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及其内锚头,内锚头包括本体及贯穿设于本体的若干绞线孔;本体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向第二端直径递减而呈圆锥形,本体第一端外周间隔设有凹部。锚索的内锚固段包括若干内锚头,若干内锚头首尾相接排列,且各内锚头的第一端远离自由段而第二端靠近自由段;各内锚头的绞线孔中至少有一个穿设有钢绞线,钢绞线延伸至自由段和外锚固段,使得各内锚头之间通过钢绞线呈并联关系;设于各绞线孔中的钢绞线的末端裸露而设有镦头,各镦头与对应的各内锚头的第一端侧面紧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锚头可以均匀传递荷载,可以提高边坡锚固的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岩土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及其内锚头。
技术介绍
在岩土工程建设中,预应力锚固技术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岩土体加固措施,预应力锚索可以主动加固岩土体,有效增大岩体稳定安全系数,保证工程建设和运行期的安全,其主要有下列几类:1.第一代有粘结无保护预应力锚索这一类型锚索至今仍在我国绝大多数交通、水利水电等工程中应用。如图1所示,这种锚索体系由内锚固段1’、自由段2’和外锚3’固段组成。自由段2’的钢绞线4’用油脂保护,而由于采用油保护的防锈可靠性较差,几乎所有的工程最后都会通过灌浆的方式将自由段封死。因而,此类锚索最终变为有粘结无保护型锚索,这种锚索体系存在着以下缺陷:(1)由于锚索和内锚固段全部在裸露状态下被回填砂浆充填包裹,一旦回填砂浆体开裂,在水的浸蚀下,锚索极易锈蚀;(2)为防止锈蚀,几乎所有工程都在施工结束后,将锚索的自由段用砂浆灌满。这样,锚索无法随岩体变形,失去了自由调整的能力,降低了对边坡加固的效果;(3)此类锚索因需要形成一个预张拉的内锚头,故难以在向上打的钻孔中布置内锚头。同时,由于内锚头是在无压状态下形成的,难以保证注浆密实。根据调查,约有10%的锚索内锚头的质量或多或少存在注浆不密实问题。2.第二代无粘结双层保护锚索如图2所示,第二代锚索采用充防锈油脂的聚氯乙稀套管5’保护钢绞线4’,只将内锚固段1’的各根钢绞线去除聚氯乙稀套管,同时,内锚固段1’和自由段2’一次灌浆。此类锚索弥补了第一代锚索的缺点,自由段的钢绞线在套管内可自由移动,使整个锚索体系可以随着岩体变形,达到内力调整的目的,打上仰孔和注浆密实问题也相应获得解决。近年,我国水利水电系统逐渐使用了经保护的钢绞线,如小湾、紫坪铺等工程。然而,此种锚索体系的内锚固段只能任钢绞线裸露,直接与砂浆接触,也降低了使用寿命。3.无粘结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研究表明,传统锚索的内锚固段受拉时将在某一段产生应力集中,同时内锚固段的钢绞线在向外拔出时产生的剪胀有可能导致该处砂浆固结段开裂。因此,如图3所示,无粘结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内锚固段1’具有多个并联的内锚头6’,可以改善内锚固段1’的应力,提高内锚固段1’的可靠性,从而为减少内锚固段的长度创造条件。这一新型锚索,除了具备以往锚索的全部优点以外,还增加了以下重要特点:(1)锚索内锚头受力均匀,具有极高的抗拉拔超载能力,锚索的多个内锚头是按并联原则分布在内锚固段中,不仅可大大提高了锚索体系的可靠度,而且可缩短锚固段长度,与传统锚索体系相比,经济效益显著;(2)采用一次性注浆回填工艺,通过加压注浆改良钻孔周围岩体,并确保内锚头注浆密实,可以安装上仰和垂直向上的锚索。显然,该种锚索体系将会有效地提高边坡锚固的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为我国岩土工程预应力锚固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如图3所示,目前,岩土工程中常用的预应力锚索类型是无粘结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这种锚索相对于第一代有粘结型锚索来说,由于钢绞线4’外套了PVC塑料胶套5’,可以很好地满足预应力防腐的要求,另外由于其外套PVC塑料胶套,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可以适应岩体变形进行预应力调整,保证岩体变形与锚索应力的相互协调。但是其较第二代无粘结锚索多了一个重要的结构元件——内锚头6’及7’,其主要用来将锚索中的预应力通过锚孔中的砂浆体传输到岩体中。但是在现有无粘结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内锚头6’及7’的设计上,主要是采用一块较厚的平板进行预应力荷载传递,由于这块荷载传递平板面积很小,而加在平板中的预应力很大,平板下所灌注的水泥砂浆将会被压坏,影响预应力锚索加固后的边坡在工程运行阶段的可靠性。