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超凡专利>正文

一种燃气灶防风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885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5:27
一种燃气灶防风支架,设有底座和若干个支杆;其特征是:支杆由下支杆2、上支杆4和连接柱6组合构成;在下支杆2和上支杆4之间,设置一个环形状的挡风罩3,挡风罩3的下表面受到下支杆2承托,而挡风罩3的上表面则承托上支杆4;连接柱6穿过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将下支杆2和上支杆4相互连接;上支杆4与下支杆2连接后,只能在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下支杆2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防风支架,在不改变锅与燃气灶支架、炉头相对位置,不影响燃气灶燃烧效果的情况下,具备良好的聚火反射、防风节能的效果;能在保持家居厨房空气流通、保证炉火正常燃烧的条件下,减低炉火被风吹摆动的程度及被风吹熄灭的机会,减少燃烧热量散发,提高热能利用率。
技术介绍
目前燃气灶上使用的效果较好的防风产品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以专利号ZL200720311845.8技术专利技术制作的燃气灶挡风罩,在不改变锅与燃气灶支架、炉头相对位置,不影响燃气灶的燃烧效果的情况下,能够将很大部分的气流挡在燃气灶的燃烧火焰之外,确实起到了良好的防风和节能效果,但不具备聚火反射功能;另一种是以专利号为CN200820023585技术专利技术制作的聚火反射节能罩,由于这种产品安装时是搁置在燃气灶支架的支杆的上面,在大多数的情形下,锅不是搁置在燃气灶的支架上,而是搁置节能罩上,导致锅与燃气灶支架、炉头相对位置改变,从而导致锅与火焰的距离改变,影响了燃气灶原来设计的燃烧效果,使热能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既不改变锅与燃气灶支架、炉头相对位置,不影响燃气灶燃烧效果,又具备良好的聚火反射、防风节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灶防风支架,设有底座1和若干个支杆;其特征是:支杆由下支杆2、上支杆4和连接柱6组合构成;在下支杆2和上支杆4之间,设置一个环形状的挡风罩3,挡风罩3的下表面受到下支杆2承托,而挡风罩3的上表面则承托上支杆4;连接柱6穿过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将下支杆2和上支杆4相互连接;上支杆4与下支杆2连接后,只能在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下支杆2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不改变锅与燃气灶支架、炉头相对位置,不影响燃气灶燃烧效果的情况下,实现了良好的聚火反射和防风节能的效果;燃气灶支架与防风罩整体设计,燃气灶炉头位置和配合间隙合理,实用美观;而且防风罩与支架装配和拆卸方便,易于清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轴测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半剖主视图。图3是图2上I部位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上A-A剖面图。图5是图4上J部位的放大图。图6是第一实施例与燃气灶炉头7、炒锅8配合时的半剖主视图。图7第二实施例的轴测图。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半剖主视图。图9是图8上K部位的放大图。图10是图8上B-B剖面图。图11是图10上L部位的放大图。图12第三实施例的轴测图。图13是第三实施例的半剖主视图。图14是图13上P部位的放大图。图15是图13上C-C剖面图。图16是图15上Q部位的放大图。图17是第四实施例的半剖主视图。图18是图17上R部位的放大图。图19是第五实施例的半剖主视图。图20是图19上S部位的放大图。图21是图19上D-D剖面图。图22是图21上T部位的放大图。图23是第六实施例的半剖主视图。图24是图23上U部位的放大图。图25是图23上E-E剖面图。图26是图25上V部位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的第一实施例中,底座1的形状是圆形,4个下支杆2与底座1固定连接;设置有连接环5,与4个上支杆4整体构成;连接柱6、下支杆2上的连接孔2-1、上支杆4上的连接孔4-1和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连接柱6的下端与下支杆2的连接孔2-1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固定连接,连接柱6的上端与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上支杆4上的连接孔4-1通过间隙配合来实现活动连接;通过连接环5连在一起的4个上支杆4,在与4个下支杆2配合后,只能在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下支杆2移动;挡风罩3从上端至下端,是分别由纵截面为圆锥形-圆板形-圆锥形-圆柱形四种形状组合而成的环形体;下支杆2、挡风罩3和上支杆4的结合面为水平面;挡风罩3的上边缘M比支杆的高点N略低;挡风罩3下端的圆柱形环形体套在炉头7的外面,中部的圆锥形环形体在火焰的下方,将火光反射到炒锅8的锅底,形成挡风和聚火反射的作用,上部的圆锥形环形体则阻挡风对火焰的吹袭,并进一步减少热量的散发。