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保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200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震保护机构,包括设置在长方体形箱体上表面左右两侧的、能够沿箱体后侧面及箱体前侧面内横梁滑动的两组保护板组,保护板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相互之间滑动配合连接的上层板、中层板以及下层板,上层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横梁的上层滑动槽内并通过第一牵拉变向滑轮绳组与设置在箱体右侧面或箱体左侧面内的配重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机械稳定性好,保护板组的合拢时机适宜,合拢动作迅速,合拢后能形成金字塔形保护罩等特点,避免产生二次伤害,能够给保护机构工作面上的物体带来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具,尤其是一种用于躲避地震灾害的防震保护机构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全球每年大约发生18次左右的七级以上地震,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两次,大地震在地理分布上多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发生的频度高,发生时的强度大,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地震灾害严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国大地震频繁,且多发生在大陆地区,震源多处在十几至几十千米的地壳浅层;二是我国许多人口稠密地区处于地震多发区,如河北、四川、云南等地;三是我国经济不够发达,建筑物质量不高,抗震设防差,抵御地震的能力弱。如何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提出“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人们在很多领域都进行着研究和探索,例如对于睡觉使用的床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因为对于晚上发生的地震,大多数人处于熟睡状态,无法及时感知危险而进行避难、逃生,人员伤亡更加严重,如何有效地利用床来进行地震避难,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例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320588593.9,名称:一种防震救生床)公开了一种防震救生床,包括主要由床帮和床板构成的床体和位于床体两端的床头,床板主要由中间板和分别位于中间板两侧的两套保护板组构成;中间板活动支撑在四个L型支柱上,L型支柱上连接有与建筑物固定在一起的感知震动并控制L型支柱动作的控制箱;保护板组由若干层依次滑动配合的保护板组成,保护板组通过用于控制保护板组打开或合拢的控制机构与中间板连接。这种防震救生床能够在地震时依靠地球引力机械传动启动,自动实现避难救生功能,但是支撑中间板的L型支柱由于受到中间板较大的压力,使得防震床不易启动;中间板下沉时是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床体内腔底面后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保护板合拢较早,容易夹伤床板上的人,同时保护板开启机构的机械稳定性较差,合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等现象,不能迅速而高效地起到保护作用。目前虽然有在地震时对人身安全起到防护作用的防震床,但是对于在地震时保护财产免遭损失,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如在博物馆,遇到地震时会对文物造成损坏,带来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在科研院所,遇到地震时会对精密的科研仪器造成损坏,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在医疗机构,遇到地震时会对精密的医疗设备造成损坏,带来财产损失的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给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亟需能够广泛应用到生活生产中的防震保护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震保护机构,该保护机构的机械稳定性好,保护板组的合拢时机适宜,合拢动作迅速,合拢后能形成金字塔形保护罩,避免产生二次伤害,能够给置于保护机构工作面上的物体带来全方位的安全保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震保护机构,包括设置在长方体形箱体上表面左右两侧的、能够沿箱体后侧面以及箱体前侧面内横梁滑动的两组保护板组,所述保护板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相互之间滑动配合连接的上层板、中层板以及下层板,所述上层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横梁的上层滑动槽内并通过第一牵拉变向滑轮绳组与设置在箱体右侧面或箱体左侧面内的配重块相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层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位于上层滑动槽下方并与上层滑动槽相平行的下层滑动槽内,所述下层滑动槽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位于箱体四个角的角立柱和位于箱体后侧面及箱体前侧面内用于支撑箱体上表面中部的中间板的中立柱上,所述下层板固定设置在下层滑动槽下方的箱体上。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层滑动槽内设置限制保护板组向箱体中部滑动的止动顶销。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止动顶销包括嵌套在顶销柱外侧的销壳以及设置在顶销柱与销壳之间的弹簧。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止动顶销内顶销柱的下端通过第二牵拉变向滑轮绳组与铰接在中立柱下端的、由下落到中立柱下端的中间板启动的倒T型压耳相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层板两端的下表面与中层板两端的上表面上设置相配合的同步滑动配合机构,上层板通过同步滑动配合机构带动中层板在下层滑动槽内滑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同步滑动配合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层板下表面的竖向拉钩及设置在中层板上表面的拉钩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技术的防震保护机构具有机械稳定性好,保护板组的合拢时机适宜,合拢动作迅速,合拢后能形成金字塔形保护罩等特点,避免产生二次伤害,能够给保护机构工作面上的物体带来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本技术所组成的自启动防震保护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启动反应灵敏、抗冲击性高等优点,在地震时依靠地球引力机械传动启动,自动实现避难保护功能,保证物体安全。本技术的保护机构,主要由保护板组以及配重块组成。保护板组设计为多层,各层之间相互滑动配合连接,保护板组在未合拢时处于层叠重合状态,分列于箱体的两侧,可由制动顶销限位,也可通过其他方式限位。当解除止动顶销的限位后,上层板在配重块、第一牵拉变向滑轮绳组的共同作用下,沿着横梁由箱体左右侧边向箱体中间滑动,进而带动其它保护板依次滑动,使保护板组处于合拢状态,合拢后的保护板组外观呈金字塔形,每层保护板都能独立起到支撑保护作用,可有效缓冲上方掉落的物体,能够对下落到箱体腔内的物体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通过改变配重块的重量可以调节保护板组的展开速度。在使用时,中间板用于承载物体,在地震时,中间板由箱体上表面下落到箱体内腔,保护板组是在中间板下落到箱体内腔底部才启动的,可避免保护板组展开时夹到物体而产生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保护板组合拢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保护板组合拢前的结构剖解图;图3是本技术保护板组合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保护板组合拢后的结构剖解图;图5是本技术止动顶销的安装结构剖解图;图6是本技术压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箱体,1-1、箱体后侧面,1-2、箱体前侧面,1-3、箱体右侧面,1-4、箱体左侧面,1-5、中间板,2、保护板组,2-1、上层板,2-2、中层板,2-3、下层板,3、横梁,3-1、上层滑动槽,3-2、下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震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长方体形箱体(1)上表面左右两侧的、能够沿箱体后侧面(1‑1)以及箱体前侧面(1‑2)内横梁(3)滑动的两组保护板组(2),所述保护板组(2)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相互之间滑动配合连接的上层板(2‑1)、中层板(2‑2)以及下层板(2‑3),所述上层板(2‑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横梁(3)的上层滑动槽(3‑1)内并通过第一牵拉变向滑轮绳组(4)与设置在箱体右侧面(1‑3)或箱体左侧面(1‑4)内的配重块(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长方体形箱体(1)上表面左右两侧的、能够沿箱体后侧面(1-1)以及箱体前侧面(1-2)内横梁(3)滑动的两组保护板组(2),所述保护板组(2)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相互之间滑动配合连接的上层板(2-1)、中层板(2-2)以及下层板(2-3),所述上层板(2-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横梁(3)的上层滑动槽(3-1)内并通过第一牵拉变向滑轮绳组(4)与设置在箱体右侧面(1-3)或箱体左侧面(1-4)内的配重块(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板(2-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位于上层滑动槽(3-1)下方并与上层滑动槽(3-1)相平行的下层滑动槽(3-2)内,所述下层滑动槽(3-2)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位于箱体(1)四个角的角立柱(6)和位于箱体后侧面(1-1)及箱体前侧面(1-2)内用于支撑箱体(1)上表面中部的中间板(1-5)的中立柱(7)上,所述下层板(2-3)固定设置在下层滑动槽(3-2)下方的箱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震保护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朝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鑫鑫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