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为具有进口及出口的容器,所述进口为通入含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管体,出口为排除处理后液体的管体,所述容器内设置有隔板,而所述隔板将容器的容置腔依次分隔成预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二级好氧处理单元和生物脱氮过滤机及沉淀单元,而所述四个单元之间可相互连通,进而形成一体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及运行方式,一体化装置可灵活设置于厂区,也可实现全地埋式的处理系统,不占用工厂地面用地,为排污企业解决了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问题及节约用地的双重利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废水净化
技术介绍
高浓度有机生产废水成分比较复杂,有机物浓度非常高,COD浓度高达10000mg/l以上,且可能含有部分难降解污染物,B/C比值相对较低,可生化性差,PH值相差较大,废水带有颜色和异味。高浓度有机废水除含有较高的COD浓度外,还含有较高的氨氮浓度和难生物降解的乳化油,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至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特点决定了在对其进行生化处理前,需采取预处理单元。目前常采用“混凝沉淀”的方法作为预处理工序,除掉废水上大部分的悬浮物和胶体类物质,以降低后续处理系统的有机负荷,不过单纯采用“混凝沉淀”的方法作预处理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尚不尽人意。污水经预处理后,需进行“厌氧+好氧”或者“缺氧+好氧”处理。采用“缺氧+好氧”的组合生物处理工艺,在硝化液回流的情况下,虽然可以实现脱氮的作用和提高废水B/C比值,但是由于污水预处理后COD下降有限,必然要求好氧池有足够的容积,以降解剩余的COD和BOD5。显然采用“缺氧+好氧”工艺作为组合式生物处理工艺并不经济。而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相对“缺氧+好氧”虽然可以发挥降解COD、提高B/C比值和减小好氧池容积和节省日常运营成本(如电耗)的作用,但是脱氮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常规工艺涉及较多处理单元,而且其通常需要的建筑物形态宜为地上建筑,势必会造成工厂占地的供给。综合各种常规技术,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而言,处理难度较大,且需要占用工厂的场地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寻找一种有效处理工艺装置有着非常广阔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解决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及运行方式,一体化装置可灵活设置于厂区,也可实现全地埋式的处理系统,不占用工厂地面用地,为排污企业解决了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问题及节约用地的双重利好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为具有进口及出口的容器,所述进口为通入含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管体,出口为排除处理后液体的管体,所述容器内设置有隔板,而所述隔板将容器的容置腔依次分隔成预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二级好氧处理单元和生物脱氮过滤机及沉淀单元,而所述四个单元之间可相互连通,进而形成一体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通道。进一步,所述预处理单元依次包括通过隔板分隔成且可相互连通的混凝沉淀区及Fe-C微电解床区,其中所述混凝沉淀区与进口相互连通。进一步,所述预处理单元进行预处理,首先进入混凝沉淀单元,并通过投加PAC、PAM和NaOH的方式沉淀去除高浓废水中的大部分胶体类物质(上述药剂投加量通过烧杯实验数据取得),降低后续工艺处理负荷。经过沉淀预处理后的污水的pH值由酸性调整为偏中性,并去除掉大量可能堵塞Fe-C微电解床的悬浮物质,通过泵提升进入Fe-C微电解床。在反应中,产生的了初生态的Fe2+和原子H,它们具有高化学活性,能改变废水中许多有机物的结构和特性,使有机物发生断链、开环等作用,降低污染负荷和提高可生化性。通过向Fe-C微电解床通入压缩空气的方式,使Fe和C的混合比例均匀,并防止填料层发生堵塞。经过预处理单元,高浓度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降低,B/C比值变大,生化性得以提高。进一步,所述厌氧处理单元为折流式厌氧池,该折流式厌氧池内通入生活污水。进一步,所述经过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高浓废水废水汇入少量生活污水,平衡微生物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比例,定量进入厌氧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采用折流式厌氧方式,利用区内高效缺氧生物载体(厌氧适用的弹性载体),提高厌氧池的生物污泥量,内配置以厌氧微生物复合菌群为优势菌群的生物菌种,对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通过池内微生物进行水解反应、酸化反应以及厌氧反应等,可很好地把长链有机污染物和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消解成短链有机物,降解掉废水中大部分的COD,再次提高废水的B/C比值,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所述二级好氧处理单元依次包括通过隔板分隔成且可相互连通的一级好氧区及二级好氧区。进一步,所述所述一级好氧区及二级好氧区内分别设置有气管,该气管固定在容器的侧壁上并接入气源。进一步,经过前述厌氧处理单元而后在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其在反应器内设置填料并投加生物复合菌,经过充氧的废水与长满生物膜的填料相接触,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氨氮等得以去除,经过二级好氧处理出水进入生物脱氮步骤。进一步,所述物脱氮过滤机及沉淀单元依次包括通过隔板分隔成且相互连通的生物滤池和沉淀池。进一步,所述所述沉淀池上部与出口连通。进一步,在物脱氮过滤机及沉淀单元中进行生物脱氮步骤,废水进入脱氮生物区。脱氮生物单元以天然滤料为载体,池内载体空隙率高,通过适当的曝气,使得载体上生长的微生物从外到里可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环境,实现了脱氮的条件,使得氨氮得到了稳定去除,确保废水氨氮指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优点:(1)通过在预处理处理单元的“混凝沉淀池”后段设置“Fe-C微电解床”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浓度有机物污染物去除率的问题,同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2)将预处理过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少量生活污水混合,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合理的微生物营养比例,也提高综合污水的B/C比值,为后续生化系统的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采用“折流厌氧池”作为废水厌氧生化处理步骤,适用于厌氧生物处理的地理条件。同时通过在“折流厌氧池”悬挂高效生物载体的方式,使得微生物可以在生物载体上附着,不仅省去了厌氧污泥回流工序,还可以为厌氧生物体系创造丰富的生物相。缺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并存,厌氧系统管理方便;(4)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后设置“生物脱氮步骤”,单独设计“脱氮生物滤池”,有针对性地去除废水中剩余的大部分氨氮,弥补了“厌氧+好氧”组合工艺的在脱氮方面的不足。综上所述,本工艺在解决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及运行方式,一体化装置可灵活设置于厂区,也可实现全地埋式的处理系统,不占用工厂地面用地,为排污企业解决了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问题及节约用地的双重利好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为具有进口1及出口2的容器A,所述进口1为通入含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管体,出口2为排除处理后液体的管体,所述容器A内设置有隔板3,而所述隔板3将容器的容置腔依次分隔成预处理单元4、厌氧处理单元5、二级好氧处理单元6和生物脱氮过滤机及沉淀单元7,而所述四个单元之间可相互连通,进而形成一体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通道。请参阅图1所示,前述预处理单元4依次包括通过隔板分隔成且可相互连通的混凝沉淀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为具有进口及出口的容器,所述进口为通入含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管体,出口为排除处理后液体的管体,所述容器内设置有隔板,而所述隔板将容器的容置腔依次分隔成预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二级好氧处理单元和生物脱氮过滤机及沉淀单元,而所述四个单元之间可相互连通,进而形成一体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为具有进口及出口的容器,所述进口为通入含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管体,出口为排除处理后液体的管体,所述容器内设置有隔板,而所述隔板将容器的容置腔依次分隔成预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二级好氧处理单元和生物脱氮过滤机及沉淀单元,而所述四个单元之间可相互连通,进而形成一体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依次包括通过隔板分隔成且可相互连通的混凝沉淀区及Fe-C微电解床区,其中所述混凝沉淀区与进口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贵,曾德城,李金坡,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林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