在较大的地震或降雨工况下,可能发生边坡失稳,造成边坡崩塌、滑移等重要地质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的内锚头,其设计合理,结构强度大,可以均匀传递荷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其可以有效地提高边坡锚固的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的内锚头,它包括本体及贯穿设于该本体的若干绞线孔;该本体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向第二端直径递减而呈圆锥形,该本体第一端外周间隔设有凹部。所述第一端侧面向外凸设有连接部,所述绞线孔位于该连接部内部;该连接部连接一罩体,该罩体将所述绞线孔密封在该连接部内。所述第二端侧面向外凸设有支撑部,所述绞线孔位于该支撑部外缘。一种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它包括通过钢绞线依次连接的内锚固段、自由段和外锚固段;该钢绞线套设有充填防锈油脂的套管,所述内锚固段包括若干内锚头;该内锚头包括本体及贯穿设于该本体的若干绞线孔;该本体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向第二端直径递减而呈圆锥形,该本体第一端外周间隔设有凹部;该若干内锚头首尾相接排列,且各该内锚头的第一端远离该自由段而第二端靠近该自由段;各该内锚头的绞线孔中至少有一个穿设有该钢绞线,该钢绞线延伸至该自由段和外锚固段,使得各该内锚头之间通过钢绞线呈并联关系;设于各该绞线孔中的钢绞线的末端不设有该套管而设有镦头,各该镦头与对应的各内锚头的第一端侧面紧贴。所述内锚头的第一端侧面向外凸设有连接部,所述绞线孔位于该连接部内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一保护罩,该保护罩将穿过所述绞线孔的钢绞线末端密封在该连接部与该保护罩围构的空腔内。距离所述自由段最远的内锚头的连接部的保护罩呈圆锥形。所述各内锚头的第二端侧面向外凸设有支撑部,所述绞线孔位于该支撑部外缘。所述各绞线孔均设有所述钢绞线,远离所述自由段的内锚头的钢绞线穿过靠近所述自由段的内锚头的凹部。所述各内锚头的第二端与相邻内锚头第一端之间的钢绞线均连接至一对中架,该对中架呈圆盘状,外周间隔设有若干缺口,所述钢绞线设于该缺口内部。所述各绞线孔排列为圆形,所述连接部及支撑部也为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解决了现有内锚头对注浆体的压裂问题,提高了锚索长期可靠性。本技术的内锚头,结构合理,可以改变预应力荷载对砂浆体的压裂作用,更加直接有效地将预应力荷载传递到岩体中,更容易在岩体中形成保证岩体稳定分反力拱,保证锚固岩体在工程建设以及运行阶段的稳定。该技术可以较快地转化为实际产品,在岩土工程中进行推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的内锚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体及贯穿设于该本体的若干绞线孔;该本体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向第二端直径递减而呈圆锥形,该本体第一端外周间隔设有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的内锚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
体及贯穿设于该本体的若干绞线孔;该本体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
一端向第二端直径递减而呈圆锥形,该本体第一端外周间隔设有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的内锚头,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侧面向外凸设有连接部,所述绞线孔位于该连接部内部;
该连接部连接一罩体,该罩体将所述绞线孔密封在该连接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的内锚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侧面向外凸设有支撑部,所述绞线孔位于该支撑部外
缘。
4.一种用于岩质边坡治理的新型锚索,它包括通过钢绞线依次连接的内
锚固段、自由段和外锚固段;该钢绞线套设有充填防锈油脂的套管,其特征在
于:所述内锚固段包括若干内锚头;该内锚头包括本体及贯穿设于该本体的若
干绞线孔;该本体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向第二端直径递减而
呈圆锥形,该本体第一端外周间隔设有凹部;该若干内锚头首尾相接排列,且
各该内锚头的第一端远离该自由段而第二端靠近该自由段;
各该内锚头的绞线孔中至少有一个穿设有该钢绞线,该钢绞线延伸至该自
由段和外锚固段,使得各该内锚头之间通过钢绞线呈并联关系;设于各该绞线
孔中的钢绞线的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小刚,赵宇飞,凌永玉,王玉杰,贾志欣,顾艳玲,孙平,任爱武,段庆伟,曹瑞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