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1152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属于流体过滤技术领域。本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机和超滤膜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具有用于送入电镀液的机入料口、将过滤机过滤后的电镀液卸出的机出料口;所述超滤膜过滤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内均设有轴向设置并用于过滤电镀液的若干超滤膜细管,过滤管的两端分别与该过滤管内部的各个超滤膜细管外周侧面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管设有用于接收机出料口卸出的电镀液的管入料口、将超滤膜细管过滤后的电镀液卸出的管出料口,所述管出料口设置在该过滤管与超滤膜细管外周侧面的两处密封部位之间。本过滤装置具有设计合理、节能、过滤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流体过滤
,涉及一种过滤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净化电镀碱铜、焦铜、酸铜、半光亮镍、全光亮镍等电镀液的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许多电镀工艺需要使用到较纯净的电镀液,因此需要用过滤装置对电镀碱铜、焦铜、酸铜、半光亮镍、全光亮镍等电镀液进行流体过滤净化处理。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电镀液的过滤装置都是采用传统过滤机方式对电镀液进行过滤处理,而传统的过滤机采用的是涤纶棉芯过滤方式,而这样的过滤机过滤精度一般在5μm,过滤效果不佳,往往会因电镀液污染而产生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容易出现产品表面针孔、麻点等现象,降低了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此外,传统的过滤机由于材料的限制以及过滤效果不佳,往往需要三天清理一次,较大程度上浪费了人力、物力。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过滤装置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节能、过滤效果好的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节能、过滤效果好的过滤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机和超滤膜过滤机构,其中:所述过滤机具有用于送入电镀液的机入料口、将过滤机过滤后的电镀液卸出的机出料口;所述超滤膜过滤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内均设有轴向设置并用于过滤电镀液的若干超滤膜细管,过滤管的两端分别与该过滤管内部的各个超滤膜细管外周侧面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管设有用于接收机出料口卸出的电镀液的管入料口、将超滤膜细管过滤后的电镀液卸出的管出料口,所述管出料口设置在该过滤管与超滤膜细管外周侧面的两处密封部位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机、各过滤管、各超滤膜细管均呈竖直设置,所述机入料口设置在过滤机一侧上方,所述超滤膜过滤机构设置在过滤机另一侧,所述机出料口设置在过滤机下方,所述管入料口设置在过滤管的上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出料口通过连接管同时与各个管入料口联通。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本过滤装置还包括用于将电镀液经由机入料口抽入过滤机的第一工作泵、用于将过滤机过滤后的电镀液经由管入料口同步送入各过滤管的第二工作泵,所述第一工作泵、第二工作泵分列在超滤膜过滤机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连接管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浮子流量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滤膜过滤机构还包括同时与各个管出料口联通的输料通道。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输料通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体流量的调节开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管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过滤管两两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管设有两个管出料口且两管出料口分别设置在过滤管的两端,其中一个管出料口封闭设置,另一个管出料口开放设置,在同一过滤管中,各管出料口均设置在该过滤管与超滤膜细管外周侧面的两处密封部位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管包括管体以及分别可拆卸安装在过滤管两端的两个固定头,所述两个管出料口分别开设于两个固定头上,所述管入料口开设于其中一个固定头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过滤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胶水与该过滤管内部的各个超滤膜细管外周侧面密封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在过滤机基础上加设超滤膜过滤机构,设计合理,过滤精度小于0.1μm,能有效提高电镀液或者饮用水的过滤效果,减少因电镀液污染产生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大大减少了产品表面针孔、麻点等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2、本过滤装置一次能过滤5000升电镀液,只要过滤一遍就能达到传统过滤机过滤一百遍的效果,节能效果明显,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过滤管的数量、尺寸、形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过滤管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浮子流量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过滤机;11、机入料口;12、机出料口;20、超滤膜过滤机构;21、过滤管;211、管入料口;212、管出料口;213、管体;214、固定头;22、超滤膜细管;23、输料通道;24、调节开关;30、第一工作泵;40、连接管;50、浮子流量计;51、刻度;60、胶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技术保护一种过滤装置,主要用于净化电镀碱铜、焦铜、酸铜、半光亮镍、全光亮镍等各种电镀液;由于本过滤装置中加设了超滤膜,过滤精度小于0.1μm,因此本过滤装置也可适用于净化饮用水,通用性广。现有的过滤装置仅采用单独一个传统过滤机,过滤机采用的是涤纶棉芯过滤方式,过滤效果不佳,往往会因电镀液污染而产生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且过滤机往往需要三天清理一次,较大程度上浪费了人力、物力。因此,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过滤装置是很有必要的。如图1至图5所示,本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机10和超滤膜过滤机构20,其中:过滤机10具有用于送入电镀液的机入料口11、将过滤机10过滤后的电镀液卸出的机出料口12;超滤膜过滤机构20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管21,过滤管21内均设有轴向设置并用于过滤电镀液的多个超滤膜细管22,过滤管21的两端分别与该过滤管21内部的各个超滤膜细管22外周侧面密封连接,过滤管21设有用于接收机出料口12卸出的电镀液的管入料口211、将超滤膜细管22过滤后的电镀液卸出的管出料口212,管出料口212设置在该过滤管21与超滤膜细管22外周侧面的两处密封部位之间。本过滤装置在初始状态下,上述过滤机10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过滤机,外界将电镀碱铜、焦铜、酸铜、半光亮镍、全光亮镍等各种电镀液通过机入料口11送入过滤机10中,电镀液经过过滤机10第一次过滤后被送入超滤膜过滤机构20进行第二次过滤,净化后的电镀液经由管出料口212卸出,电镀液经过二次过滤,净化效果较佳。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μm的微孔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机和超滤膜过滤机构,其中:所述过滤机具有用于送入电镀液的机入料口、将过滤机过滤后的电镀液卸出的机出料口;所述超滤膜过滤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内均设有轴向设置并用于过滤电镀液的若干超滤膜细管,过滤管的两端分别与该过滤管内部的各个超滤膜细管外周侧面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管设有用于接收机出料口卸出的电镀液的管入料口、将超滤膜细管过滤后的电镀液卸出的管出料口,所述管出料口设置在该过滤管与超滤膜细管外周侧面的两处密封部位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机和超滤膜过滤机
构,其中:
所述过滤机具有用于送入电镀液的机入料口、将过滤机过滤
后的电镀液卸出的机出料口;
所述超滤膜过滤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内均
设有轴向设置并用于过滤电镀液的若干超滤膜细管,过滤管的两
端分别与该过滤管内部的各个超滤膜细管外周侧面密封连接,所
述过滤管设有用于接收机出料口卸出的电镀液的管入料口、将超
滤膜细管过滤后的电镀液卸出的管出料口,所述管出料口设置在
该过滤管与超滤膜细管外周侧面的两处密封部位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过滤机、各过滤管、各超滤膜细管均呈竖直设置,所述机入料口
设置在过滤机一侧上方,所述超滤膜过滤机构设置在过滤机另一
侧,所述机出料口设置在过滤机下方,所述管入料口设置在过滤
管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出料口通过连接管同时与各个管入料口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本过滤装置还包括用于将电镀液经由机入料口抽入过滤机的第一
工作泵、用于将过滤机过滤后的电镀液经由管入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刚鲁忠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恺谱瑞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