在图7、图8、图9、图10、图11的第二实施例中,底座1的形状是方形,4个下支杆2与底座1整体构成;连接柱6、下支杆2上的连接孔2-1、上支杆4上的连接孔4-1和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正方形;连接柱6的下端与下支杆2上的连接孔2-1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固定连接,连接柱6的上端与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上支杆4上的连接孔4-1通过间隙配合来实现活动连接;每个上支杆4,在与对应的下支杆2组合后,只能在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下支杆2移动。在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的第三实施例中,设置有连接环5,与4个上支杆4固定连接;连接柱6与下支杆2整体构成,连接柱6、上支杆4上的连接孔4-1和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长方形;连接柱6与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上支杆4上的连接孔4-1通过间隙配合来实现活动连接;通过连接环5连在一起的4个上支杆4,在与4个下支杆2配合后,只能在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下支杆2移动;在图17、图18的第四实施例中,连接柱6与上支杆4整体构成;连接柱6、下支杆2上的连接孔2-1和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连接柱6的下端与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下支杆2的连接孔2-1通过间隙配合来实活动连接;通过连接环5连在一起的4个上支杆4,在与4个下支杆配合后,只能在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下支杆2移动;挡风罩3从上端至下端,是分别由纵截面为圆柱形-圆锥形-圆柱形三种形状组合而成的环形体;下支杆2、挡风罩3和上支杆4的结合面为斜面;挡风罩3的上边缘M与支杆的高点N的高度相同。在图19、图20、图21、图22的第五实施例中,连接柱6、下支杆2上的连接孔2-1、上支杆4上的连接孔4-1和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正六边形;连接柱6的上端与上支杆4的连接孔4-1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固定连接,连接柱6的下端与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下支杆2上的连接孔2-1通过间隙配合来实现活动连接;上支杆4与下支杆2配合后,只能在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下支杆2移动;挡风罩3从上端至下端,是分别由纵截面为圆柱形-曲线形-圆柱形三种形状组合而成的环形体;下支杆2、挡风罩3和上支杆4的结合面为曲面;挡风罩3的上边缘M比支杆的高点N略高。在图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灶防风支架,设有底座和若干个支杆;其特征是:支杆由下支杆(2)、上支杆(4)和连接柱(6)组合构成;在下支杆(2)和上支杆(4)之间,设置一个环形状的挡风罩(3),挡风罩(3)的下表面受到下支杆(2)承托,而挡风罩(3)的上表面则承托上支杆(4);连接柱(6)穿过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将下支杆(2)和上支杆(4)相互连接;上支杆(4)与下支杆(2)连接后,只能在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下支杆(2)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防风支架,设有底座和若干个支杆;
其特征是:支杆由下支杆(2)、上支杆(4)和连接柱(6)组合构成;在下支杆(2)和
上支杆(4)之间,设置一个环形状的挡风罩(3),挡风罩(3)的下表面受到下支杆(2)承
托,而挡风罩(3)的上表面则承托上支杆(4);连接柱(6)穿过挡风罩(3)上的定位孔(3-1),
将下支杆(2)和上支杆(4)相互连接;上支杆(4)与下支杆(2)连接后,只能在垂直的
方向上相对下支杆(2)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防风支架,在每个组合构成的支杆上,连接柱(6)与下
支杆(2)固定连接或整体构成,而与上支杆(4)和挡风罩(3)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防风支架,在每个组合构成的支杆上,连接柱(6)与上
支杆(4)固定连接或整体构成,而与下支杆(2)和挡风罩(3)活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防风支架,在每个组合构成的支杆上,连接柱(6)与下
支杆(2)、上支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凡
申请(专利权)人:李超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