站立的新型的自行车多用停车支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力点成面的力学平衡原理。支撑状态时,人在车上无论偏左还是偏右,支架两个轮子的支撑点与自行车的前后车轮的支撑点都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人在车上偏离垂直方向约20度内都不倒,给人一种很好的安全感。本技术主要由支撑机构、操作机构、存放机构等部分组成,其中,支撑机构为主体部分,其余为附属部分。以下结合附图对其结构进行具体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支撑机构的后视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机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操作机构,存放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机构中支腿在收拢状态时的仰视简图;图5为本技术支撑机构中支腿在支撑状态时的后视简图;对于支撑机构,支撑架1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其材料可选用玛钢或工程塑料,在支撑架1的两上端开有两螺孔27,且与支撑架1的中心线对称,并分别和调节螺杆3,调节螺母7连成一体,调节螺杆3上端为一扁头形,开有两孔用来固定平梁卡6,使平梁卡6能与自行车的平梁26固定在一起,这样,调节螺杆3能与各种自行车平梁连接,能根据使用高度的需要无级调高。在支撑架1的后上侧凸有一挂簧板28,与拉簧4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架1的两下端开有互成100°±5°角的两个槽体29,且分别与支撑架1的中心线对称,且其中一开口端的方向与支撑架1的中心线成50°±2.5°,在槽体29上开有通心孔30,使支腿2的一端用固定螺栓8通过通心孔30与槽体29连成一体,在支腿2的另一端带有小轮5,小轮5上带有实心橡胶,开口销12固定在支腿2上且与拉簧4的另一端连接。在图2、3中,钢丝绳10外有套管,一端固定在操作杆13的半轴18上,另一端顺序穿过分线限位卡17,导向片9,最后用顶丝11固定在支腿2中,导向片9的一端用固定螺栓8固定在支撑架1的下侧,导向片9的另一端开有一孔用于固定钢丝绳10的套管。对于操作机构,在操作杆13后有脚踏板31,其操作杆13中下部开有一孔,用轴螺栓15,斜梁固定卡14将操作杆13固定在自行车斜梁32的根部上侧部位,在操作杆13的前端活动铆有半轴18,其轴上有孔,与钢丝绳10连接,这样,支撑机构与操作机构由钢丝绳10可连成一个连动系统。在本技术中,调节螺杆3、操作杆13、支腿2分别采用玛钢或工程塑料等材料一次浇铸而成。当在操作杆13的脚踏板31上施加作用力后,支腿2受力,沿支撑架1上的槽体29由原来的收拢状态转到支撑状态。(可参见附图4、5,其中,图4表示支腿2在收拢状态时的仰视简图,图5表示支腿2在支撑状态时的后视简图,其支腿2在收拢和支撑状态时的夹角分别为20°±5°角和100°±5°角,在实施例中,其支腿2之间的夹角可分别选用20°角和100°角)。这时,两小轮5之间的间距也由最小变到最大,同样,当支腿2由支撑状态转变为收拢状态时,支腿2上的两小轮5之间的间距也由最大变为最小,这样可节省支腿2在收拢状态时其所占空间。对于存放机构千斤顶19和扭簧21分别放在分线线位卡17的中部,分别用斜梁固定卡14,螺栓16固定在斜梁32的下侧,其中,千斤顶19的下端又与钢丝绳25的下端固定,上端是一个弧度与半轴18相吻合的小圆弧,在与半轴18相接触时正好能将半轴18卡住。扭簧21具有向下反弹的作用,其一端固定在分线限位卡17上,另一端固定在千斤顶19的上侧;斜梁限位卡20固定在斜梁32上端与斜梁固定卡14之间,其上开有一小孔,用于固定钢绳丝25的套管端,起到限位的作用;存放定位卡23固定在自行车通天螺丝22的部位,它的一侧开有一个可移动的定位槽,槽内有小手柄24,在存放定位卡23的另一侧底端开有一孔,钢丝绳25的上端穿过小孔,与小手柄24的一端连接固定,最后成为一连动系统。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参见附图,按每个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依次将它们连接,然后分别安装在自行车的平梁、斜梁和通天螺丝等部位。用脚踏下操作杆13上的踏板31,拉力通过钢丝绳10传递,导向片9变向,使支腿2由收拢状态向下转到支撑状态,当脚离踏板31时,支腿2在拉簧4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到收拢状态。在存放自行车时,用脚踏下操作杆13,同时向上松动小手柄24、外力消失,千斤顶19在拉簧21的反弹作用下向下转动,直至卡住半轴18。这样可保持支撑架1在支撑时的稳定状态,达到存放自行车的目的。需启动时,再用脚踏住操作杆13,同时向下移动小手柄24使其复位,钢丝绳25传动拉力,克服扭簧21的反弹力,使千斤顶19脱离半轴18向上转动复位,脚脱离操作杆13,支腿2在拉簧4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到收拢状态。不需改变目前自行车的零部件,即可在自行车上装上该支架,它既继承了自行车简单、轻使、实用的特点,同时又有取代原有支架存放自行车,在红灯或根据需要任意停站时而不用下车等特点。该支架强度大,不易变形损坏,载重达200多公斤时,骑车人仍能停站自如。权利要求1.自行车多用停车支架,属自行车附件,它包括与自行车固定相连的支撑架1,与支撑架1铰接相联的支腿2,与支撑架1和支腿2相联的弹性部件,以及各部件的联接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1)、支撑架1的上下两端分别开有螺孔27和槽体29,支撑架1通过螺杆3、平梁卡6固定在自行车平梁26上,支腿2通过槽体29与支撑架1活动联接;2)、操作杆13通过斜梁固定卡14与自行车斜梁32紧固联接,钢丝绳10的一端固定在操作杆13上,另一端分别通过分线限位卡17,导向片9后用顶丝11固定在支腿2上;3)、千斤顶19和扭簧21的一端分别用斜梁固定卡14、螺栓16固定在斜梁32的下侧,斜梁限位卡20固定在斜梁32上端与斜梁固定卡14之间,存放定位卡23固定在自行车通天螺丝22上,钢丝绳25的一端固定在千斤顶19上,另一端通过斜梁限位卡20、存放定位卡23并与其槽内的手柄24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架1的后上侧有一挂簧板28,拉簧4的一端与挂簧板28联接,另一端与支腿2上的开口销12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上端的两螺孔27和下端的两槽体29的开口端分别与支撑架1的中心线对称,且两槽体29的开口端方向互成100°±5°角,其中一开口端的方向与支撑架1的中心线互成50°±2.5°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操作杆13的一端有踏脚板31,另一端为半轴18,导向片9的一端通过螺栓8固定在支撑架1的下侧,另一端开有一孔以固定钢丝绳10的外套管。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停车支架,其特征在于千斤顶19的上端是一个弧度与半轴18相吻合的小圆弧,扭簧21的一端固定在千斤顶19上。6.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行车多用停车支架,属自行车附件,它包括与自行车固定相连的支撑架1,与支撑架1铰接相联的支腿2,与支撑架1和支腿2相联的弹性部件,以及各部件的联接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1)、支撑架1的上下两端分别开有螺孔27和槽体29,支撑架1通过螺杆 3、平梁卡6固定在自行车平梁26上,支腿2通过槽体29与支撑架1活动联接;2)、操作杆13通过斜梁固定卡14与自行车斜梁32紧固联接,钢丝绳10的一端固定在操作杆13上,另一端分别通过分线限位卡17,导向片9后用顶丝11固定在支腿2上; 3)、千斤顶19和扭簧21的一端分别用斜梁固定卡14、螺栓16固定在斜梁32的下侧,斜梁限位卡20固定在斜梁32上端与斜梁固定卡14之间,存放定位卡23固定在自行车通天螺丝22上,钢丝绳25的一端固定在千斤顶19上,另一端通过斜梁限位卡 20、存放定位卡23并与其槽内的手柄24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毅聪
申请(专利权)人:段毅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